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仕无门的李白,初到长安都找过谁盛世之下的孤独饮者
29岁的李白的人生却与强盛的大唐格格不入,事业上,他处处碰壁,想出仕却苦无门路。好在他还充满斗志,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李白新目标已然明确——“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长安的大门敞开着,此一去必是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开元十八年,李白30岁,正是他后来在《与韩荆州书》中所言的“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之年。李白决定不再等待,就在这个春夏之交,辞别了客居三年的安州,经南阳,一路西行,直入长安。
开元十八年(730),李白终于见到了盛唐的国都气象——长安柳絮飞,箜篌响,路人醉。画舫湖上游,水绣齐针美。这是大唐王朝最为鼎盛的时代,也是长安城最繁华的时期。李白逛了市集去了娱乐场所,但以他的个性必然要去看看长安的名胜古迹。作为文人,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是一定要去的。大慈恩寺最为有名的是大雁塔,唐永徽三年(652),玄奘为保存由天竺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这座佛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长安年间(701—704年),朝廷又对大雁塔进行了第三次修建,武则天打破了唐朝佛塔业已形成的奇数层高的惯例,将大雁塔加高增至偶数十层。
雁塔之下立着许多石碑,碑上密密麻麻刻着历年及第进士的姓名,当时但凡进士及第,都能经历三件事:一是瞻仰“大内”,二是曲江赐宴,三是雁塔题名。李白虽也是满腹经纶,却偏偏不走十载寒窗的科举之路,他看似洒脱,却又抑制不住一朝被天子唤去,居庙堂之高,治国安民的渴望。看着雁塔下那一排排名字,这位谪仙人心中大概也是五味杂陈的吧?
登上大雁塔顶,盛世长安尽收眼底。初唐诗人骆宾王就有诗叹曰:“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此时的长安比当年更为富强兴盛,除了笙歌阵阵车水马龙的街头,长安的宫殿,更能从容地彰显着大唐的繁华。进士们及第后瞻仰的“大内”即太极宫,位于长安城的正面,南门为“承天门”,但凡阅兵、改元、大赦等国家大典,皇帝都会莅临此地。宫内的太极殿则是皇帝与文武百官商议国家大事之地。长安城的东北面是大明宫,又称“东内”,由太宗李世民始建,高宗又进行扩建,其规模比太极宫要雄伟得多,宫内有含元殿、麟德店、金銮殿等,自高宗开始,举行外朝、中朝、内朝皆在大明宫。大明宫的南面是兴庆宫,又称“南内”,原本为玄宗还未登基前的住处,后经几次扩建,成了玄宗的居所和听政的地方。
西安市大慈恩寺大雁塔今貌
李白只能远远地眺望着这些宫殿,此时的他无论走到什么宫,都会被高高的宫墙隔离在外。李白此行并非仅仅为瞻仰国都的盛况而来,他的目标很明确,要堂堂正正地走入这宫墙之内,在朝堂上纵论天下事,为天子分忧,为苍生谋福。但要走出这一步,不能只靠空想和瞎转,必须得找人举荐才行。好在李白的岳父与光禄卿许辅乾是同宗,李白决定就从他这里入手。他将岳父的书信送到许辅乾手中,很快便从客栈搬到许辅乾家中客居。住宿问题是解决了,但许辅乾这个光禄卿是负责管理皇帝膳食的官,由他出面举荐,力度不够大。因此,李白想要如愿以偿,只能曲线救国,通过许辅乾引荐给某位朝中大员,再由这位大员向皇帝举荐。
该找哪位大员呢?我们可以推测,以李白的品性,他自然希望能找到那些贤明又能识人的名臣,开元时期倒也不乏这样的官员,例如开元初期的姚崇、宋璟都是举国闻名的贤相,不过此时二位皆已告老还乡。如今还居庙堂的老臣,似乎只剩下右丞相张说了。这位张大人虽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还因为贪财遭到弹劾,不过他也是位身经百战,见多识广的长者。当年康愿子叛乱,是他亲自出马讨平,后提出裁撤镇军,整顿府兵的建议,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仕途上就几经沉浮,先后三次拜相,到开元中期权倾朝野。更让李白对张说报以希望的是,这位张大人在文学方面也很有几把刷子,号称“燕许大手笔”,执掌文坛三十年,是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这样的人,必然能识才惜才吧。
可惜这只是李白美好的愿望,事实是李白根本没能见上张说。此事具体过程与细节已不可考,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许辅乾的确是尽力帮忙引荐了李白。但也怪不得张说,他实在是无能为力。当时这位花甲老丞相已是重病缠身,还没翻过年就驾鹤西去了。这一步之遥,就与老丞相阴阳永隔。不过张说倒是有几个能诗善文的儿子且都在朝为官,长子张均,官至大理卿。次子张垍为三品卫尉卿。三子张埱,曾任给事中。三个儿子中,最得势的是张垍,除了官至卫尉卿之外,他还娶了宁亲公主,是深得皇帝喜爱的驸马爷。据《全唐文》载,这位驸马爷的确与李白有过交集,或许在“酒中八仙”之一的崔宗之引荐下,或者因姻亲许辅乾的帮忙,李白在终南山谒见了正在别墅里守着丁忧的张垍,但由于张垍无意帮忙,李白依然没能达成所愿,此乃后话。
张说去世后,希望落空的李白一时也没了明确目标,只能过着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日子,继续寻找新的机会。关于李白在长安这两年做过什么,由于缺乏史料,向来也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