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高考试卷和答题卡,能打消你对“掉包”的疑虑吗

01-07 生活常识 投稿:若隐若现
公开高考试卷和答题卡,能打消你对“掉包”的疑虑吗

作者/丁阳  洋洋得义


一直以来都有人呼吁公开高考试卷,然而这种做法是缺乏可行性的,美国SAT、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等都不公开试卷。 

“掉包焦虑”最根本的原因是高考太过于重要,想要消除焦虑最好的方法是降低高考的重要性,但其实这也是没必要的,很多人还是对事件反应过度了。


 “河南高考答题卡疑掉包事件”继续引发舆论关注,昨日晚间,有报道称,其中一位考生查看了四科答题卡后,确认答题卡上是自己的笔迹,没有掉包,放弃笔迹鉴定,并和母亲写了情况说明。但其余几位,依然在等待最终的笔迹鉴定结果。目前,吃瓜群众的看法比较分裂,最终结果恐怕得由调查组做出结论。但悬而未定之下,很多人就此产生“答题卡掉包焦虑”,于是很多人呼吁,要求公开试卷,认为“试卷公开是最有力回应”。这个要求,合理吗?




“掉包疑云”出现后,公开高考试卷的呼声再次变得强烈


公开高考试卷和答题卡,这样的呼声早已有之。


2009年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的开封考生邢如风就质疑,“自己的考卷为什么不能看?”网友对此也不满:“招办不让看卷,是怕暴露问题吧?”更早一年,河南省兰考县考生刘中锋就以“要求招办依照《信息公开条例》公开其高考试卷信息”起诉河南省招办,作为要求高考试卷公开的“全国第一案”,刘中锋还胜诉了。


但这两起成功查卷的事件并未改变两位考生的分数,也未改变高考试卷不公开的现行制度。媒体上一直有很多人对此表示不满,提到各地招生办将高考试卷认定为“国家秘密”时,满是讥讽的态度,质疑公开考卷究竟危害了何种国家和公众利益。


这次“河南高考答题卡疑掉包事件”发酵之际,又有许多媒体和自媒体重提此事,有的称“试卷公开是最有力回应”,有的说“彻查公开才能有效回应猜疑”,更有甚者,表示“高考阅卷必须走出黑箱方有公平和公正”。



一些媒体和自媒体再次呼吁公开高考试卷


不妨列举下这些说法的理由。


有评论者称:“高考,关乎考生一生的命运,查看考卷印证考分是考生不容漠视的权利。作为招生部门,有责任认真对待考生权利。若考生考试成绩真的只有预估分数一半,考生要求查一下试卷合乎人之常情,更何况,若果真查出问题,那也是关涉高考试卷舞弊的重大举报。”有人称,“只有彻底的公开,才能最大程度还原真相,杜绝不必要的猜疑产生。”


还有人表示,如果在公布高考成绩的同时公布试卷信息,“显然今天不大可能出现掉包之疑。”“这是因为,一旦主动公开高考试卷信息,首先没有人敢玩’掉包’的把戏,因为一玩就会暴露。同时,也会倒逼阅卷复查更认真,即使有问题也会在复查中被发现被纠正过来。”并且还认为,如果公开高考试卷信息,不能简单公开了之,“还要有相应的答疑解惑措施,以解答考生看到试卷后提出的问题,甚至还要有相应的权利救济机制,这都是实现高考公平的应有之义。”


尊重权利,确保公平,查清真相。这都是很好的愿望,但提出公开试卷的人,到底有没有认真想过,这种做法可行性有多大?其设想是否过于乐观?另外,全世界又有多少考试会采取公开考卷的做法?



然而公开试卷的做法根本不现实,美国SAT、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等都不公开试卷


首先最现实的一点,公开试卷,或者制度化地允许个人查看试卷,就意味着要回应质疑。2009年河南省招办主任杨智磊就表示,“如果允许个人看卷,就意味着要逐一进行评卷解释,那就相当于把每份卷子再评一遍,按照目前招办的人员状况和2个月内要完成高校录取工作的时间限定,招办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多考生查看试卷的要求。”



这个说法到今天也是成立的。一些省份上百万名考生,几科加起来数百万试卷,有限的阅卷官在有限的时间内评阅试卷,本身就是相当高强度的任务,如果允许考生查卷再复议,哪怕只有10%的考生选择这么做,额外增加的程序、人力、最关键是时间成本就不可小视,加上重新计分、排名,是有可能耽误录取进度的。这也是绝大多数考试,包括四六级、司法考试等,不搞查卷复议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高考对于考生太重要了,高考公平太重要了,应该想办法克服困难。然而问题还在于,即便想办法做到能够查卷复议了,就能做到“公平”吗?客观题部分还好说,高考考卷可是每一科都有主观题的,尽管主观题评分也有标准,但还是没有办法让所有阅卷者以同一个尺度进行打分的。比如一些阅卷者可能会对数学题的步骤分手下留情,能给多些就给多些,但一些“铁面判官”就是不给分,试卷都公开了,考生不满意,怎么处理?更不用说作文题了,尽管有多个阅卷人打分,但仍然有可能把佳作打低分,把劣作打高分。公开的话,如何平息争议?所以,公开试卷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会招来无穷无尽的申诉和质疑。公开不意味着就有“公平”,“绝对公平”本来就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已。


