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主要包括:严格执行体育课堂常规、基本队列、体操队形、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组织学生练习和锻炼、安排保护帮助和休息(合理的间歇时间)、科学安排练习的队形和调动队伍;科学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 以及体育干部与骨干的培养和使用等。课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是交错进行,互相联系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实情全面考虑各项教学组织工作的具体操作,做到统筹安排,相互配合,讲究实效。
组织教学的作用 :
1. 保证体育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2. 使得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所采取的各种保证措施与手段的顺利实施;
3. 合理的组织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4. 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科学地布置和使用场地器材,有利于队伍的调动,节省时间;
5. 防止伤害事故,保证课的严密紧凑进行。
安排队形的基本要求:
1. 学习队伍的位置安排要有利于学生看得清示范演示听得清教师的指导,学生尽可能背阳光、背风沙、背干扰站立;
2. 队伍的站立应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帮助、指导、调控;
3. 有利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互相观察与帮助;学习与练习队形应符合安全与卫生的基本要求;
4. 练习队形的站立应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
调动队伍的基本要求:
1. 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的布局,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调动学生队伍;
2. 要尽量缩短不同的练习场地之间的距离,节省调动队伍的时间;
3. 要通盘考虑一节课学生队伍的调动,注意有组织地调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队伍调动;
4. 善用口令,提高指挥能力和调控能力。
场地器材布置常用的方法:
场地器材布置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既要方便教师指导与学生练习,也要符合安全与卫生原则,不同练习场地距离得当,可移动的器材应尽量向不可移动的固定器材靠拢。
邻近布置:两个教材所需要的场地与器材安排得比较靠近。 — 般是可移动的器材靠向固定的场地器材。例如,技巧教材所用的体操垫可以摆放在放靠近跳远教材的沙坑附近,占地面积不大,既方便教师管理也减少队伍的调动。
重叠布置:重叠法是将两个教材所需的场地器材布置安排在同一地点。可以将垫上的练习安排在圆周练习教材的中间位置。例如,将前、后滚翻的练习布置在圆周接力的中间位置。提高场地利用率,使组织教学更加紧凑。
循环布置:按练习内容的先后安排顺序依次布置场地的方法。例如,俯卧撑 --- 跳绳 --- 引体向上 --- 纵跳 --- 举哑铃,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练习。这种方法练习顺序、要求明确,可以提高运动负荷。
综合布置:将邻近布置、重叠布置和循环布置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综合运用。
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组织结构方式。
体育教学组织的形式可分为不同类型。教师与学生的既有直接交往也有间接交往;参与教学组织形式对象既有全班也有小组和个体。
一、全班教学
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班级全员一起进行学习的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
(1)它采取的是同步学习的方式,全体学生每次的学习内容、进度及采用的教学行为都是相同的,并且学生所有的表现都可以直接反馈给教师。
(2)它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比如讲解、示范、谈话、课堂讨论等等。
(3)按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人数固定,教授同样教材。
(4)每节课都有统一规定的教学时间,按照统一的教学时间表,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歇。
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
1. 按性别分班(男女分班)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 程标准要求, 7-9 年级(初中学段)必须男女分班上课。随着年龄的增大,男、女生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体能、运动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差异较大。为了教学,通常是将两个平行班放在同一时间上课,将两个班的男女生分开,分别由两位老师共同上课。
2. 按兴趣爱好分班
根据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分别组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地从事体育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养成锻炼习惯。例如,高中的模块教学、选项教学。
3. 小班教学( 20-30 人)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效果与上课的人数多少有密切关系。教育的质量和受教育群体的人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人数成反比,学生越少,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辅导与关注的程度就会越大,个别辅导、学生的练习密度、重复动作的次数就能增加。
二、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以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条件、运动兴趣和需要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由于学生之间体育学习兴趣爱好不同,身体素质水平不同,班级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分组教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
分组教学形式一般能适合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和班级教学相辅相成。
分组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
( 1 )随机分组、自然分组
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机分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竞赛、游戏时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既简单又迅速,是教学中基本的分组形式,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自然分组就是按照学生排队的排或列组成小组,这种方法快捷、简便,节省时间,有利于教师管理。
