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抢票,回家过年不容易
又到一年春运时。
每年,以春节为中心的这三四十天时间,
都会出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
伴随而来的,有回家的喜悦,抢票的艰辛,以及路途的漫长。
50年代
从50年代开始,春运就是全国人民要面对的大难题。
1951年,为了防止春运出现混乱现象,
铁路局设立“春节还乡旅客服务”,来保证旅客安全。
乘务工作者在研究工作
1957年,《人民日报》发布社论。
在介绍了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后,
结尾劝导要坐车回家的人们:
第一,春节期间能不回家的,最好不要回家;
第二,各单位要把春节期间旅客的启程日期尽量错开;
第三,买到车票、船票的,要体谅春节期间运输部门的困难,忍受旅途中的若干不便。
由此可见,春运的问题在50年代就已经出现。
50年代硬座车厢
老幼客车厢
50年代,南京火车站
列车员为旅客服务
80年代
现代意义上的春运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外地打拼。
久居在外,每年一度的春节就尤为重要。
每到此时,大家纷纷踏上归家的旅途。
80年代初,南京火车站春运
1980年,“春运”这个字眼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从此,春运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重要记忆。
当时的火车,还是以绿皮车为主。
绿皮车
不过,火车的数量完全应付不来春运的客流量。
每年不断激增的春运人次让铁路的发展相形见绌。
在春运期间,许多列车的超载率高达100%以上。
因为门口拥挤,只能从窗户进去
一家四口挤在车门处
一男子躺在椅子中间休息
为了应对运力不足这一问题,
铁路部门临时将货车改成客车使用。
当时,这种车被称为“棚代客”。
棚代客
这种车只有少数的小铁窗。
白天太阳暴晒如同桑拿,晚上气温骤降如坠冰窟。
环境十分恶劣。
车厢中不光没有座位,也没有厕所。
只能靠临时隔挡出的一块地方作为简易“厕所”。
车中又臭又难受,
被大家形象的称为闷罐车。
80年代的棚代客车
“闷罐车”内部
这种闷罐车一用就是十多年,
直到1997年,闷罐车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90年代
90年代,春节客运量突破10亿人次。
(其中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运)
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一票难求。
许多人为了买到回家的车票,
不得不在火车站彻夜排队。
成都火车站昼夜排队的农民工
为了防止插队的广州火车站
不过,好消息是——
红皮车和蓝皮车相继出现,取代了部分老式的绿皮车。
蓝皮车
红皮车
相比绿皮车,这两种火车更加舒适。
不过,虽然乘坐条件有所改善,但春运的人次还在激增。
到1998年,春运客运量已经达到18亿人次。
相比于10年前,几乎翻了一番。
98年,广州火车站
火车停靠时,老乡在卖香蕉
襄樊火车站
广州火车站内部
睡在行李架上的乘客
90年代的文艺青年
21世纪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火车进入了新一轮的革新。
2003年,白皮车上线。
白皮车的车速可达到每小时160公里以上。
白皮车
2007年,和谐号动车组上线,
中国的铁路交通进入高速时代。
和谐号
不过,相比于火车速度的提升,
春运时火车的拥挤程度却丝毫没有改变。
2001年春运,女孩在排队中精疲力尽
2005年春运,杭州开往贵阳的班次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经历了许多残酷的考验。
年初,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雪席卷大半个中国。
受灾人口超过1亿。
暴雪的袭击,造成全国交通秩序彻底紊乱。
多条铁路线、公路线运输动脉断裂。
雪灾中的列车
火车被冻住
武汉的公路
此时,正是繁忙的春运时节,
大雪使得许多人无法返乡。
仅广州一地,就有至少50万人滞留在火车站。
广州火车站滞留人群
广州火车站
广州,昏倒的乘客被大家抬高救出
同年八月,我国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开始运营。
此后十年,高速铁路在中国大规模铺开。
高铁甚至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
高铁
2011年,12306官网正式运行。
网上购票成为新型购票方式,
当年排队抢票的现象逐渐消失。
而随着网上购票的出现,带来的还有车票实名制。
12306防刷票验证码
2012年,春运总客运人次超过了30亿。
此后几年,基本上都围绕着这个数量上下波动。
看起来,春运人次基本上已经达到顶峰。
不过,铁路的运载人次却在不断飙升。
每年,有大量的公路客流量转化为铁路客流。
人们放弃自驾、长途车等交通方式,转而乘坐高铁。
铁路运力的提高被蜂拥而至的乘客消化掉。
2016年,北京站内
2016年,广州站
防止孩子走丢
今年,春运的时间从2月1日开始,到3月12日结束。车票预售期为30天。
抢票回家仍然要历经一番磨难。
除夕前一天,北京到郑州车票全部售完
春运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史。
在这段历史中,有痛苦与辛酸,也有震撼与感动。
那些历史节点与感人瞬间落在了报纸里、照片中,
最终,成为我们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漫漫回家路中的那些瞬间……
2008年,广州火车站,公务人员解救雪灾中被困的孩子
2010年,宁波铁路临时售票点,广西小伙梁献贵趴在隔离栏上酣然入眠,这是他三年来第一次回家。
2011年,在宁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别回甘肃老家过年的父母,父母在车窗上写下了“保重”两个字,白先生无语凝噎。
1999年春运,株州火车站,一个挤得受不了的老汉跳下火车,向警察求救。老汉的儿子没跳下火车,被送往广东。
2011年春节, 黄先生因工作需要不能和妻子一起回家,他用“击掌”的方式和儿子告别。
2011年,广州火车站,小曾与女朋友不停挥手告别,两人都流下了眼泪。“女友是河南郑州的,她这次回家有可能就不回来了,我们或许就要分开。”小伙子含泪说。
2006年,兰州火车站,一对年轻恋人相互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