甚至说,很多论者期待的“公开试卷就没有人敢掉包”也可能只是一厢情愿,你怎么知道不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事实上很多作弊手段在被披露前没什么人想得到。在没有实际验证之前,是没有人可以打包票公开试卷就可以解决作假问题的。


反而说,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假如允许查卷复议,那真未必是被故意打低分的人可以实现公平,反而是“有能量的考生”有可能钻了这个空子,出现权钱交易,尤其是一些主观题,比如20分的作文改成30分。教育专家熊丙奇2011年就提出了这个看法,现在也依然成立。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内地的高考不允许查卷复议,其他地方的高考也同样是不能这么做的。比如美国的SAT考试,香港的中学文凭考试(DSE),虽然都有成绩“复议”或者说“复核”的环节,但并不是把试卷公开给你看,而是由考试主办机构再找一个阅卷人重新给你打分,复核的结果可能更高、可能更低,而且复核要花钱(SAT一科55美元,香港DSE是一科870港元)。这种做法,能让中国的考生和围观者感到满意吗?



香港DSE考试关于申请复核成绩的说明,有着诸多限制


肯定是无法满意的,因为这种“复核”,其前提是相信考试主办机构,认为分数被打低了是技术上的原因,不是被人为压低。而这次河南事件,人们是质疑“掉包”,这是人为舞弊,既然都不相信考试主办机构了,“复核”有什么用?或许有一天中国的高考也会采用这种“复核”制度,但肯定是无法消解现在的这种质疑的。


而在技术环节上去确保高考评分公正,中国的高考已经做了许多的工作,其防代考、防舞弊、阅卷监控等种种环节设置也许是世界上数得着复杂的。目前媒体盘点的以往声称“高考分数被调包”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考生谎报成绩。河南省招办2009年曾表示,河南每年近百万考生中申请复核成绩的有两三万人,这所谓的复核不是重新阅卷,而是只查有无漏评、卷面分数合计及成绩登录是否差错——结果是“近两年来高考复核数万人次,结果无一差错。”


所以说,质疑高考阅卷的公平性,目前来看是缺乏理据的,除非你骨子里就是不信任考试的组织者。但是,那种认为公开试卷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是想当然的,不过是一种思维惯性或者说懒惰罢了,并没有深入思考问题。



想要消解“掉包焦虑”,最好的方法是降低高考的重要性,别“一考定终身”


“掉包焦虑”真正反映的问题,还是在于,高考对于我国考生实在太过重要了,尤其是对那些僧多粥少的考试大省,高考失利尤其残酷。以至于让很多考生无法面对考试失败,不管面对自己,也不敢面对家长。2010年,一位福建女生高考考了300多分,骗家人说考了500多分,并伪造了福州大学录取通知书。当她和母亲一起到福大报到时,校方说没有她的名册,让她到省高招办去问。而高招办的电脑查询结果显示,她的高考成绩只有300多分,根本上不了一本。经过比对,校方发现她手上的录取通知书居然是假冒的。事情败露后,其母当场晕倒在高招办——这样的故事,何其让人心酸。


想让这种故事不再上演,让人们不再对高考的公平性有着神经过敏般的质疑,最好的办法是降低高考的重要性,别再“一考定终身”。如今,我国东部一些省份的高考改革,就是这个思路,让考生不至于因为一次发挥失常就耽误个一年。而更好的改革方案,可能还是像美国那样,除了SAT成绩外,考生还要参加每个学校组织的考试,一次没发挥好不会造成问题,而且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本身也没有那么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掉包焦虑”自然就不会有了。




“掉包焦虑”其实被放大了,人们没有必要过于纠结于争议事件


然而话又说话来,高考高招完全搞成美国那样的形式,短期内不现实,长期看也未必完全学得来;而江苏、浙江等地多次考试的改革,也不是完全成功。再考察下日本、香港等地的高考高招制度,“一考定终身”的属性虽然不像中国内地这么强烈,但也是存在的。从高考公平的角度出发,维持现有的高考制度依然有很大的合理性。如果是这样的话,“掉包焦虑”还是会依然存在。


但是,人们其实应该认识到,即便苏小妹所言属实,“试卷和答题卡被掉包”现象确实存在,那也只是小概率事件。而针对个案,如果考生和家长确实认为分数不对劲,并且有充足的理据,那人们也可以支持他们像现在这样跑去申诉,或者通过诉讼,甚至是找关系来查阅试卷,毕竟,这种质疑是要付出高昂成本的,一旦被证实是谎报,那学生家长的名声都要受损。所以这种情形的质疑不会太普遍,不会对整个高招工作构成大的影响,而一旦真的戳破了可能存在的高招黑幕,也确实是大功一件。因此人们没有必要攻击苏小妹与其家长的举动。


然而,制度化的公开试卷,或者说只公开给考生自己,如前所述,是没必要的。不是每一件有争议的事出来后,都要改这制度或改那制度,人们有时候需要接受争议的存在。



今日话题·腾讯新闻出品 | 第4298期




标签: # 考生 # 试卷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