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何享健、美的量化分权造就企业飞速发展
“最终企业的竞争,是组织能力的竞争、是团队能力的竞争,美的内部的管理模式是任何其他企业没有的!”
—— 美的现任董事长方洪波多次强调美的分权机制
何享健用的“量化分权”复制老板,让自己在2012年就顺利实现自我解放!当初从集权之痛,到如今成为横跨白手家电领域所有产品门类的“行业巨头”,在竞争最激烈的行业,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却扮演了国内最潇洒的企业家。
第一:在美的,经理人的忧虑感甚至更强于企业真正的老板
让别人替自己操心,这正是最让人艳羡的地方。美的经理人对企业未来3至5年的危机感显而易见,他们中一些人的忧虑感甚至更强于企业真正的老板。
“办企业靠的是人才,在行业里我认为我的经理人是最优秀的。在企业里,我什么都不想干,不想管。我也告诉我的部下,不要整天想自己怎么把所有的事情做好,而是要想如何把事情让别人去干,找谁干,怎样为别人创造一个环境,你要做的是掌控住这个体系。”何享健笑言。
第二:发展迅速,美的却很少引进“空降兵”
美的集团下属各单位组织的裂变速度快的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其生活电器事业部下面的电磁炉产品公司,创建于2002年,但到了2003年,其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就已经做到了:销量第一、销售额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
“分权、放权”的关键是有足够充裕的职业经理人去担当、去作为。对待“空降兵”,何享健相当谨慎,“美的不能有太多空降兵,引进空降兵,我们实践过,效果不好,不理想。”何享健善用“身边人”,方洪波、黄健等主要经理人,都曾在何身边工作过。
实施事业部制,培养内部企业家,一直是何享健潇洒经营美的的不传秘籍。
第三:他的本事在于“能把职业经理人放得很远,又能收得很紧”
曾一位非常熟悉美的内部运作的人士指出,何享健的本事在于“能把职业经理人放得很远,又能收得很紧”。经理人在享受充分授权的同时,也接受着严峻的业绩考验。
如今,权力下放之后,何享健不再插手、过问具体的事务,每天工作内容得以简化。但有一件事每天坚持,“每天上午10点,我会审阅集团各事业部子公司经营会计报表。”何享健说。
补充说明:何享健每天必看的会计报表是《经营会计报表》而非现在每家企业都在用的《财务会计报表》或《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它能够透过这张报表,结合经营的系统原理、原则,时刻掌控企业经营的实际状态。
第四、利用“经营会计”实现“量化分权”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观点,如出一辙。稻盛和夫认为:经营会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懂经营会计不能成为真正的经营者。
“如果把经营比喻为操纵飞机,会计资料就相当于驾驶舱飞行仪表上的数字。仪表必须把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飞机高度、速度、模式、方向都正确、及时的告诉经营者--机长。没有仪表,不知道飞机所在的位置,就不能正确操纵飞机。”
“我们周围的世界,看上去很复杂,但其实只不过是本来原理原则基础上的“简单”东西经过投影,复杂的反映出来。在企业经营上也是如此。在会计领域,看上去复杂的公司经营情况,由资料非常简单的表现出来,由此反映出真实的情况”。“因此,我一直都不是盲目相信一般认为的“适当会计基准”,而是从经营角度特别关注!
“为什么那样做?什么是本质?”打破“会计学常识”!
目前,在日企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的一些优秀企业都在普遍运用“经营会计”。美的集团就是通过引入【经营会计】实现了“量化分权”,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持续盈利”。
回顾美的的成长、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美的的经营核心也就是“分”:分拆(组织)、分权(管理)、分配(利益)。
在1998年后、2002年后、2007年后的每一轮快速增长的背后,都有“分”的前提。
近几年来,当外界惊异于几百亿级的美的还能高速增长、“一路狂奔”时,我们内部人似乎反应平静。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体态庞大的大美的,而我们看到的是几十个精干灵活的小美的。当很多企业过于依靠企业领导人披挂上阵、带领万千将士开疆辟土时,美的已逐渐形成了总体目标下的各个集团军独立作战。这样的动力与效率,可想而知。
对大企业而言,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大企业病”,即庞大规模带来的组织臃肿、流程复杂、效率低下、责任不清,而“分”应该是解决这一管理难题最有效的方式。
在公司十二五规划汇报会上,何享健董事长也谈到,美的的问题就是要注意大企业病,不只要讲流程、讲制度、讲公平,更要讲效率、讲责任、讲市场。效率、责任、市场,这其实是美的一直以来分拆、分权的核心理念。
1997年是美的发展的分水岭,那一年的事业部制改革,在美的内部正式建立了授权经营、责任清晰、利益共享的管理机制,这一经营管理机制经过多年的完善与调整,成为美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集团层面,从1997年设立五大事业部,2002年后逐渐设立产业集团并不断完善,都是分的表现。在产业集团层面,也有不断的组织分拆。产品众多的日电集团,近年来组合相近的产品线,拆分组建新事业单元,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正因有了2007年设立的精品电器事业部,才有了豆浆机等产品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最近分拆组建清洁健康电器事业部,也是希望通过专业化的组织、专业化的团队、专业化的运营,把几大潜力产品做出规模与效益。
制冷曾将家用空调拆分为国内和海外两个事业部,应该是基于管理复杂和责任不清而做的变革,通过分拆后的经营,应该将内、外业务的经营责任划清了,将内、外业务的成本算清了,现在重新合并,并不是当时的分拆不对,要用发展的、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在一些事业部内部,也进行了内部的分拆。如生活电器事业部2004年开始在内部将各不同产品分立,进行公司化动作,当时反对声音不少,认为在规模并不大的情况下如此操作,增加了组织、人员,会大幅增加管理成本。
事实证明,这些观点过于静态:只看到成长的增加,没有看到规模和利益的增长更大。就这样,在集团、二级产业集团、事业部、产品公司各个层级,通过建立责任制和经营权限下放,极大地激发了经营活力。而这样的机制也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这在高度集权的企业中是难已实现的。
一个100亿、400亿的公司,要增长30%可能很困难,但是一个4亿、10亿的公司,增长30%可能并不困难。而美的就是把100亿、400亿拆成了若干个4亿、10亿的公司。
400亿,大概也就是美的2007年底内销的规模,800亿,大概是2010年美的内销的规模,而今年美的内销的规模应该是1000亿。看似不可能的速度就这样成为可能。
而美的更大的优势在于,长期以来,在“开放、和谐、务实、创新”的文化理念的影响下,美的的做法是务实的,美的人对变革的态度是开放的,这种良好的文化是变革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