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超过一个亿的人在热爱假装生活
有人说,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按照这么算,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也各自有2000万人,算一算都有1个亿人在假装生活了!
作为“在北京没有五套房产”、生活在没有人情味,不属于自己城市的人,咱们也必须假装下生活,才能追上这种大趋势的潮流!
1
假装生活在朋友圈
有一伙伴在朋友圈晒了一大桌的超级美食照片,有龙虾沙拉,有八块腹肌型男在现场烹调菲力牛排,以及那些多数人叫不出名字的米其林餐点,何其奢华!
有一位在银行做客服的朋友,三五天就在朋友圈晒自己怼了看不顺眼的三姑六婆、胡搅蛮缠的客户,活得何其本真!
有一位女神,天南地北地飞,朋友圈晒的是和巴黎铁塔的合影,在梁朝伟喂鸽子地方直播,在爱琴岛上的自拍,活得何其惬意!
当人们在怒赞、羡慕嫉妒恨的时候,大抵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模样:
已经连续加班十多天,每天夜晚睡眠平均不足4小时的高强度加班,能拿到5K左右的贴补费用。
于是在结束加班的时候,狠下心花了1/4加班费,请了好几天都没有聊上完整1小时的家人吃大餐,顺便晒晒朋友圈,收割下赞和成就感。
在银行当客服的朋友,在发圈之前,早就妥帖地把朋友圈分了组,每次发圈都设置分组可见。在朋友圈怼来怼去,满足的也不过是平日里压抑而不得的快感。
成天在各个国家之间飞来飞去的女神也不会告诉大家,所谓的美好生活图片,不过是她在累成狗的出差途中,故意腾出5分钟拍照、修图,上传朋友圈的,而这样做也只为满足下自己的小虚荣。
这是典型的假装生活!
然而在这些“装”的背后,与其说满足了各自的虚荣心,倒不如说在享受每次发圈被评论的快感;
与其说是装随性潇洒,倒不如说满足了成人臆想而不敢为之的心理,释放了步步惊心的压力;
与其说是假装生活,倒不如说是对累成狗的安慰,自己对自己强行灌注的鸡汤。
没错,晒在朋友圈的生活是假装的,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对此的真热爱,而这也恰恰是真实的生活。
假装忙碌工作
因为不想应酬不重要的人
忙碌的工作,势必提高人们的社交时间成本。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是故意假装忙碌工作,也不太愿意驱车、花一两千块去见某个已经好几年没有交集、来自己城市出差的人。
年轻的时候,可以花好几个晚上陪失恋痛哭的闺蜜,哪怕她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句话;可以陪哥们喝得烂醉,因为第二天不用上班。
可有了阅历之后,我们会发现可以陪对方一次,却没有必要牺牲自己的时间陪对方耗着。
首先是时间上的浪费,做的都是无用功;
其次任何痛楚都需要当事人自己走出来,旁人的作用极小;
最后对方说来说去都是几句话,已经没有倾听的耐心,自己还可能被对方的负能量影响。
这就是成年人的理智。
我们知道一段关系的好坏,并不需要我们在疲惫、忙碌的时候,还要打上几百块的“飞的”来回去见上一面才能足以表达“情深”和“有人情味”。
这就跟年轻人在初次谈恋爱的时候,可能会瞎说我会为你摘悬崖上的花朵,而成年人却以此为低级趣味一样。
同样的事情,放在十几岁、读大学的娃子面前,你看他们有没有“人情味”?答案是多数娃子会奋不顾身,而当他们跟我们一样年龄的时候,也会理智地分析问题。
所谓的人情淡薄,不过是人必经的成长,而与社会的时间成本贵起来关系不大,每代人都是如此成长。
大多男人手机里都有几个称得上兄弟的哥们。这几个哥们无需你日日夜夜去维护,也无需每天都打长途联络感情,他们大都是从小跟你交往到大的伙伴,或是共同经历什么重要大事的至交。
这几个人可以一年不联系,但是每次联系都会立马变得熟悉起来;可以长年各自忙各自的家庭,但是真正彼此有需要的时候,都会两肋插刀。
这是男人的世界,简单、粗暴,真哥们。
女人的世界也许不如男人简单粗暴,但是你也会发现身边多数女人,都有自己的闺蜜,很可能不再同个城市,但是她们隔三差五语音、视频聊天,没有天天见面应酬,却对彼此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这就是朋友,这就是人情,并没有因为距离、形式而改变了本质。所谓的人情淡薄,也因为这个社会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省事、省时的便利沟通模式。
生命中有些朋友,走着走着,没联络就散去了,其实这也是成长的命题。
每个人生命中的朋友都是来来去去,不同阶段会认识不同阶段的人,你不断往上走,他不断往下游,思想三观匹配不上,自然是要淘汰的,仍然无关人情的问题。
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累趴的时候,我们可能连伴侣都不想应酬,更何况是朋友呢?而这实际上也并不影响我们爱着伴侣的事实。
承认吧,相比年轻有“人情味”的自己,其实也没有多讨厌现在懂得拿捏分寸、成熟的自己。相反,我们爱着这样成熟的自己,并不觉得这个时代“薄情寡义”。
从假装热爱工作到爱上工作
当今生活的现状是,上到富豪圈,中到精英层,下到我们这些力争上游的有志青年,都在努力生活,努力工作。
时代紧凑的步伐,让我们即便看起来不太忙,也必须假装各种忙碌,哪怕是瞎忙,为的就是不被时代给刷下来。
真不知道必须有五套房产的老北京大爷,才能溜溜大街、逗鸟下棋是由什么样的逻辑思维,才推敲出如此“真实热爱生活”的结论?
