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看世界

01-07 生活常识 投稿:阡陌之绿
老酒看世界
2005 年4月12日,教育部社科中心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联合 召开“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特点及我们的对策”学术研讨会。与会学 者结合东欧中亚发生的“颜色革命”、“街头政治”,对美国推行“街头政 治”的策略和手段、“颜色革命”对我们的启示、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 必然性和现实威胁性、新形势下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特点、如何应对美 国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等方面作了探讨。现将研讨会部分发言和材料整理14 份信息报上,供参阅。 1.“街头政治”的含义和实质 2.美国推行“街头政治”的策略和手法 3.美国传媒在“颜色革命”中“功不可没” 4.美国非组织(NGO)是“颜色革命”的调色板 5.中亚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对中国周边的影响 6.“颜色革命”给我们的启示和对策建议 7.布什连任后加紧推行西化、分化中国战略图谋的主要原因 8.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现实威胁性 9.布什连任后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新特点 10.新形势下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渠道和手段 11.从《参考消息》上的部分信息看交往合作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遏制 12.抵御美国西化、分化的三个关键问题 13.抵御美国西化、分化图谋的对策建议 14.反西化、分化工作应紧紧地围绕年轻人展开 “‘颜色革命’、‘街头政治’和美国分化西化中国战略”系列信息之一 “街头政治”的含义和实质 吉尔吉斯斯坦在“街头政治”的冲击下垮台,拉开了西方势力向中亚地 区输出“颜色革命”的序幕。“颜色革命”是指21 世纪初期一系列以颜色命 名的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方式,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利 用目标国家的社会矛盾和困难,制造政治危机,发动社会抗议、街头抗争, 推翻合法政权的颠覆运动。“街头政治”往往是这种颠覆运动的最后阶段, 即有组织的群众性街头抗争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来说,就是通过鼓动和支持 一国的反对派发动民众,走上街头,向当局施压,直至和平夺权,改变政权 西方国家搞“街头政治”由来已久。最近几年,“街头政治”越来越成为美 欧等西方国家用以干涉别国内政,改变政局和进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 一、“街头政治”是西方介入一国内政的通道 “政治斗争”的最高目标是夺取政权,斗争的形态不外是和平与暴力两种。 “街头政治”斗争一般是和平地进行。当今利用和平形式搞“街头政治”, 则可以举起所谓 “人权”、“民主”、“自由”的旗帜,举行罢工、罢市、 罢课、游行、集会,甚至可以选择在国家的中心广场安营扎寨,长期坚持下 去。对于这种“和平”行动,当局往往难于对付,只能以和平方式来处置。 而向来以维护“人权”、“民主”、“自由”自诩的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旦 发现有爆发“街头政治”运动的国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公开介入。 对于“街头政治”发起者来说,作为反对派,一开始与当局的力量对比是不 对称的,必然需要外界的援助和支持来改变自己的不利地位,这就为西方的 介入提供了内应的“线人”。西方国家对他们想要的“街头政治”也决不是 被动应付,等待人家的“邀请”,而是有计划地进行“制造”的。比如此次 乌克兰总统选举,美国早在大选前半年多就制定出了行动计划,包括人员培 训、资金援助、国际介入等。以尤先科为代表的反对派,不过是充当了这一 计划的理想执行人而已。 二、“街头政治”是“选举干预”的重要手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他们认为的所谓违反国际 民主原则的国家采用了“人道主义干预”,改变一个国家政权。现在则采用 所谓“选举干预”,即通过干预一个国家的大选,使其走上“民主化”,实 际是亲西方化的道路。 当然美欧等西方国家决不会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在民主选举中发生舞弊的国家 都进行干预,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众所周知,冷战时期,美国的最大心病 是遏制和肢解苏联;冷战后,美国最大的心病则是包围和遏制俄罗斯。