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教学重点】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2、了解故事情节。【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
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知识链接】作家作品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文中“四书”指《 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五经”指《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五部经典著作。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1、字音积累钝(dùn)响 寒暄(xuān) 朱拓(tà) 间(jiàn)或 悚(sǒng)然踌蹰(chóu
chú)不更(gēng)事 谬(miù)种 淡(dàn)然 俨(yǎn)然 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脸颊(jiá) 沸反盈(yíng)天 贺家墺(ào) 荸荠(bíqí) 絮絮(xù) 呜咽(yè) 驯(xú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咀嚼(jǔjúe) 渣滓(zhāzǐ)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门槛(kǎn) 窈(yǎo)陷 惴惴(zhuì) 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lǐ) 蹒跚(pán
shān)2、字形积累(喧哗) 烟霭(和蔼) 走投无路(回头) 形骸(惊骇 弹劾) 惴惴 (揣摩 湍急)3、词义积累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 :
不好意思的样子怔怔 :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沸反盈天 :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4、小说三要素是 细致的人物刻画、 完整的故事情节、 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包括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四部分。三、快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本文的情节内容。
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且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吸引读者: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死去?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五、作业: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写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学生讲述祥林嫂的故事。评析、补充。 祥林嫂人生遭遇: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贺老六死——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问我三个问题。四十岁左右死亡。二、理解祥林嫂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再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出现的人物。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找出文章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地方,画上横线,读一读,并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小结: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作者对她眼睛的描写可见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生动具体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但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祥林嫂:1、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2、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3、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三、理解其他人物形象1、鲁四老爷: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的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转折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第一部分有一部分对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及其书房的描写。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2、柳妈:柳妈的可悲,就在于她是以“好心人”的姿态劝告祥林嫂以迷信的办法解脱苦难。而实际上是柳妈把祥林嫂往死路上用力地推了一把。她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3、作品中的“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四、小写作请你运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一个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200字左右。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2、理解作品主题;【教学过程】一、环境描写理解问题:文中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是在鲁镇的祝福节日中,作者为什么让故事在这个节日里发生?这些环境的描写对表达主题和刻画人物起什么作用?学生研读序幕和结尾部分有关环境描写。提示: 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1、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2、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3、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气氛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二、主题理解分组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试归纳小说主题。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三、拓展练笔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