实际上就连有五套房产的大爷,也要帮着孩子带孙子,接送上下学,没有传说中的惬意自在,这是一个忙碌的中国,所有人的生命都注定是终生工作。
还记得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我的前半生》吗?里面有个片段是女强人唐晶从冲锋陷阵的前线退居二线当培训师,不再那么疲惫,可她却因此感到不自在,焦虑,甚至是不舒服。
有位在咨询公司当高层的女同学,她说她每年都用年假去出国旅游,但是除此之外,如果停下来,她会感到焦虑。
她很享受踩着高跟,纵横在写字楼,做一个决策,看到成果的满足感,这比让她休假更幸福!
很多自媒体人也一样,有时候可能因为一个思路、一个理论、甚至几个句子自己不满意而要反复推敲到深夜,但是这也是快乐所在,当你喜欢上一件事情、一件工作,往往就是停不下来的节奏。
承认吧,其实我们都在假装忙碌中,真的爱上这种忙碌,爱上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模式。
更正我们的逻辑思维吧,工作不能片面等同于痛苦,忙碌也并不等同于挣扎在生存的线上。对于更多的年轻人、社会中坚层来说,也并不是只有逛街、吃喝玩乐、买奢侈品、逗鸟的生活才能算得上不是在“假装生活”。
努力工作,没有天天不务正业,享受生活,这恰恰就是爱上生活的形式。
否定工作,认为工作是苦的,劳累的,势必从未懂得生活真正的含义,诸如从未领略过获取知识快乐的人,总是在说孩子学习、读书是痛苦的一样。
全中国的人都困在房子上
但不能说我们不热爱生活
有人认为还有一种假装生活,一种苦,叫做追求房子,认为外来北京的人都困住房子上。
实际上,被房子困在房子上的何止是外来的北京人,而是整个中国的人,是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以及内心的不安。
这是由大中华几千年来文化所决定的。
早在我们出生之后的年华里,我们不断地接受周围人房子文化的影响,家里人对房子看法的影响,乃至于接受整个舆论渲染的房子文化的熏陶,多数人已经形成“房子”等同于“家”的概念。
而我们大数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完美的、高大上的、和谐的家(房子是其中组成部分),以及内心的“安全感”。
追求房子,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在社会活动中不断满足内心层面需求的表现。房子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安身的地方,是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生活品质重要的因素。这绝不是说大家都在假装生活,而恰恰是一种力争上游的表现。
如果你非要拿国外来说事,其实外国人对“房子”那么淡泊,所谓的不断租房子也只代表一部分群体而已。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的人有很大部分人都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的确,外国人对房子的追求,思想上没有中国人如此偏重,但是也不是媒体渲染的那样,大家都在租房子。
很多国外经济允许的家庭也会选择购置房产,很多富豪会拥有许多套房子,一些中产家庭会想要在郊外有独立栋的房子,甚至是农场。
能困住人的从来不是一座房子,而是人心。心之不同,决策也跟着不同。
明明条件不允许购置房产,明明可以按揭小套点的房子,可偏偏选择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去追求美好,自然也要承受相应的代价,可这也正是中国人坚信人定胜天的可爱之处。
在追求房子过程的喜与悲,好与坏都取决于个人的综合素质,部分人因追求房子而让自己生活变得糟糕,步履蹒跚,不能说是时代的错,城市的错,因为错的是他自己,能困住他的也只有他自己。
但是,这又不能作为整个时代的人都在假装生活的作证。
这个时代其实蛮有趣的
即便最近大家都很“丧”,笼罩在假装生活的阴影里,但我们仍应该感激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小确幸:
当我们在看到这个时代食品隐患的时候,应该感激时代媒体带来的便利。
是的,这个时代的食品可能有点糟糕,可谁能说以前不是呢?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门道,外行人很难了解内行的黑幕,而媒体渠道的便利性,让我们开始跨过门道,了解到当中一些黑幕。
当我们看到一个高节奏的工作时代时,我们应该感激被潮流驱逐得更加努力往前奔跑,而不是一丧到底。
当然,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安于现状,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毕竟,这个时代并没有拿把刀子架在你的脖子上逼迫你前进,逼迫你自己的仍然是内心的不安。
我们还应该感激自己碰上一个消费便利的年代。你喜欢什么产品,你都可以超前来选购,只要你有能力偿还。也因为有了分期按揭这样的好办法,让所有年轻人基本提前十年、二十年享受到住房子的幸福感。
相比较上个年代的多数人,打工族的父母辈大都要辛苦存钱,存到四五十岁才能选购自己人生第一套房子。对此,我们应该感恩。即便早期没有房子,也不应该丧气,毕竟很多爸爸辈也要到临近退休才攒够买房子的钱。
我们也要感激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会:家里关系三代都是贫下中农的妹纸,因为长得好看,碰上了主播的潮流,自己给家里买了房子;家里没有二亩地的普通百姓,会码两个字的,开了公众号,彻底过上中产生活的人都不在少数;还有的人靠融资而获得了一份还不错的事业,当上了大boss。
这个时代如此有趣,我们如此努力,如此热爱这个时代,还学会了自娱、自黑,努力在压力缝隙中跟情人、老友去下下馆子,看看电影,装装逼,怎么能说是在假装生活呢!
其实,我们只是都爱上这种假装生活和不太糟糕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