但在 叶利钦之后的俄罗斯几次选举中,由于普京总统治国有方和个人威望,美国 暂时还难以有所作为,只能采取迂回包抄的办法,先从独联体国家下手。独 联体虽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合体,缺乏凝聚力,但仍是俄罗斯抵御西方遏制 的一道屏障。那里定期举行的总统换届选举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供了进行“ 选举干预”的契机。 正如美国智库、专门从事所谓“支持自由世界”活动的美国民主基金会负责 人格尔什曼总结的,“选举干预”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在于他们抓住了实 现格鲁吉亚“玫瑰革命”的几个基本因素:反对派应拥有一位著名的领袖人 物;国际社会参与这一事件的程度;外国观察员在何种程度上实施对选举的 监督。这三个基本因素可以说是进行“选举干预”获得成功的模板。有了这 块成功的模板,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后还会在他们需要使用的国家加以复制使 三、“街头政治”是低价更迭政权的利器 美欧等西方国家打着“民主”旗号更迭一国政权,不外乎两种手段,一是武 力手段,另一是和平手段。前者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后者有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南斯拉夫米洛舍维奇下台,以及最近发 生的所谓“颜色革命”。两种手段相比较,用前者花费大、人员伤亡和财物 损失大、生态破坏严重,有时即使是速战速决,但留下的后遗症和善后要处 理的问题成堆,处理起来既费钱、费力,又十分棘手,甚至变成难以卸去的 包袱。在伊拉克战争中,至2004年末,美国军费等各种开支已达1480亿美元 ,长期驻军高达15万人,美军死亡人数已接近1300人左右,这两个数字随着 问题的拖延,还在不断增加。 相比较而言,用“民主和平”的手段,即通过选举干预,搞“街头政治”, 由本国民众自己选出一个使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心满意的,代价低、收获 高、见效快、更主动,而且已经在俄罗斯势力范围的独联体国家尝到屡试不 爽的甜头。在此次乌克兰选举中,美国为使尤先科上台,从2004 年4月制定 计划算起,到年末尘埃落定,时间不过八九个月,就算加上发现尤先科并加 以“培养”和训练反对派组织,也不过一二年的时间。美国花费的钱,媒体 披露的最高数字是6500万美元,还有说直接用于大选的是1500万美元,与伊 拉克已花费的1480亿美元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从人员来说,在选举中 ,美国和其他7个国家大使馆、4个国际基金会派出的国际观察和监督员共1万 多人,是“零伤亡”。尤先科上台后,乌克兰外交已从此前的俄美“两边奉 圆”和“亲俄”,转而明显倾向西方。 格、乌、吉等国“颜色革命”的成功,也使独联体其余国家的反对派受到很 大鼓舞。白俄罗斯的一个人权组织领导人说:“乌克兰对白俄罗斯产生了巨 大影响。它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因为我们意识到俄罗斯并不像它希望 的那样强大。” 四、“街头政治”是进行“两个冷战”的重要手段 早在1989 年11月,针对当时新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就告诫我们:“可能是一 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 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两 个冷战开始”,一个是对社会主义的,不久苏联东欧演变了;还有一个是对 发展中国家的,很多人当时还不以为然。现在看来,“大中东和平计划”的 推行、“颜色革命”的接连发生,恰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当年预见的正确性 。如果说前一个“冷战”是针对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后一个“冷战 ”实际上是美国要独霸和主宰世界,建立一个为它所控制的。其结果不 在于是否选择社会主义,而在于是不是真正符合它美国的全球战略。如果不 是,美国就要用“冷战”来搞掉你。 现在美国的西化、分化图谋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冷战。它在背景、手段和渠 道上与以前不大一样。比如,过去两个社会是对抗的、你死我活的,现在社 会主义阵营没有了,中国和美国是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友好往来, 甚至说中美关系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而最好时期实际上也是西化、 分化新的战略图谋实施的开始,即由过去的对抗变成现在的拉拢甚至麻痹。 赖斯最近访问日本时的讲话值得我们注意,她认为共产党政权就是暴政,希 望中国的改革进一步“民主化”,实际上就是要中国接受美国的所谓民主价 “‘颜色革命’、‘街头政治’和美国分化西化中国战略”系列信息之二 美国推行“街头政治”的策略和手法 鉴于“街头政治”比使用军事手段代价小得多,而效果又好得多,美国越来 越青睐于搞“街头政治”,预计今后会以更大的热情和投入将“街头政治” 这一套推而广之。