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转向货币放水,最大赢家不是楼市,居然是拼多多
智谷趋势(ID:zgtrend) | 路口大爷
中等收入陷阱就摆在中国面前。
中国戒不掉放水刺激经济的老路,过去几十年,它时不时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放水能暂时缓解问题,却无法一劳永逸;而且,世界经济史上的历次放水告诉我们,它有很大可能造成富者更富,穷者愈穷。
没错,会让社会鸿沟更宽、更深。
具体到中国当下,有一个结果你可能很难想到:
在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下,中国放水的最大赢家竟然是拼多多。
01
5.5亿人的真相
中国的贫富差距超越你的想象。
自2000年起,中国的基尼系数就超过0.4的警戒线并一路攀升,在缓慢下降了一段时间后,近三年又转而抬升。
201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2016年在一个论坛上说:“目前20%的低收入每月只有430多块钱,想消费却消费不了。还有20%的中低收入平均每月不到一千块钱。这两个群体加一块是5.5亿人。”
请注意,这个数据不是5百多万人,也不是5千多万人,而是5点多亿人。全中国接近一半的人口,每天的花费不得超过33块钱,否则就会破产睡天桥。
这种强烈的震撼感来源于我们巨大的认知偏差,而认知偏差又是来源于每个人所处的圈子不同。
来源: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
前阵子,美团的王兴说有一句话,让城市精英和中产们集体觉得不可思议:
“中国太大了,大到你以为遍地都是985、211,其实本科生才占全国4%。”
事实上,4%这个数据还是被高估的呢。
财经博主@林登万大人发了一个叫“你大概是看到了一个假中国”的系列数据,指出从1998年到2016年本科生以上毕业生为4756万,占13.83亿总人口比重为3.44%,再加上很多被重复计算的研究生以上毕业生,高学历人口事实上少得可怜。
你在北上广深工作,周围都是985、211,但超过96%的中国人口却被高等教育拒之门外,更准确地说,是连门槛都没能够得着。
有一个中国导演叫郑琼。她用6年时间跟拍了三个阶层孩子10年的人生轨迹,其中,甘肃的农村女孩马百娟的经历看得人心头沉甸甸。她的梦想是“长大要去北京上大学”,但她父亲的想法是“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后来,她连小学都没上完,就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当马百娟从小就过着面不够吃、水不够喝的生活时,北京女孩袁晗寒17岁辍学、3年游历欧洲各国、再考进德国的艺术高校,在她的认知里,“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被饿死。”
我们生活在一个撕裂的社会,一个分化的国家。
02
大放水拉大贫富差距
中等收入陷阱就摆在中国面前。贫富悬殊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是越拉越大。
背后的“推手”,就包括我们熟悉的“大放水”。
历史的经验表明,伴随货币宽松而来的,往往是一场“劫贫济富”的运动。
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在发达国家找到先例——
经过一轮量化宽松,股市、债市等资产的价格会被推高,但是馅饼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的。道理很简单,富人阶层相比普通家庭拥有更多的股票和债券,可以对资产配置进行动态组合,只要一放水,他们就能从这些金融资产的强劲增长中获益,靠企业分红,接着利滚利产生强大的复利效应。
拿英国来说,OECD的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英国央行大放水,财富前 10%顶层人口收获55.8%的暴利,财富前5%的人收获68.2%的暴利,前1%的顶层人口,直接double收割129.9%的暴利。
而普通人的财富则直接被掠夺。
最底层的人口由于没有资格配置股票债券,侥幸逃过这一劫,社会中层20%的人口,在金融危机之后的股市中财富负增长22.2%,再往上一个阶梯的20%人口则负增长26.2%。
资产的最大配置住房,也在加剧着不平等。量化宽松、低利率减轻了金融危机对英美等国房地产市场的冲击,但却在年轻一代与老年一代、无房者与有房者中间用力划开一道深沟。购房成本越来越昂贵,多数年轻人被迫拿出大部分收入来还租,无法通过储蓄买房或其他方式来积累财富,而最早搭上车的富裕阶层,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在中国,放水对社会结构的冲击一点儿也不比欧美乐观。
先看一张过去十年各种资产价格的涨幅对比。
放眼全国,楼市远远跑赢不长进的股市。如果你在一线城市投资楼市,获得的收益率可以达到至少200%以上,如果你再配置海外资产,收益率就更加可观。而这些富者之所以更富,很多都是因为大放水下加杠杆更容易,更轻松。
反之,如果你在农村种地养猪,就会比在A股被割了几轮的韭菜还要惨。农民的财富并没有受益于三轮大放水。他们也没有机会了解如何平衡自己的资产组合,只能被动承受,穷者更穷。
起点在很多时候注定是不平等的,而最为多数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就是腐败和特权。在一些垄断性行业、被保护起来的国企,在大放水中牟利并非难事——社会流动性充沛,银行为完成任务求着风险较低的国企借钱,它们以8%利率拿过来,转手25%贷给中小企业,就能完美实现空手套白狼。
张化桥在《影子银行内幕》这本书中写道,“滕先生”因为结交一家银行行长,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这家银行15家合作的PE公司之一。由于银行有6%左右的基准利率放贷限制,有放贷总额度限制,还必须受限于75%的存贷比,而通过滕先生这个过桥渠道,银行就能在表外扩张20%-25%利率的贷款。这样,“一个50亿-100亿的项目”,滕先生每年就能净赚1~2个百分点,也就是1个亿的利润。
中国的利率自由化讨论了这么多年,利率依然维持在低位,结果就是剥削了普通储户,把财富转移补偿给了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人。
放水的残酷就在于,不是所有阶层都能受益于大放水,富人会,穷人不会。
有多少轮放水,中国财富分配的不平等、阶层的固化,就会有多少轮加剧。
03
拼多多或成最大赢家
当中产阶级活跃在社会主流话语圈中,生活永远都被房价、消费升级、学位等话题包围,似乎人人都是中产,却忽略了中国还有一个庞大的底层。
拼多多因为涉嫌假货、山寨货等问题为中产所摒弃,老中产们甚至生出一股怀疑:“是不是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新中产们都消费降级了?”
其实,他们都忘了问一问,为什么拼多多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能沉淀到底层,取得今天的成果。
考虑到中国有5.5亿不那么敢消费的人群,“拼多多”对他们而言恰恰是他们消费的常态,而和降级无关。
你在嘲笑小米新品、索尼新品如何坑爹时,可能都不知道,对于很多低收入者来说,品牌并不重要,重要的仅仅只是获得。
“房住不炒”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坚定,未来楼市的路会比以往艰难得多,所以这一轮放水最大的受益者就不可能是楼市。
而货币超发带来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又不能及时跟上时,庞大的底层只会进一步扩大队伍。而正是他们,支撑起了拼多多的崛起和顽强的生命力。
我们能够避免财富掠夺这个大放水的副效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