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狂扇女学生五耳光,打疼多少人不堪回首的青春

01-08 生活常识 投稿:明目款款
老师狂扇女学生五耳光,打疼多少人不堪回首的青春


管束学生本是老师的职责所在,但侮辱和惩罚分别不明,就让人难以接受。


最近,陕西某中学教师体罚学生的视频在传开了,视频中一名初中女生在教室里,被老师当着同学的面连续掌掴。


25秒内,女生被连着扇了5个耳光。女老师嘴里不停地骂,频频说出脏话。


事后,中学的校长向记者解释:因为女孩成绩下滑,又背了一个与学生身份不符的时尚包包,老师在教育时就有点“过于冲动”。


被问及学生和家长对这名老师的评价时,校长说:“好着呢,确实是好,她还是县上、市里的讲师团成员。”


视频曝光后,老师立刻被停职,也受到了记过的处分。学校委派了各级领导和老师本人到学生家中赔礼道歉,也已获得学生家长的谅解。


有人说,成绩不能成为衡量好坏的标准。因为成绩不好还背了好看的书包,就要被当众侮辱,实在不妥。



还有更多的人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的不堪经历。因为穿着打扮上的问题被老师恶语相向,至今仍走不出阴影。



大多数人的学生时代都经历过这样的管束。尝试打扮自己的时候,如果恰好成绩有波动,就一定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干预。


多少人,因为学生时代的这种压抑,直到长大成人都久久不能释怀。


“灰头土脸才能好好学习”


在“学习大过天”这一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下,大多中国的学校和家长害怕任何能够影响到孩子成绩的事物。


应该在成长期发生的青春情愫,早恋,化妆,打扮,网络……都被视为洪水猛兽,防了又防。


只有灰头土脸,心如止水的学生,才能称得上是“好学生”。


南京一所学校在2007年曾试图把校服换成韩式的西装短裙,遭到家长的一致反对。理由很简单:这样好看的校服,会影响孩子学习,让他们早恋、分心。


2014年,一名女学生在网上写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想要变得更好看些,有几个女生私自将校服的裤脚进行了改动。



学校的领导发现后,当着众人的面,剪了多名学生的校裤,有的女生的裤子甚至从裤脚被剪开至大腿处,让她们不敢走动。


有人被吓哭,有的甚至因为自尊心受伤害而转学。


松松垮垮的校服,遏制青春期男女对美的探索。青春期的女生第二性征发育明显,而不能通过服装配饰突出这一变化,会极大程度地影响自信心。


“穿上校服就能安分守己”,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同样的,对学生发型的过分要求,也是“只堵不疏”的激进表现。


2016年,一中学颁布新规定:开学时,男生统一剪为寸头,女生必须全部剪成齐耳学生头,否则不让进校门。




这样无视孩子个性、强制实施的行为,让不少学生家长拍手叫好:剪短了好,清爽,也不用花心思在其他上。


“学生就应该有个学生样”,而这个所谓的“学生样”,对于很多家长和老师来说,就是强行附加在青春期孩子身上的“难看”。


2012年,一个14岁的女孩从自家五楼的窗户跳下,因抢救无效死亡。原因就是家长和老师反复地施加压力,让她剪掉一头长发。


她在一篇作文里写道:“因为一中校规,学生必须运动头,但我却不想服从这条校规,因为头发是我最重要的东西……老师非让我理发,在我的奋力抵抗下还是不能如愿。”



因为“唯成绩论”,所以其他的各方面发展都可以不要甚至抹杀。


有一点苗头就如临大敌,这样的教育模式,往往会以过激的形式体现,惩罚变体罚,体罚变侮辱。


它们对一个人正常天性发展的迫害,远远比想象中严重得多。


心理阴影难以抹平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儿童时期经历过10次以上体罚的学生,相较于没有经历过的孩子,出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问题的概率更高。


江苏一小学的音乐教师,因为学生不遵守纪律,要求他们互扇耳光。


有孩子照做了,回家之后一直哭,家长哄也哄不好。


家长朋友圈截图 / 现代快报


经调查才知道,女老师家中接连出现了较大变故,所以情绪失控。


2014年10月29日,湖南某幼儿园的年轻女老师让孩子排队,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狠狠打孩子的手心。