在实践中,美国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 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利用非组织打先锋,为“街头政治”营造适宜氛围 “街头政治”与和平演变有所不同。和平演变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 长期战略,它需要长期做工作方能见成效。而“街头政治”则是一项战术, 它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当然,二者也有紧密联系:“街头政治”是 和平“演变”到一定程度的发酵形式,是量变进入质变阶段,是完成“演变 任务”的收获阶段。人们在苏东剧变时见到的就是这种情形。但是,苏联东 欧国家的改旗易帜只是消除了美国对社会主义的偏见和恐惧问题,并没解决 它们亲不亲美的问题。因此对美国来说,对那些不亲美甚至还有点反美的国 家还存在“二次革命”的问题。要“革命”就需要“造舆论”,美国将这个 “造舆论”的工作交给了非组织。 目前,全球NGO 多达数百万个,活动范围涵盖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态保 护、宗教慈善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NGO就有150万个之多,它们的政 治主张和社会要求千差万别,有反全球化的,有反霸的,也有特别热衷“民 主”“自由”宣传的。美国就利用这一类NGO打进需要??反游行做好心理 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在乌克兰选举中,当反对派的支持者被问到“为什么要 支持尤先科”时,很多人答道:“支持尤先科就是支持民主。”可见,西方 数千个NGO在乌克兰没有白忙。 二、开办讲习班,培养“街头政治”的骨干力量 美国知道,光有西方的NGO在面上吹吹打打、制造气氛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 必须有人,特别是骨干分子。 美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问题。2000 年3月,美国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 斯的希尔顿饭店举办“非暴力抵抗讲习班”。24名南斯拉夫反对派领导人秘 密前往受训。这些人在“专家”指导下学会了如何组织罢工、罢课,如何通 过手势进行交谈,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如何动摇一个“独裁”的统治等 等。这些人学成回国后很快就投入反对米洛舍维奇的“街头政治” 中。2003 年夏天,美国在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又办了一个讲习班。格鲁吉亚反 对派领导人萨卡什维利应邀前往接受有关进行塞尔维亚式“温和革命”的培 训。几个月后,萨氏便在格鲁吉亚成功发动“玫瑰革命”,随之登上了总统 宝座。2004年秋,美派遣1000余人分赴乌克兰14个州,为“橙色革命”及时 培养、输送了大批骨干。 三、精心挑选代理人 “街头政治”实际就是街头群众运动。没有强有力的领军人物,这种“运动 ”既难以坚持,更不可能取胜。对美国来说,要确保“街头政治”成功,选 准代理人是最关键的一着。美国选代理人的标准是:年富力强,有个人魅力 ,没有劣迹,但最重要的是亲美,而且必须是100% 地对美亲,99%都不行。 老谋深算的谢瓦尔德纳泽下台后还在抱怨说:“我是美国最坚定的支持 者,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其实,局外人看的很清楚,精明的谢氏在 与华盛顿同榻而眠的时候,还偶尔向莫斯科送一下秋波。山姆大叔瞧见了, 心中不悦,遂起“换马”之念,因为他容不得“他的人”对他有半点不忠; 因为他更知道:用人不当,满盘皆输! 现在看来,波兰的瓦文萨、捷克斯洛伐克的哈韦尔、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 、乌克兰的尤先科等还是令美国满意的。 四、设立指挥部 有了活动氛围,有了骨干分子和领军人物,基本上就可以开始活动了。这时 需要的就是设立指挥部,负责统一协调指挥。 2000 年初,美在匈牙利成立了“促进南斯拉夫民主办公室”,派高官坐镇指 挥。2002年4月,美在其驻格鲁吉亚使馆设立了“促进格鲁吉亚民主办公室” 。美驻格大使迈尔斯毫不隐讳地表示,他出使格鲁吉亚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 该国“以民主方式实现政权更迭”。据悉,2004年秋,美在乌克兰邻国也成 立了一个“办公室”,尤先科曾奉召过境面受机宜。 五、选好突破口 美国知道,欲使“街头政治”成功,必须选准突破口。1999 年,美国对南联 盟连续狂轰滥炸了78天,可没有将米氏炸趴下。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支持 南反对派大搞“街头政治”,隔三差五上街游行,要求米氏下台,但米氏不 予理睬,照样闲庭信步。反对派的活动以失败告终。何也?米氏一不好色, 二不贪财,三不讲排场,四不图享受,作风与人品近乎完美,反对派几乎找 不到任何把柄可置他于死地。最后,美国人决定通过选举把他搞掉。