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孩子走丢了,才后悔没教他认路!
作者介绍:那小石,爱贝睿内容主笔,未来脑计划成员
印度。火车站。20 世纪 80 年代。
5 岁的小男孩萨罗,满心好奇地登上了一列火车。上车后,这个心大的孩子居然迷迷糊糊睡!着!了!
火车哐哧哐哧,一走就是好几千公里。小萨罗走丢了……
幸运的是,后来有好心人收养了他。
更幸运的是,20 多年后,萨罗居然通过 Google Earth,找回了印度的家,与生母团聚!
这是电影《雄狮》里的情节,根据真人故事改编,我当时是一边看,一边拍大腿!
萨罗与生母团聚
春天外出游玩,很多家长忙于欣赏美景,忙于拍照,一不小心,孩子就会离开视线。孩子走丢了,有多难熬,你知道吗?知乎上有类似的问答,看看妈妈们的回答吧。
知乎问答截图
与其孩子走丢后,呼天抢地、捶胸顿足,不如从小就培养他的空间概念,教他自己认路!
我们的大脑天生自带「导航」功能?
很多妈妈说自己不认路,是「路痴」,担心教不好孩子。其实,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我们人类的大脑中是自带「导航细胞」的,贡献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位置细胞(place cells):给你提供「位置信息」,帮你绘制「空间地图」。
1971 年,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教授 John O’Keefe 发现,当大鼠处于某个特定位置时,某些神经元会处于活跃状态,当大鼠离开该位置时这些神经元会趋于沉默。这些神经元就是神奇的位置细胞。
后来,研究进一步发现,海马体中包含的各个位置细胞与空间位置一一对应,它们构成了一个「空间地图」,这个地图在空间定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John O’Keefe Lynn Nadel,1979)。
2. 头部朝向细胞(head direction cell):像指南针一样,告诉你前进的方向。
头部朝向细胞仅仅与头部所面向的方向有关,而与身体的具体位置无关。这类细胞会通过前庭系统,调动身体的平衡,综合眼睛、关节和内耳的信息,来实现自身的功能(James Ranck et al.1980)。
3. 网格细胞(grid cell):类似航海中使用的经纬仪,能帮你确定自己在坐标系中的精确坐标。
能定位,能感知方向,遇到「三岔路口」「五岔路口」,很多人还是不知道怎么走,怎么办?
后来,神经心理学家 Moser 夫妇发现,我们的大脑中还有第三种「导航细胞」——网格细胞。网格细胞能使人类的大脑产生与「经纬仪」类似的建立空间坐标系的机制。这些发现使这对挪威夫妇与他们的前导师,也就是发现位置细胞的 John O’Keefe 教授,共同获得了 201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也就是说,在以上三种细胞的通力合作下,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内置的活体 GPS!
吃不吃惊?惊不惊讶?
所以,那些经常嚷嚷一出门就没了东南西北的妈妈们,也别再以「路痴」为由破罐子破摔了。跟着老公,你可以偷偷懒,一脸萌萌哒,说自己不认路;单独带着孩子外出,你可就要瞬间启动这个内置的活体 GPS了!
不过,科学家又说了,人的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也存在天生差异。什么意思?有,不代表好用。经常不用,当然更不好用。所以,孩子认路的能力还是要从小培养!
如何训练出「自带导航」的娃?