小女孩挨了打,就立刻哭了起来,可是老师非但没有心慈手软,还厉声呵斥让孩子去靠墙罚站。


小男孩在挨打的时候并没有哭,可是表情却非常的无助和无辜,只能盯着老师。也不知道反抗。


别的小朋友挨打的时候,旁观的孩子表情也十分害怕,右边的女孩子甚至吓懵了。




身上的伤痛也许还会愈合,可心理上的伤痛却是永久的。当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孩子的自尊心会越来越低,悲剧就因此发生。


哥伦比亚大学全国贫困儿童中心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盖尔说,体罚可能会造成成人后的十种不良行为,例如反社会和对子女配偶滥用暴力等。


加拿大学者也曾就体罚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做了全球的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有被体罚经历的人,成年后吸毒与酗酒的可能性更大。


带着侮辱性质的体罚,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也会在心理层面影响孩子的一生。


再也不懂接纳自己


中学时候莫名其妙的“耻辱感”,是多少人一辈子的噩梦。


老师家长用暴力的方式说,“这样做是可耻的”,而非引导学生“你需要接纳自己”,是只堵不疏。


被打骂羞辱,让学生的人格审美被暴力塑造,更可怕的是,学生只是在“犯错”,而从没有被正确引导认知什么是美,什么是自由。


规定统一的校服,剪掉孩子的头发,认为只有灰头土脸才是一个正确的学生的行为,则是毁灭孩子的审美认知。


思想家麦克卢汉认为,衣服作为皮肤的延伸,是社会生活中自我界定的手段。


得体的服饰,适当的修饰,是人追求美的自由。青春期孩子通过外在弥补内在的自卑,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复旦大学教授侯杨方曾在微博说,“在国外看见无论多么闭塞、贫困的村落,中小学生也总穿着体面、症结的校服。


相比较之下,难免让人想起国内大、中城市的街上晃荡着麻袋一样廉价化纤校服的中小学生。


审美观,必须从小培养。”



导演王潮歌认为,“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缺乏另外一种熏陶或者一种教育,它就是美学的教育……更忽略了一个人在青春的时候,他们正在建立自己的世界观,正在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可能因为这个校服,小刀杀人不见血,一点一点的掩埋掉了。


将来我们要看见我们的孩子,穿着非常漂亮的校服,甚至这个校服是他们的荣耀,他们走在街上会想挺起腰板让你看他,'你知道吗,我是这个学校的’。


你看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衣服,你看我的腿好看,你看我的肩膀漂亮,培养他这样的意识,我不认为对我们的学业会有伤害,反而建立了年轻人可以更多的开阔视野、建立美学观点的作用。”


想通过阻止学生对美的追求换来好成绩,不过是在愚昧教育观念下,拒绝尊重人的天性。


媒体人黄晋章也说,“体面的校服是在培养孩子知道读书人的体面。”


由于此类事件经历过心理创伤的孩子,在面对错误时,会一遍又一遍的回忆起曾经的耻辱感,这种耻辱感,会一直伴随他们。


为了避免错误,他们就会避免去创造,因为只有无所作为,才是最安全的。



多少中国的孩子,都是在这样环境里成长起来,长大后依旧不懂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且充满奴性。


而是他们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服从即是美德,丑陋即是崇高。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有篇小说叫《装在套子里的人》,主角喜欢把自己包裹在一个无形的套子里,时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千万不要惹出什么乱子来”,全城的人都被他传染,用墨守成规的方法来要求自己和他人。


小说里的套中人最后迅速的死去了,却没有带走习惯性的压抑和恐惧,城中的居民和以前一样,不敢大声说话,不敢交朋友,不敢吃荤,不敢搞任何娱乐活动,蜷缩在自己的套子里苟且偷生。


对于那些在校园生活经历过此般阴影的人而言,就如套子一般,这会是漫长的,一生忘不掉的心有余悸。



标签: # 学生 # 校服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