实践证 明,这是他们可以大展拳脚的高招。从此,选举就成了美国搞垮一国政权的 “法宝”。 六、慷慨解囊,为反对派搞“街头政治”买单 搞“街头政治”,尤其是选举是很花钱的,而反对派又大多是穷光蛋。“街 头政治”的一切开销,包括向反对派的电台、报刊、电视台提供资助,为反 对派候选人做广告宣传,南斯拉夫、格鲁吉亚、乌克兰反对派的支持者从各 地赶往3国首都声援的旅费、住宿费和“劳务费”等等,统统都得由美国人掏 腰包。美国在这方面也不吝啬,每年为“促进民主”的拨款就高达10亿美元 ,各种民间基金会掏的钱也不在小数。有评论认为,没有美国人在财政上的 大力支持,反对派要获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七、利用媒体“妖魔化”当权派,为反对派夺权制造“法理”依据 美国利用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强势地位,对当事国实施媒介“轰炸”,一面 不厌其烦地播放反对派的声明、讲话,最大限度地影响受众和选民;另一面 则集中力量“妖魔化”当权派,给他们贴上“独裁”、“反民主”、“反人 道”、“违反人权”的标签,然后大张挞伐,为反对派夺权制造所谓的“法 理依据”。 八、大打“经济牌”,对当事国选民诱压兼施 在南斯拉夫、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经济普遍不好,美国在这里玩“经济 牌”很容易奏效。南斯拉夫长期遭国际制裁,北约78 天的轰炸,使其蒙受的 直接损失超过过1000亿美元,老百姓的困苦可想而知。美在大选中对南选民 露骨地表示:反对派上台,经济制裁立即取消,大量经援随后就到;反之一 切照旧!在乌克兰,美国告诫选民:“选择尤先科便能告别贫困!”这些说 法事后证明对处在困境中的南、乌等国选民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 九、施高压不准当局动武,为反对派放开手脚夺权保驾护航 美国知道,“街头政治”的克星是武力,所以它总是以“国际舆论”甚至军 事手段施压,以“经济制裁”相威胁,迫使当局不使用武力。它一面捆住当 事国当局的手脚,一面让反对派有恃无恐地放开手脚干,以至不达目的绝不 罢休。人们在南斯拉夫、格鲁吉亚、乌克兰三国选战中均看到了这种情形。 十、带头宣布不承认不利于反对派的选举结果,为反对派翻盘力挽狂澜 如果上述各种办法还不能确保反对派在选举中获胜,那么美国就使出最后一 招——以“选举中存在舞弊”为由,带头宣布不承认不利于反对派的选举结 在南、格、乌、吉选举中,反对派起初都没捞到便宜,格、乌、吉的当权派 政党竟还胜出。美马上指责选举“不公”、“存在舞弊”,率先宣布不承认 这样的结果,致使当事国局势大乱。南、格反对派乱中夺权,乌、吉反对派 成功翻盘。至此,四国的“二次革命”圆满结束,“街头政治”便迅速退潮 “‘颜色革命’、‘街头政治’和美国分化西化中国战略”系列信息之三 美国传媒在“颜色革命”中“功不可没” 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先后爆发的所谓“颜色革命”,不禁 使人联想起上世纪80 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将两者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相似之处:都发生在原苏联或独联体的势力范围内;反对 派均获得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都是利用选举的时机实现政权更迭。应 当说,国家内部出问题是造成东欧剧变和“颜色革命”最主要的因素,但我 们从中可以看到美国的传媒在其中起的推波助澜作用。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东欧剧变过程中,美国之音等媒体可谓“功不可没”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曾这样评价:“这是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无形 战场上最成功的胜利。”此后,美国在宣扬其“自由民主”价值观念上,将 传媒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举近期最典型的例证:布什反复提及“民 主”一词的就职演说,在大力炒作后通过互联网和电视第一时间传播到全球 ;近期曝光的,在美军进入巴格达时由美国预制的那条“谢谢你布什, 谢谢你美国”的假新闻。 在格、乌、吉等国先后爆发的所谓“颜色革命”中,美国传媒更是“功不可 没”。格鲁吉亚等国作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早在冷战时期即受到美国之 音等媒体的“重点进攻”。近年来,随着传播媒介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迅速 发展,美国式的价值观念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更深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较少接 受原苏联模式教育、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年轻人。