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30几岁还在不停试错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01-07 生活常识 投稿:清风予我
那些30几岁还在不停试错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作者 | 孙瑞希

微信公众号 | 瑞希在线(ID:ruixizaixian01)



01

33岁,我的事业来得比别人晚一些


前几天我回北京上课,霖霖(化名)预约做线下一对一生涯咨询,晚上我们在北二环见了面。说起来,我们也不算陌生,今年年初,源于一次线上学习,我们在同一个社群里。她加了我微信好友,平时我们一直保持淡淡的互动。

霖霖人很漂亮,名校新闻专业毕业,毕业后做过人力资源、平面设计、财务、记者、销售、培训学校老师、新媒体……这些行业林林总总,不下10个,并且跨度都很大。

她这次咨访的是“职业定位”。

“我好想像同学一样,在一个领域扎下根来!但是做了一阵子就没兴趣了。看到杜拉拉做人力资源,我觉得‘白骨精’好美!但是自己做了一阵子,就失去了兴致。”

“小时候,我对画画特别感兴趣,我觉得我应该有艺术天赋,就跑去学习平面设计,之后做了一阵子,每天对着电脑无休止的修图,很快就麻木了。”

“我表姐在上海一家外企做财务总监,很光鲜的样子,我就跑去学了一阵子财务,尝试了一下,可是要从基础的出纳做起,做了一阵子自己越来越烦。”

“这几年新媒体挺火的,很多人在新媒体领域创业都成功了,我花了不少钱培训学习,也尝试着开通了公众号创业,但坚持了半年,涨粉很慢,更不用说变现了,我觉得这个行业好像也不适合我”……

霖霖低着头,用勺子不停地搅拌着咖啡。

她说她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对很多事情都那么感兴趣,每次开始前也都信心满满地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但每一次,她都坚持不了太久就放弃了,貌似自己永远无法稳定地坚持做一件事。

从23岁大学本科毕业到现在,一转眼10年过去了,看着同学们事业节节高升,自己却踟蹰不前的样子,她感觉特别失落。

霖霖自顾自地说了很久,末了,她喝了一口咖啡,然后抬起头看着我。

我看到她眼里闪着泪花,满是挫败和失落。

人要想取得一些成绩,专注地去做自己擅长的事很重要。

20-30岁,迷茫的时候,你就多去试错,但30岁以后尽量不要犯错。

否则别人在专业领域一路升级,你东一头西一头地四处开荒挖地,永远都在尝试,永远都在起步,最后很可能一事无成。


02

你有多久没有全心全意地专注于一件事情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沮丧经历,你知道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其实可以比现在更成功,但无论你如何努力,你好像就是没法实现这个目标。有时你是否会因为时光不断流逝,你却无法充分释放潜力而生自己的气?你明白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但你却不清楚如何才能过上那样的生活。如果说原来许多人失败的原因是选择太少,现在许多人挫败的原因却是选择太多,丧失了专注的能力。

1971年,诺奖得主HerbertSimon曾说: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的稀缺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不过实际情况却好像整个世界都串通好了要一直阻碍你拥有那种专注。你如果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精力,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清醒的每一刻,你忙于应付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各类新闻、社交网站、视频节目、邮件以及商家别出心裁的广告,将注意力来来去去地牵引着,睡眠变得越来越少,醒着的时间也被切割成了若干碎片。大多数人觉得自己意志薄弱,专注只是一时的行为,心思散乱却是常态。即便是自控力很强的人,也觉得掌控生活是件令人精疲力竭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的注意力被稀释了,我们不知不觉丧失掉对于自身专注能力的主控权,以至于忘了自己原本应该将精力投注于什么事情,持续多久,最终要达成什么。

作家李尚龙谈及“专注”这个话题,曾经问过这样几个问题:

你有多久,没从早到晚专注干一件事情却没看手机了?

你有多久,没花四五个小时读一本书并做读书笔记了?

你有多久,没花一周的时间学一门技能却没有开小差了?

