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01-08 生活常识 投稿:醉歌离人
什么叫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五法”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概括,“名”和“相”指世间有为法皆有名有相,称为名相之法;“分别”指人们的主观能对事物分别认识;“正智”指圣人清净无漏实智;“如如”指如实智所对真如理境。“五法”不出染净和主客观,是以总括诸法。三自性:一是二取执着,无而谓有,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二是三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三是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事物的性质不出此三种,所以叫三自性。八识:“识”是了别认识的意思,又叫心或意,每个有情都有这种心意识的认识作用,共有八种,就是前面列举的八种识。二无我:每个有情或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一般所说的自我或灵魂叫人无我;客观事物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即自性或绝对的真实叫法无我。二无我也叫作我、法二空。此宗教义深入分析诸法性相,阐明心识因缘体用,修习唯识观行,以期转识成智,成就解脱、菩提二果。此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是印度无着、世亲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五法三自性
佛说:“大乘菩萨们,应当善知三自性,所谓妄想自性(又译为遍计所执性)、缘起自性(又译为依他起性)、成自性(又译为圆成实性)。

“大慧啊!妄想自性(遍计所执性),是出于着相而起的。为什么呢?从缘起自性(依他起性),依内外境的所缘而生起一切事和一切名,便构成行为上所表现的事相和名相;由此就执著以为是确实有事和有名的二种自相,所以便名为妄想自性(遍计所执性)了。证得如来正觉者,便于此中建立法相,乃说出这些都是自心执著名相的现象,和自心执著事相的现象。所谓执著名相的现象,是说人们对内外诸法的执著。所谓执著事相的现象,就是执著于自他确有内外等等的事实,这就名为执著事和名的二种妄想自性(遍计所执),都是由于依因仗缘而生起的,所以便名为缘起(依他起)。但如何又是成自性(圆成实性)呢?那便是说:如果舍离名相和事相等妄想,内证圣智,以及自觉圣智所行的境界,便名为成自性(圆成实性),这就是圆成自性的如来藏心。”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名相觉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则成相。

(这是说:名、相、和分别这三种妄想,便是依他起和遍计所执两种自性所起妄想的现象。如果得到自觉正智,便能证入如如的境界,那便是圆成实相了。)

佛说:“这就是观察五法三自性的法相途径,是自觉圣智所行的境界,你们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观察开觉欢喜,次第渐进,超九地相,得法云地。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大宝莲华王像,大宝宫殿。幻自性境界修习生。于彼而坐。同一像类,诸最胜子眷属围绕,从一切佛刹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超佛子地,到自觉圣法趣。当得 

楞伽,意思是“不可往、难入”,那是怎样的一种境地呢?而经题明说“入楞伽”,不能入而说入,有意思,值得品味学习,虽然文字古涩,难断难读,佛说读经或闻法不要取文字相,要善知其义。而前辈也教诲我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把佛经反复的阅读或诵读,读得滚瓜烂熟,章句时时不离身口意。有一天,在某一刻,突然就不知怎的了,好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似的,奇怪的是,这道理好像与经文字面的意思一点都不沾边,但也不能说一点关系也没有,毕竟是诵读这些佛经所成就的,已前读的书够多的了,却不见有这些通灵似的感触------生理与思想的变异是见惯不怪的了,但这似是而非的触及与超越,是无法用语言来承载的。有时我就想:是不是这些佛经的章句里边的确附带着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呢!自从有了这想法以后,我对那些不停的重复着一些稀奇古怪咒语或一些偈句的行者生起了深刻敬畏。顶果法王说:光是‘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就足以使人免于堕入三恶道。这的确是真知灼见啊!法王的这句话本身就如一句咒语!由此,我迫切地希望早点会背诵诸咒之王------楞严咒,因为这咒语出自大佛顶------佛有“无见顶”之相,居然有咒从那地方流出,当然殊胜无比,我是这么认为的。

 

读《入楞伽经》最好具备唯识的一些基础理论。

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是《入楞伽经》的内容提纲。佛说这些已摄全部佛法。还说真正读得懂《入楞伽经》的人会从第八地起修,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听起来真是够吸引人的。

 

五个法门:名、相、分别(妄想)、正智、如如

名:未入楞伽,一切法但有其名,不实如幻。

相:未入楞伽,一切法都是相与相的相续,不实如幻。

分别:未入楞伽,一切法都是心、意和意识的妄想,不实如幻。

正智:入楞伽,对一切法的实性,如实知、如实见、如实行。

如如:住于楞伽,就像如来一样,正确地观察一切法的实性。

其实全经中,佛与大慧菩萨讨论了41(有分39的)个方面的问题,至于怎样摄入以上5种法门,是很伤脑筋,说实在的,靠妄想分别这种有作思维是无法做到的,据说有大师能于一念中具足楞严咒全文,看来这人也应该能做到这一点:摄取万千法门于一句。如《证道歌》所说:弹指圆成百万门。

 

三种自性:分别(妄想)执着自性、缘起自性、圆成自性。

妄想与缘起这2种自性摄前3种法门:名、相、分别。

圆成自性摄后2种法门:正智、如如。

 

八识:8如来藏(藏识、心)、7抹那识(意根)、6意识、其他(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佛说:略说识有3种3相,广分八相。3种是这样分的:真识(藏识)、现识(被转变被污染的藏识)、分别事识(后7识);3相:真实相、转动相、业相。

它们的关系只能譬如了:藏识如大海,现识如海面起风如海水有温差,分别事识如海浪。藏识也叫“阿赖耶识”,颂偈如下: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做主公

三藏: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特性。(在这里不是指经、律、论三藏)

七浪:比喻前七识。

 

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

七地及以下菩萨修行一切正法,能通达人无我。佛说这些行者于这“人无我”作涅磐想。看来,那也只是一种“想”。如法华经所说,见到的只是一个“化城”而已。

标签: # 自性 # 楞伽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