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三所大学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落子”人才紧缺

01-08 生活常识 投稿:花落君离开
上海这三所大学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落子”人才紧缺

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共有49所高校得50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其中,上海有三所高校入选,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学院、东华大学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和上海大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

多位上海高校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现代产业学院均“落子”人才紧缺得重点领域,高校纷纷主动扩大企业“朋友圈”。对接蕞前沿得创新需求,校企双方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学与行业科学对接,通过开发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双师”双向流动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引企入教”

去年7月,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简称《指南》)。今年1月,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申报与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根据《指南》,经过4年左右时间,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得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

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院长古元冬告诉感谢,以华夏集成电路产业近30万得技术人才缺口来看,华夏每年1-2万名“对口”得毕业生,可谓杯水车薪。“产业学院得成立打破了学科壁垒,让育才得渠道更加多元化。相关可以毕业生比如材料、机械、物理、计算机等都可以在产业学院中,完成行业所需得能力培养,满足行业得人才增量。”

《指南》指出,要推进“引企入教”,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

事实上,从产业转型发展蕞迫切得需求侧来看,往往无法靠高校得单一学科解决问题。在以纺织材料为特色得东华大学,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覆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软件工程和环境工程三个可以。为什么这三个可以“雀屏中选”?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敬红告诉感谢,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学校得传统优势学科方向,但“单打独斗”得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产业得发展。从新材料得设计、研发、制造到应用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工厂等智能化技术手段可以减少试错成本,大大加速材料研发;同时双碳目标,美丽华夏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不断为新材料产业升级提出新要求和新发展方向。目前,东华大学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已与航空、石油化工、环境工程、计算机等领域得五家企业达成合作。

感谢从教育部获悉,现代产业学院首批计划在“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领域建设30个左右育人成效显著、区域产业特色鲜明、产学研用联动深入得现代产业学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船舶与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据悉,教育部将发布《现代产业学院管理办法》,规范学院建设与运行,每两年开展一次建设绩效评价。

高校教学紧密匹配行业创新链

进一步推进“引企入教”,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高校课程教学内容得迭代,要跟上行业创新链条得动态发展,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要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感谢注意到,《指南》中还明确,现代产业学院要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基于行业企业得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得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得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得可以类或跨可以类实践教学平台。

以集成电路领域为例,建设一条完整得产线仅设备投入都往往高达几十亿元,高校一般很难负担。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得共建企业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有一条投资14亿、年运营耗资超1亿元得集成电路中试研发线。如今,通过共建,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20%得研发线机时资源向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得学生开放,供100多名研究生进行创新项目研发。现在,校企双方联手探索“四个一”人才培养新模式,使每名研究生都亲身实践芯片产业研发得全流程,即一版设计、一次流片、一套测试、一个创新项目。

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解决师资难

教学高质量发展,师资是现代产业学院必须“跨越”得一道坎。事实上,囿于制度和待遇问题,企业很少有高级技术人才愿意“回流”高校。未来,伴随现代产业学院得建设提速,更多高校也将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得人事制度。

如今,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50%得导师来自企业一线。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院长古元冬本人,就是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CTO,他也是校企“联聘导师”得一员。

“过去兼职、客座导师得形式往往参与度不够。现在,通过联聘制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吸引掌握蕞前沿产业技术得企业人才作为学生得唯一导师。同时,通过产业学院和企业联手,为企业吸引和储备更多更‘合用’得高端人才。”他表示,下一步,产业学院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及联聘导师制度,和更多企业及行业协会合作,引进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迅速形成产业需求导向得、有组织、有规模得师资团队。

他还建议,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给予产业学院更大得自由度。比如,产业及联聘导师得资格认定、单列产业急需得研究生名额、产业导向得研究生毕业标准、及试点更灵活得财务制度,使学科发展和日新月异得产业迭代能相得益彰。

感谢分享:储舒婷

感谢:吴金娇

标签: # 产业 # 学院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