美国强大的传媒机器在这些 国家时刻都在高速运转:当这些国家的掌权者有违美国意愿行事时,美国便 利用传媒对其民主建设、经济发展和人权状况等大肆抨击;当美国准备改变 其现政权时,便凭借已宣扬多年的“自由民主”意识对该国民众进行反 煽动;当“革命形势”出现后,即开始对美国所支持的反对派领袖大加赞赏 ,给反对派以广泛的舆论支持;而一旦“革命”成功,美国媒体便迅速将消 息传遍世界,希望借此推动“多米诺骨牌”效应。 那么,美国的传媒力量到底有多强大?也许可以从如下一组数字中得出答案 :美国共有电视台近1300 家,有线电视网约8000家,广播电台近9000家。《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纸的文章被其他国家媒体的转载率长期高 居世界前列。有学者统计,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生产和制作,而 在美国本土的电视中,外国节目的占有率只有1.2%;美国电影产量占全球影 片产量不足10%,却占领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还有学者研究, 美国的国际问题报道能力约是俄罗斯的7.2倍;美国媒体的经济实力更是俄罗 斯的109.9倍。 美国传媒一方面向其他国家输出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以此动摇别 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利用其掌握的强大舆论机器,在国际上 丑化别国形象,为其“改造”这些国家扫清国际舆论的障碍。可见,从东欧 剧变到“颜色革命”,美国传媒的煽惑作用虽不是决定性的,影响却是不可 “‘颜色革命’、‘街头政治’和美国分化西化中国战略”系列信息之四 美国非组织(NGO)是“颜色革命”的调色板 “颜色革命”正在改变欧亚大陆政治地图,而美国用来调制这些“颜色 ”的调色板,正是无处不在的、形形色色的非组织(NGO)。 一、美国资助的“第三部门” 非组织独立于体系之外,同时又不具有企业的营利性质,所以被称 为是继和企业之后的“第三部门”。恰恰是这种独立性、社会性和非营 利性特点,吸引了美国某些部门的注意。 美国利用NGO 输出美式“革命”,具有以下显著优点:美国可以躲在幕 后,避免吓跑那些厌恶美国霸权的老百姓;NGO的亲和力与独立形象,更具迷 惑性和号召力;数以万计的NGO及其相互之间的复杂联系构成了遍布世界的巨 大网络,??本积累和融资能力可以放大美国投入的 “种子资本”的力量 ,形成一种“杠杆效应”。 从美国下属的国际开发署官方网站透露的情况看,目前美国倚重 的组织主要有国际共和党协会、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和平协会等,并通过 这些组织发展和资助下游组织。但是,从媒体所反映的情况看,美国直 接联系的NGO 远不止这几家,至少还包括在独联体活动频繁的“自由之家” ,以及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索罗斯旗下的开放社会研究所。索罗斯虽然是布 什的“对头”,曾出资 1000万美元资助民主党选举,但是在推进其他国家的 “民主化”改造方面,他与布什有着“共同兴趣”。应当注意的是,索罗斯 及其资助的组织仅仅是一个典型代表,还有许多实力雄厚的相似机构在做着 同样的事情。 二、美国非组织的“投资”与“收益” 美国每年“为推动全球民主”开列的预算高达10 亿美元,而通过上述组 织向目标国的反组织输送的资金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1998年到2000年 ,为了搞垮米洛舍维奇,美国提供5500万美元支持南联盟的反对派,法、德 等国提供了另外的2000万美元。美国民主基金会官员公开宣称,仅2003年和 2004年,美国就花费6500万美元资助乌克兰的反对派。假如算上民间获得的 资金(比如索罗斯的投入),再考虑到目标国远低于西方的物价水平,美国 通过NGO送来的钱的确能办很多事情。 这些钱是无偿的吗?考察资金的使用过程,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的这笔 支出其实是一种非常合算的投资。美国国际开发署每年从国会得到财政拨款 ,分配给几家主要的NGO,通过他们的网络在几个主要目标国进行再分配。这 些钱被用来组建反网络、出版各种政治性论著、免费发放教人如何推翻 的小册子、把选中的积极分子送到美国进行培训等等。这些努力的最终 结果是导致目标国的政权更迭。国际开发署官员毫不掩饰地透露了他们的如 意算盘:“给改革派提供资金,让其创立联盟发动群众。当政局变化使改革 派掌握大权后,前期提供的资金援助就成了对未来的一笔投资。” 美国人收回投资的途径非常多:地缘战略和地区安全关系的改变将使本地区 的军备需求显著增加,美国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 看,省钱就等于赚钱,同样是对付米洛舍维奇政权,军事手段比起NGO的非暴 力手段来,花费的美元多出了成千上万倍。 三、美国NGO对他国渗透的惯用伎俩 美国NGO对他国的渗透,其战略总体上可以用柔性政变一词来概括,其中除了 发掘、扩大和利用目标国国内政治矛盾外,还有以下一些惯用伎俩: 1.灌输新概念。乱国先要乱思想,美国NGO系统地创造和传播一系列新概念, 为即将采取的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比如把号召人们制造大规模骚乱称为“ 非暴力抵抗”等,其目的就是所谓“占领道德制高点”。 2.传播谶语。