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中十种常见的问答形式及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感情。(步骤三)。
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抒情方式、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的。
(3)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 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步骤三)。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也称“鉴赏语言风格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春 怨 盖嘉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表明自己的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准确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愿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极其酸楚的思想感情(步骤三)。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也称“鉴赏诗眼型”) 提问方式:某词(某句)是全诗的关键或诗眼,为什么? 变式提问:全诗围绕某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指出该词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 列举全诗围绕该词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它在诗歌结构上起了什么的作用。
(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提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富有惜别怀远之意,点明了全诗的主旨(步骤一)。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它在全诗的结构中起着线索的作用(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思念的感情(步骤三)。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能力,考查文化素养和底蕴。关键点是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知道《折杨柳词》是唐代赠别、乡思名曲。“羌笛何须怨杨柳”“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唐诗名句中都涉及到这一风俗,“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6、第六种模式:观点不同型 (也称“评价观点态度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原因、理由。
答题步骤:
(1)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2)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在原诗中找到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并阐述理由和原因。
(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 恋 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提问:“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答案一:“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春末夏初美好景色极其喜爱的旷达感情。 答案二:“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清新的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表达了作者对春末夏初清晨美好景色极其喜爱的旷达感情。答案有两种.答其中之一即可。
示例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提问: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表达了作者蔑视权贵,热爱田园生活的的思想感情。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表达了作者对恬静优美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答案有两种.答其中之一即可。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应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7、第七种:对比鉴赏型
提问方式:对两首诗在主旨、表达技巧、内容、情感、风格、景物特点、描写对象、营造的氛围等方面进行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具体问什么,就答什么。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词中找理由。
答题步骤:
(1)题干要求两首诗在哪些方面要比较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必须准确地写出来。
(2)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3)根据要求,说出两首诗表达感情的异或同。
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 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雨 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⑴这两首诗歌咏的对象和抒发的心情有何不同?在空格中写出答案。
①杨诗 对象:( 早 春 ) 心情: ( 欣 喜) ②王诗 对象:( 残 春 ) 心情: 惆 怅 )(或惋惜) ⑵两首诗的下联表现手法的相同点是什么?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意? 答:①两首诗所写都非眼前实景,运用了虚写的手法。②杨巨源的诗用想像中的盛春时的喧闹反衬早春的清新可喜,表达了作者对清新明丽的初春极其喜爱的思想感情。王驾的诗想像春色在邻家,表现希望春天不曾远去(或希望把春留住) 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珍惜春天的思想感情。8、第八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也称“鉴赏形象型”) 提问方式:诗人在诗中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提问变体:诗中的某种事物象征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解答分析: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观形象、某些事物的形象、乐曲形象等。要通过抓住具体形象的特点,分析意境,透过表面意义,挖掘形象的深层含义。
答题模式:
(1)单纯人物型:诗中刻画了一个 的形象。
(2)象征涵义型:本诗借 等意象的刻画,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
答题步骤:
(1)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概括该形象的主要特征。
(2)结合原诗句分析该形象的具体特点。
(3)点明该形象的表达作用、艺术效果,或表达的情感。
示例: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请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答:本诗写了一个在一叶扁舟上独钓寒江的老渔翁形象(步骤一)。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氛围,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步骤二)。诗人通过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好了的渔翁形象,表达了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步骤三)。
9、第九种模式:把握情感型
提问方式:本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要基本把握诗歌中常见的主要情感。
大体步骤:
(1)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2)分析这些词语的潜在含意。(3)根据诗歌情感的不同类别,总结其情感。
示例: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李清照的词,试分析上阕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菩 萨 蛮
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答:“心情好”指词人从严冬走过,脱去厚重的冬衣,春衫乍试,内心产生轻松、解脱、喜悦的心情(步骤一);“寒”“残”二字,以独特的感受,含蓄地写出作者生活的闲适恬静(步骤二); 词人通过清晨细腻的感觉变化,写出了自己离乡羁旅,精神无可寄托的伤感之情(步骤三)。10、第九种模式:理解诗句含义型
提问方式: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变式提问: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阐明诗句在语言环境中的语表意,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2)具体分析该诗句在内容、语言、或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点。
(3)点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一: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这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竹带给人清幽宜人感受。(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示例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看 叶 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提问:诗的最后一句“绿影扶疏意味长”中的“意味长”包含哪两层意思?
答:“绿影扶疏意味长”中的“意味长”包含的两层意思是:一是说,这种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叶子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说,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这一包含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和不趋附众人的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