我们常说的方向感,其实涉及方向识别、空间知觉、坐标系转换等一系列能力,这些能力会受基因的影响,但更与后天环境和训练密不可分。
调查显示,穿梭于迷宫般的伦敦街道的出租车司机拥有更为发达的海马体,所以,只要出门多让孩子留意路线,多有意识地激活三类导航细胞,总有一天,即便没有 GPS,你也不用担心孩子走丢了。
怎么训练呢?这里有三个建议。
强化孩子的空间概念2 岁之前,很多孩子只知道在他面前的是什么。到了 2 岁,孩子的嘴里开始蹦出各种表示空间位置的名词,诸如「在那里」「在里面」「在空中」「在……上」「在……旁边」「离开」「回家」等。
跟随孩子对空间概念的掌握,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和训练他的空间认知。
比如,跟孩子谈谈,当爸爸不在家时,爸爸在哪里。「爸爸去上班了。」「爸爸上班的地方,在我们小区外面的那座大楼里。」
尝试给出涉及不同方向的简单指令。例如,先将玩具放在椅子上,再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再放到玩具箱。
提出问题,促使孩子考虑位置。比如,「鸟儿住在哪里?」「飞机飞向哪里?」「门在哪里?」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指望孩子每次都给出正确答案,更不能把它变成一项测验。只要在日常会话中,多有意识地提类似的问题就可以啦。
鼓励孩子多看、多用地图多看,多用地图,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要觉得空间想象能力不重要,反正现在有 GPS。美国认知心理学家 Nora S. Newcombe 说了,空间想象力能给孩子的想象力装上一双明亮的「眼睛」。重视对孩子的后天培养和训练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有妈妈觉得小孩子看不懂地图。其实,有关地图使用能力的发展性研究早就发现,大约从 3 岁开始,儿童就能掌握地图中的简单空间关系(Huttenlocher, Newcomber, Vasilyeva,1999; Vasilyeva Bowers,2006)。
另外,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除了能增强他的方位感,对孩子的数学、地理、绘画、创造、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也很有帮助。
鼓励孩子画出自己的位置地图儿童使用地图确定位置与朝向的能力也比人们想象的要早得多。研究发现,大约从 4 岁起,儿童即开始使用地图表征自我位置,到 5 岁时则表现出对自我朝向的表征能力(卢静,胡清芬,2015)。
为了训练孩子的位置与朝向能力,空闲的时候,你可以在家里跟他玩各种「藏宝」游戏。比如,把小玩具藏在沙发垫下面,然后让孩子去找。
找到之后,拿出你拍的家居照片或「家居图」,问问孩子他是从哪里找到的。熟练之后,试着让孩子从他站立的位置开始,绘制出他的「寻宝地图」。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还可以把活动范围扩大到小区、公园等。
Dr. 魏说,他就常跟六岁女儿玩这类游戏,「给她一张地图,拿上指南针,带她去公园『寻宝』。过程中她可以把地图和实际场景做比对、做匹配,把平面跟立体结合起来。她会看到各种标志物,内部坐标系来回映射。」此外,你还可以让孩子多玩玩魔方玩具、迷宫游戏。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激发孩子的导航细胞,训练出有强大方向感的孩子,值得期待!
最后,提醒大家,最好做两手准备。一边立足长远,培养空间感、方向感,教孩子认路;一边教孩子应急的补救措施——当务之急是,教孩子记下爸爸妈妈的手机号!平时在家可以让孩子拿妈妈的电话,按数字,拨打爸爸的电话。也可以通过电话玩具,不断强化孩子记忆。孩子背古诗都没问题,记数字也很快哦。最要紧的是,记住爸妈的号码,不仅能帮走丢的孩子找到家,关键时刻甚至还能救命~
最后的最后,再次提醒宝爸宝妈,外出游玩,请照看好随身物品,还有最贵重的——您的孩子,不要离开家长的视线!
觉得有用,就请转发给更多的人看到吧~你的举手之劳,可能就会帮一个迷路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参考文献
Lee, S. A., Winkler-Rhoades, N., Spelke, E. S. (2012). Spontaneous reorientation is guided by perceived surface distance, not by image matching or comparison. Plos One, 7(12), e51373.
Huttenlocher, J., Newcombe, N. S., Vasilyeva, M. (1999). Spatial scaling in young childre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 393–398.
Vasilyeva, M., Bowers, E. (2006). Children’s use of geometric information in mapping task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95, 255–277.
卢静,胡清芬.(2015). 幼儿在地图任务中自我位置与自我朝向表征能力的发展.心理学报,47,234−242。
Huang, Y., Spelke, E. S. (2015). Core knowledge and the emergence of symbols: the case of maps. Journal of Cognition Development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Society, 16(1),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