公开预言将出现政权更迭,以此来吸引公众的注意,改变公众 对未来的预期,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 3.打造组织。最初是建立一些“青年俱乐部”,用免费的小东西和奇谈怪论 吸引年轻人参与他们的活动,然后逐步政治化、组织化,形成一批骨干队伍 。他们是各种政治运动的首选动员对象。 4.培养和扶植反对派。一方面他们把选中的未来领袖们接到美国面授机宜, 另一方面非常重视实践出真知。格鲁吉亚被选中的基佳·波克里亚本身就是 一家本土NGO的创建者,他同时获得了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研究所以及有美国官 方背景的欧亚大陆研究所的资助。受索罗斯的派遣,他曾多次前往塞尔维亚 ,向当时正在“倒米”的组织学习反“非暴力”斗争的实际经验。此后 还多次将塞尔维亚的骨干分子请到格举办培训班,传授诀窍。 5.民意测验。他们搞的民意测验,目的不是获取信息,而是在私底下误导民 意,是一种全面的政治心理重塑。 6.非暴力手段。他们把行动刻意保持在“非暴力”的界限内,为的是能够“ 让普通人敢参与到其中来,同时,国际社会也因此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 和道义支持”。前美国军官、国家民主基金会塞尔维亚项目主管丹尼尔·瑟 沃就曾对受训人员说:“非暴力的战争是和平的战争,但是作战使用的各种 基本原理也是非常适用的,比如在决定性的点上集中最大兵力,应当采取进 攻而不是防守策略……”显然,他的训导被忠实地反映到各次“颜色革命” 的策划过程中,比如在搞游行的头一夜从几百里外雇来大量示威者以实现关 键时刻的战略集中。 “‘颜色革命’、‘街头政治’和美国分化西化中国战略”系列信息之五 中亚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对中国周边的影响 上个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联东欧剧变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 些国家背离了社会主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现今发生在中亚独联体国家 这一连串的“颜色革命”会不会引发西方所希望的又一次多米诺骨牌效应, 波及中亚地区另外四个政权:哈萨克、土库曼、乌兹别克与塔吉克,是值得 注意的,这是当前国际政治斗争所面临的新课题。 吉尔吉斯斯坦原本是中亚地区的“民主”模范生,阿卡耶夫对反对党与媒体 自由的有限度宽容,向来颇受西方国家肯定,没想到如今他的政权却率先垮 台。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剧变后的苏东国家虽然改变了社会性质,但还 不能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还必须听命于美国的指挥,服务和服从于美 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 中亚的独联体国家毗邻中国,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对我们最直接的影 响就是国家领土边界问题和上海合作组织问题。中俄及中亚国家都是上海合 作组织的缔约成员国。这一组织对中国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加强反恐合作 ,打击东突三股势力,防范和遏制“疆独”。2002 年,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 就领土主权争议达成协议,同年两国进行首次联合“反恐”军演。二是经济 利益问题。中亚广阔的市场为中国扩大出口和西部地区的开放提供了机遇, 中亚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中国多元化能源战略的主要保障之一。如果说 美国在这些中亚国家增加驻军,部署远程侦察机,无疑对我安全造成负面影 响。另外一个影响是东突势力问题。中亚国家中仅吉尔吉斯斯坦就与中国有 一千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它和新疆开通了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等陆路口岸 ,人员往来频繁,“东突”分子活动猖獗。2003年11月,在吉高等法院宣布 为非法的四个恐怖组织当中,三个与“东突”有关。 美国在独联体国家进行“颜色革命”不仅仅是为了在这些国家推行民主,更 有战略上的考虑,主要是为了削弱俄罗斯和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在北 约经过两轮东扩后,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已经受到很大挤压,但西方仍在想方 设法进一步削弱俄罗斯在欧洲地区特别是独联体地区的主导地位,削弱它在 这一地区的影响。同时,美国也在利用“颜色革命”考验中国。虽然美国还 没有把中国当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中国动手是迟早的事情,我们要有 应对的战略。
标签: # 美国 # 反对派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