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干燥的季节到了!做好8件事“润”出好身体
2017-10-19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我们从越来越高远的天空、带着寒意的风、干燥的口腔和鼻腔,甚至身边不断有人腹泻与咳嗽中,已经找到了深秋的味道。
中秋一过,秋燥就开始频频入侵。《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中医专家,教你在最干燥的季节“润”出好身体。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 李志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佘世锋
秋天最大的特点是“燥”,秋季养生重在补阴。
燥最伤肺阴,清补肺阴可减轻口唇干裂、喉鼻干痒和咳嗽等不适,避免季节更替肺气受损以致感受“时毒瘟疫”之苦;
平补胃阴可减轻脾胃燥热太盛所致的口干烦渴、胃胀、没有食欲、大便干结;
润补肝肾之阴则可消减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下焦燥热的症状。
1
清晨要喝一碗粥
脾胃功能减弱是夏秋交替之季一个典型的现象。夏天人们都喜欢吃生冷的东西,天气炎热时很少出现胃部不适;可天气一冷,肠胃功能减弱,拉肚子、胃疼、不想吃饭等毛病就找上门来。
从现在起储存阳气,才能为过冬做好准备,粥便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
多喝热粥还有助人体发汗、散热、祛风寒,尽快让感冒痊愈。
2
酸味食物除秋燥
秋天第一菜是莲藕,第一补是山药,第一果是梨,这些都是有利于防止秋燥的食物。
莲藕有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山药则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梨中含有85%的水分,有“天然矿泉水”之称,每天坚持吃两个,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要想对付秋燥,首先不要忙着大鱼大肉地“贴秋膘”,饮食清淡才能避免秋燥之气伤肺。
然后要多喝水,吃点酸味的食物,比如柑橘、山楂等,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效果。
3
早睡早起能养肺
春困秋乏,秋天很容易感到困倦,但不少人还是延续夏天的“夜猫子”习惯,熬到很晚才睡觉。中医上常讲“秋养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
早睡能够顺应阴精之收藏,早起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既避免了阳气外泄,又调养了阴气。
此外,这时增加夜里的睡眠时间,还能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
4
后背双脚得护好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本来是种养生方法,能提高身体抗寒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不过,千万不能因此宁愿冻着也不加衣服,“秋冻”应以自己感觉不寒冷为准。
老人、孩子等抵抗能力较弱的人,以及有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不宜“秋冻”,容易导致旧病复发。
“秋冻”的时候,即使穿得少也有三个关键部位一定要护住:肚脐、后背和双脚。
肚脐内通五脏六腑;背部是人体健康的屏障,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双脚如果着凉,会大大降低人的抗病能力。
5
按摩人中防便秘
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关。秋天干燥的气候不仅会伤肺,还会导致大肠蠕动变慢,形成季节性便秘。
通过药物通便反而会造成习惯性便秘,不如学几招中医按摩法,通过刺激穴位来通便。
身体仰卧,将两掌心搓热,两手叠放在右下腹,按顺时针方向按摩30圈左右。
或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肚有节律地按压人中,以促进代谢,一直按到有便意为止。
最佳按摩时间是早餐后10~15分钟,此时对大肠最易发生作用。大便畅通了,肺部功能也会得到加强。
6
吞咽唾沫挡秋凉
古人认为唾液十分珍贵,不惜用“金律玉液”来称赞。适当吞咽唾液,的确有益健康长寿。
可在起床前和临睡时,闭目静坐,先叩齿30次,再用舌头舔上颚及上下牙齿,待唾液满口时,分两三次咽下。
然后稍停片刻,缓缓深呼吸,吸气时肛门收紧,呼气时默念“哂”(xi)字,但不要出声,反复30次。这种方法不仅能锻炼肺部,还有利于血液循环,帮你抵御秋季的寒气。
7
多“喝”秋风更健康
秋高气爽,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所以秋风最清新,适合进行“空气浴”。清晨和周末,最好到山林、公园做几次深呼吸,可达到保健功效。
如果从此时开始坚持晨练直至冬季,更是让全身器官在“空气浴”中接受了耐寒锻炼,为冬季保健打下了基础。
8
调整精神散秋愁
入秋后,有人因为上火而心烦气躁、爱发脾气,还有人因为秋冬萧瑟触景生情,时常心情低落、伤感不止,情绪也大起大落。
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要注意调节,思虑过度、大发雷霆都不利于养阴。
情绪不好时可选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出去走走,多做深呼吸,吐故纳新,帮自己消除不良情绪。还要学会自我开解,笑对烦恼,宽容待人。▲
本期编辑:张原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