答案很残酷,因为,很久很久了。

大多时间,我们都是学习五分钟,看手机两小时;看两页书,再看一个短视频;上一会儿课,再刷一刷朋友圈。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提出“心流”的概念: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

心流越长,注意力越强,心流越短,越容易被干扰。而心流的长短,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当我们长期把心流变得越来越短时,人就越来越容易被别的事情打扰,我们也就慢慢失去了长时间独立思考的能力。

“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曾经说过:未来,当信息爆炸、服务共享、商品贬值后,唯一值钱的,将会是一个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跟向哪里。

而我们,有多久没有全心全意地做过一件事情了?


03

是否专注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决定了你事业的高度


专注地做事,更容易取得成功。这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识。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那么,列出你最想做的25件事,然后划掉20件,投入地去做剩下的五件吧。记住,另外的那些事可能是你人生的干扰项,在最重要的五件事完成之前,不要花费精力在这上面,把它们统统忘掉。

曾经比尔.盖茨被问到成功的秘诀,他只给出了一个词:“Focus”(专注)。

村上春树说:“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而乔布斯更直接的回答:“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成功的秘诀。”

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当时公司生产的电脑和外设产品又杂又乱,光Mac机就有十几款。乔布斯召开了几个星期的产品评议会,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大喊道:“停!这简直是疯了。”他一把抓起一支记号笔,光着脚走到一块白板前,画了一个田字格。“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他宣布道。他在田字格上方写下“消费者”和“专业人士”,在左侧写下“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

他对团队成员说,他们的任务就是专注于四种卓越产品,一种产品占一个格,其他所有产品一概撤销。会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愣住了。然而,正是因为乔布斯让苹果专注于生产四种电脑产品,公司得救了。他说:“决定不做什么与决定做什么一样重要,对公司是这样,对产品也是这样。”

专注是乔布斯个性的一部分,并且在他修习禅宗过程中得到了磨练。他坚决不考虑他认为会分心的事情。有时,同事和家人试图让他处理一些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如法律问题、医疗诊断等,结果被他气得够呛。他只是冷冷地看你一眼,不想放下自己专注的事情,除非等事情做完。

其实,人生更是如此。

人的成功,可以理解为“挖井挖到水”。那么,专注地挖一口井显然更容易挖到水。如果今天在这里挖个洞,明天在那里挖个洞,到最后哪个洞都没有打到蓄水层,多半是奔波劳碌,一事无成。

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工厂,生产汽车零部件。工厂刚起步时,生意不错,他看到苗头不错,就开始张罗着多元化经营。今天掺和个教育项目,明天琢磨个众筹,后天弄个P2P。最后,多元化经营实现了,却“死”在了P2P项目上。

如果一直坚持做汽车零部件,公司本可以稳步发展。

就像开头我提到的来访者霖霖一样,能力不差,学历不差,相貌不差,如果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坚持下来,十年下来,一定会有不错的成就。

一项盖洛普民调发现,仅有6%的中国职场人士表示对工作“很投入”,而美国职员全情投入工作的人数也只有不到30%,由此造成的经济代价达到数万亿美元。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教授研究发现,企业职员在日常工作中平均每3分05秒就会被打断一次,而要重新进入工作状态需要25分钟左右的时间。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长期的追踪,一群家境相近、智力水平一样的大学生,那些专注力强的,在毕业的25年后,多成为上流社会的精英群体。而专注力特别分散的那群学生,多年后则基本生活在社会底层。

专注力,可能已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心理资源之一。

在眼下这个时代,这种能力前所未有地重要。

陈丹青曾说,我们今天已经处在波兹曼描述的世界里,处在一个信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

高科技世界放大了我们的无聊和焦虑,信息在不知不觉地消耗我们的注意力,造成注意力的贫瘠。在热闹的世界里,只有心有所定,专注做事,才能成为最终达到理想的少数人。

当然,仅仅专注还不足以通往成功。同样重要的是,你要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

国内知名的职业生涯教育专家,新精英生涯执行总裁古典老师从湖南大学土木系毕业后,最初的工作是做设计的。他发现自己对设计没有天赋,但是他很喜欢思考,他发现自己对英语词汇和语法颇有心得。

