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铁锅彻底凉了!情!终究敌不过贪婪
文/ 金错刀频道 祥燎
年初的《舌尖3》,没捧红美食,倒让很多器物火了。其中最火的,就是那口章丘铁锅。
《舌尖3》播出仅4天,章丘铁锅在天猫上的销量已同比增长近6000倍!一时间,“洛阳纸贵,章丘无锅”。
如今记者故地重游,四个月前的盛况已然不再,平静的村子重归宁静,更带着点凄凉。
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场发生在章丘铁锅的闹剧,以及最后的悲剧,在中国任何行业都可能发生。
奇葩!
无孔不入的买锅人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度高温冶炼,36000次捶打……”解说词用各种数字描述了手工制锅的匠心独运。
大年初四当晚,关于章丘铁锅的内容刚一播完,这口锅的销量就疯狂飙升,仅天猫店的订单,就清光了他们的库存,还远超他们半年的产量。商家甚至被迫发出声明,呼吁理性消费。
仅仅几天,章丘铁锅的订单就排到了两年后,但还是有不少人甘愿等候。性子急的顾客,有的还搬出某领导头衔来要锅。
网上抢不到,就去当地买。
于是,大过年的,亲戚也不走了,人们开着车坐着飞机就跑到章丘抢锅。而且来的不仅有山东本地人,还有北京、河北、河南、上海、甚至广州,光路费就比锅贵多了...
那几天,要是在村口设个售票处,每人收他20块钱票钱,又是一笔横财。
到了村子,先找制锅匠人,人们一窝蜂全蹿到72岁的铁匠牛祺圣家中,他是省级非遗传人。短短一周内,他和他儿子牛大伟就接待了近千号人,送走了一波又一波领导。
买家争先与牛祺圣合影
在微信上,牛大伟的朋友和他说,“大伟,朋友情谊深不深,全在这口锅了。”“你上我家来别拿东西,背着一口锅就行了。”
除了上家要锅的,还有的直接去了制锅的厂房。
在采访中,“臻三环”“同盛勇”的品牌负责人刘紫木很是感慨:我们把厂子设在章丘区的一个偏僻郊区,这都能被找到,真是很佩服大家。
偏僻的厂房,这一刻长城、故宫灵魂附体,引来游人无数。随即,他们又上演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见厂门紧闭,一个个的就打算翻墙而入,最后全被院子里的狗给吓了回去。
来人越来越多,怎么劝都不走,说只是想看看,但进去了就不老实,跑到仓库看到还没来得及发的货,就要自己买回家去。
这几波疯抢下来,原本一口几十块的铁锅,身价暴涨,最贵的达上千元。
当地人是彻底傻眼了,有生之年见证了一出魔幻现实的戏码,反应基本是:
“一个炒勺(铁锅),至于这样么?”
“我在章丘活了50多年都没听过章丘铁锅。”
“随便一口锅就300多块钱,给我都不要。还有花一两千买的,那不是有病吗?”
当地人的反应没错,章丘铁锅在章丘的知名度,比起章丘大葱、瑞蚨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有记者乘出租去找铁锅,司机回答:“你要看章丘大葱我可以带你去,要找打铁锅的我真不知道在哪里。”
章丘大葱
以前不知道不要紧,现在明白有赚头,更大的闹剧就开始了,同时也是悲剧的开始。
胡闹!
无处不在的制锅匠
《舌尖3》第一集播出后,第二天村里就出现了其他的“制锅匠人”。不得不说,所有人对金钱的嗅觉,都十分灵敏。
这些人,有的是拉废铁搞运输的,有的是拉粮食的,还有的是小卖铺店主.....
春节一过,原本只有2家制锅,猛增至30多家。再过一月,热度不减,更多人眼红了,一拥而上,制锅点多达170多家!
村民说,“那段时间村里没别的声音,只有叮叮当当的砸锅声。”走进村里,墙上、电线杆上,到处贴着户外广告,注明是正宗章丘纯手工铁锅,就像满大街所谓正宗沙县小吃,正宗兰州拉面。
本来,这些人的做法无可厚非。更多人加入制锅行业中,便有机会把品牌做大做强,也能给村民增加收入,并且保证了手艺的传承。
问题是,能严格按照制作工艺来制锅的人,太少了。大多数人只是为钱而来的门外汉。到头来,榨取章丘铁锅价值的人多,维护品牌价值的人少,注定了章丘铁锅“短命网红”的命运。
很多人的想法很单纯:章丘铁锅没统一标准,只要是章丘人做的,就是章丘铁锅。以此心态做产品,结果可想而知。
章丘铁锅本来是用一块铁皮一气呵成,经过7次热锻和5次冷锻以及3.6万多次锤打,一个人一天最多完成一口锅。但是,为了快速挣钱,偷工减料、用机器轧的大有人在。
这些制锅的人,没注册商标,也没注册企业,铁锅外包装上也没有厂家、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但就是敢说自己是纯手工制作的章丘铁锅。
“一些家庭作坊利用机器生产,他们先是用机器把原材料轧出形状来,然后锤打抛光,看起来和手工制作的差不多。造假的太多了,已经乱套了,几乎把章丘铁锅的牌子搞砸了。”
从供不应求,到后来的一天卖二十几口锅,再到现在的滞销,原本有机会成为地方性品牌、走向全国的章丘铁锅,却被迫做了只活4个月的短命网红。
这种悲剧,在中国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
怎么避免章丘铁锅的悲剧?
章丘铁锅的悲剧,可以用两个经典理论来解释。
一是“公地悲剧”,即一块公地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
章丘铁锅就是章丘人的一块“公地”,而且4个月就被开发得干干净净。
二是“破窗效应”。这个大家应该很熟了。
当一个村民开始了粗制滥造而没遭到阻拦,这种暗示性的纵容便令其他村民无所顾忌。
章丘铁锅的案例,在中国并不少见。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这样说道:
中国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中国人肯定开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恶性竞争大家都没得玩;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然后第二犹太人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就很繁华了。
在过去(或许现在也是),只要哪个产品赚钱,就有中国的山寨。山寨产品带来的差评,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过去中国人真要买点东西,国货一般都不会是首选,有部分原因是受山寨所累。
“破窗效应”很难阻止,因为国家或地方对山寨的监管很难一步到位,所以对于企业而言,灭山寨是使命,毕竟如果“公地”被山寨们滥用了,就是个劣币驱逐良币或同归于尽的下场。
怎么灭山寨是个技术活。小米手机一出,山寨机全完,因为它的价格甚至比山寨机的成本还低。众所周知,小米的武器是性价比。
高性价比,关键不在于降低价格,而是提升质量。有人会纠结于如何降价,但降价山寨们都会,多用边角料成本就下来了。
质量是根基,在此之上才能讨论更难的品牌建设。形成了品牌,山寨的威胁就小多了,否则质量堪比耐克阿迪的莆田鞋,早就该一统天下了。
最后回到章丘铁锅。即便没有其他村民搅局,其实也难长命,问题还在质量上——手打的锅会比机器造的锅更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质量不行,有的人还鼓吹工匠精神,想卖情怀。
但在网上,有人这样评价:
所谓'工匠精神'——一般人只能做到60,机器可以做到80,你非常努力然后做到90,这叫工匠精神。机器做到80,你累死累活非用手工,还是做到80,甚至更低,这叫傻。然后你再鼓吹情怀,贩卖艰辛,这叫坏。
事实证明,没有质量,情怀根本卖不动。
要知道,以大多数人的生活程度,家用物件还轮不到用来致敬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