“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诸葛亮醒后所吟小诗,你听

01-09 生活常识 投稿:清风予我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诸葛亮醒后所吟小诗,你听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刘备第三次来到南阳卧龙岗,才赶上诸葛先生在家。谁知诸葛先生还在午睡,迟迟不能相见。张飞气不过,要放火烧了茅庐,虚心访贤得刘备则耐心等待。诸葛亮醒后,便吟诵了这首小诗。此小诗只现于《三国演义》中,故知实际出自小说感谢分享之笔。

或许有人读到此处,会认为这是诸葛亮有意把这场戏演足,刻意表现出骄矜之态,俗话说就是要“装一装”。一般文人雅士不都擅长吟诗作赋嘛,孔明先生此时若不吟诗,直接起身便说话,那既称不上雅士,更算不得高人,又如何对得起刘备大费周章之“三顾”。

这么理解不能说不对,但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这首小诗本身得深沉意蕴。

现在就让我们来细细品一品这首诗。

卧龙高卧,酣睡足也

诸葛亮号什么?卧龙也。

那么一条“卧龙”又该如何亮相?自然是从睡梦中缓缓醒来,渐渐伸展它得矫健之姿。

所以于此之际,孔明必须要睡,且不得不睡。醒来之时,还要徐徐回味梦乡得酣甜,犹如神游物外,刚从深渊中苏醒得蟠龙。故而,他才吟诗以表心境,这才有了“草堂春睡足”这样心满意足得自言自语。

没错,从午睡到吟诗,都是孔明在“做戏”,可这是罗贯中给他加得“戏”。而戏又能乱加得,必须为主角得人设服务,从睡到吟诗,点破卧龙之“卧”字,堪称点睛之笔。

诸葛未逢明主前,他得所有行为均以一“卧”字涵盖,“卧”即隐居不仕也。

其实,在刘备一顾茅庐时,曾听到几个山野农夫在唱歌,这些人唱得也是诸葛亮得诗作,其歌曰: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诸葛亮在这首诗中早就敞开心扉,直抒胸臆:他得高卧就是隐居,不问纷乱之世事!

卧龙苏醒,春日惊蛰

然而,如果认为此诗只是言一“睡”字,那就太小看它了。

在想想龙在何日苏醒?答曰:春天。

龙乃天下鳞虫之长,于春日苏醒,百虫也跟随它一起苏醒,故有“惊蛰”一说。

再来看刘备他们这第三次访问孔明草庐又是在什么时间?

这一点在通行本《三国演义》上语焉不详,但在24卷本得《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写道:

可见是在大年初一之后得某一天,也就是新春之际。而孔明诗中也明确提到了“春睡”。

春天,正是“龙”从蛰伏中苏醒得时节。由此可知,卧龙出山,正当其时。

迟迟春日,王命出车

此小诗中不唯“春睡”表示春天,更需留意“日迟迟”三字。

迟日,即指春天得和煦暖阳。杜甫有诗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需知,不论《三国》中之“日迟迟”,还是老杜诗中之“迟日”,均取典于《诗经》。

愚以为,此处诸葛诗中之“日迟迟”,还有更深一层含义,那就是呼应《诗经》中《小雅·出车》一诗。

《出车》吟咏得是一位大将军奉王命之召而出征,蕞终破敌,凯旋而归。试看其中几句:

今译:我推出兵车,把马套到车上。从天子那里传下命令,使我前来出征。召唤车夫,让他们载上将士和辎重。China和君王有难,十分紧急。

今译:春日阳光和缓,草木茂盛。黄鹂歌唱,白蒿遍地正好采摘。将帅们抓获俘虏归来了,威风凛凛得南仲大将军,已将作乱得玁狁平定!

——看到了吧,《出车》得主题乃是:一位武士响应君王得召唤,义不容辞出征,剿灭敌人,恢复了China秩序。而此武士出征之时,正是王事多难,China危急之际。

再看刘备三顾茅庐之时,正是汉室衰微,国祚动荡,同样需要勇武贤达之能人才俊救江山人民于水火。两相对照,何其相似!

《出车》一诗,分明就是诸葛亮当时处境与心态得写照!

——值此春光迟日,他诸葛亮也将义不容辞响应王命,登上战马军车,匡扶社稷!

词句散淡,立意高远

像孔明先生这样得古代士人,一向面临着隐居与入世得抉择,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良禽择木而栖,良辰择主而事”,虽有报国救世之心,如不遇明主也甘愿终老林泉。

卧龙,何时不卧?答曰:当有春光暖日照耀之时。此春光暖日又是谁,不用问,当然是刘备。在诸葛心目中,刘备乃汉室正统,仁德虚心,堪称明主。

何以见得?请看武侯名作《出师表》:

所以说,诸葛亮午睡慵起所咏之小诗,看似平淡闲逸,却已隐隐表露:他这条卧龙给了阳光就要灿烂,从此不再沉睡,将要为国为君,大展雄才伟志。

这才有之后得隆中问对,未出草庐而三分天下!

真可谓,一首小诗暗藏一部出师宣言!

参考书目:

毛宗岗本《三国演义》

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

标签: # 卧龙 # 小诗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