后来他骑单车从长沙流浪到北京,想出国却误打误撞进入新东方,成为GRE词汇首席讲师。因目睹无数中国教育下的一流人才的迷茫和纠结,意识到“找到自我”比“去好大学”更重要,四年后开始转向生涯规划。2007年创办新精英生涯,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专业、培养认证生涯规划师最多的生涯教育机构之一。他业余在清华等各大学讲职业规划课、写书、做节目、搞公益,努力搭建一个更大的生涯行业生态平台。

所以,生涯教育专家无疑是古典老师最擅长的职业了,当然,他的英语水平也极高,有多部出色的译作,例如:《适合比成功更重要》、《教练的艺术与科学——内在动力》、《教练的艺术与科学——步步为赢》。

如果换个行当,他一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如果古典老师现在还是一名设计师,以他在设计方面的资质,恐怕是一辈子也熬不出头了。

所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和专注本身一样重要。


04

如何专注于至关重要的20%


针对霖霖的职业定位问题,我用职业规划分类卡给她做了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的评估。

通过评估,我发现,霖霖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兴趣和职业技能存在严重的冲突。说得通俗一点,职业价值观就是你在职业中想要得到的东西。霖霖想要的东西太多,但却不具备这方面的兴趣倾向和从业能力。

我告诉霖霖,事实上,在我们的职业生涯里,80%的职业收益或价值其实仅来源于20%的努力。如何通过关注最有价值的20%,让我们的职业生涯发生良好的改变,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从现在开始,认清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排除一切无关干扰,专注地投入其中。你的成功概率将以指数方式增长!实现你心中真正渴望的目标!

拥有专注力的有效策略——找到专注的焦点,并且不断重复它!

首先要看看你目前正在做些什么。按照下面序号写出你工作时会做的10项任务或活动。

目前占据你工作时间的十项任务: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现在对你所列出的这十项任务,分别写出它们在你工作时间中所占据的比重。

在下面的空白处,写下你工作时所做的三件最有价值的事情,也就是帮你取得更多金钱或者代表你所做出的最大贡献。这些事情可能已经包含在你以上的清单内,又或者它们中的某个或多个根本不在你做得最多的十件事清单中,因为这些事情实在占据了太少的时间。

工作中最能增加价值的三件事情:

1. ( %)

2. ( %)

3. ( %)

现在估算下你在这三件事情上花费了多少时间。理想状态是这三件最有价值的事情同时占据你工作中最大的三块,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休闲时间中你最关注的20%是什么

现在对你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事情排一个类似的清单,在下面写出你工作之余所做的十件(或者更少)事情(睡觉和吃饭除外)。在这个清单里,只列出你确实会做的事情;比如,你可能会对去剧院或者博物馆感兴趣,但是除非这些事情确实是你空闲时最常做的十件事,否则就不要写它们。

目前空闲时,你最常做的十件事: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跟之前一样,估算下这些事情在你空闲时光里所占据的大概时间。

然后写下三件让你觉得最开心的事情。如果有些事情你觉得自己非常满意,但它们并不在你上面所列的清单中,那么添加这些内容。

闲暇时会做得最有意思的三件事情

1. ( %)

2. ( %)

3. ( %)

现在估算下这三件事情在你所有空闲时间里所占的比重。

你会发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花了最多时间做的那三件事往往并不是能给他们带来最多价值和欢乐的事情。

你可能发现你所列清单里的一些事情占用了很多空余时间,但它们所带来的效果却很一般。

只是我们早就习惯了要去做这些事,或者因为我们认为有人想要我们这么做。

现在,拿着这两张清单,将那些投入时间多,产出少的项目划掉,尽可能不做或者少做,将那些投入时间少,产出多的项目重点标注,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重复它们。

主动地运用自己的专注力,你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体验和幸福人生。

作家李尚龙曾经说过:

生命总是充满了彩蛋,关键看你是否舍得在这遍地的纷繁里,大胆做减法,专注一两件值得专注的事情。

其实越长大,越应该明白,聪明的人都在给生命做减法,然后专注于减法后的选择。

毕竟,这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源于专注。


标签: # 专注 # 事情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