( 2 )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同质分组的方法在教学中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运用。例如在短跑练习中,学生总是要找与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学一起跑。耐力跑练习时,一圈刚过,队伍就已经分成了几段,这时形成的 “ 集团 ” 就是典型的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的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好强争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同质分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要给学生讲解清楚。
( 3 )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 “ 异质 ” 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通常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确保游戏的公平性,此时形成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
( 4 )帮教型分组
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例如,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他较差的同学,有时还可以指定学生进行 “ 一帮一 ” 的辅导。采用帮教型分组形式所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帮教式分组的形式是主体学习的一种很好体现。
( 5 )友伴型分组
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的现象,人总喜欢与自己熟悉的人、亲近的人聚在一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的心理会放松,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例如,一个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处在一个友伴群体中,其同伴会用友好的态度热情地鼓励他(或她)一起打球,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他 (或她)也会很放松地,毫无顾虑地与友伴一起活动。过去在体育课上很少能看见这种友伴型的分组形式,因为一些体育教师认为, “ 友伴 ” 在一起活动容易失控,容易打乱课堂次序,容易在体育课上形成 “ 小帮派 ” 。实际上,这是由于一些体育教师总是站在教师 “ 教 ” 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作用,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所形成的。
三.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一般是指教师因人而异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
教学调控:
作为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受教材、时间、空间、场地、器材、环境、气候、学生动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的是可测的,有的是不可测的,因此,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调节、处理教学中问题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具技巧性。而课堂调控艺术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调控手段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技巧等具有积极意义。
一、 调控学生心理
1 .集中注意力与激发兴趣
在体育教学的准备阶段,由于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比较泛化,要把这些心理统一到教学的既定目标上来,其心理准备是重要前提。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趣味游戏
视听材料(图板、照片、课件 -- )
创设情境
准备活动有新意、有趣味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引起活动,使个性积极化”。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尽量做到导入与准备活动有吸引力,教学内容与方法有想象力。根据初中生身心特点,重视游戏活动、情景设置、课堂的创新等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的注意力步入正确的教学方向。
2 .良好的教学心态。
教师情态的表露会感染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对自己的情态进行调控。
仪表(运动服干净整洁、发型整齐利索、口令洪亮、动作准确)
工作热情,积极性高,课堂上教师的心态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积极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充满热情,这对一堂课的掌控是至关重要的。(用心教学、关爱学生)
语言。首先, 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语言必须准确、要有科学性,绝不能出现知识性、概念性的错误;其次, 掌握好时机,善于鼓励表扬;第三,必须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感染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语言要富有幽默感。不能把幽默理解为插科打诨,取笑逗乐。正确的做法是:幽默而不轻佻、诙谐而不油滑。 (规范、诙谐、幽默)
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各种消极心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堂课,我们才能把握全局,操控自如。
二、 调控课堂气氛
体育是学生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练习手段,以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能否实现这个目标,与学生的活泼、积极参与和高昂的情绪密切相关。教师营造积极、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合理调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1 .创设情景,主动参与。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创设故事情节、角色扮演、游戏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自觉锻炼,体验成功,会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创设情境对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作用,也是课堂调控的手段之一。
在技能学习,身体素质练习等比较枯燥的内容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不高,以致课堂气氛沉闷,效果不佳。教学中我们也常发现,一个小小的游戏,一个情境的穿插,就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既要有充分准备,也要注意观察课堂情况,随机应变地创设情境,插入游戏,把学生的学习情感导向最佳状态,能起到较好的调控作用。
2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环境、条件、教材、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和课堂氛围。
区别对待
分层教学
3 .收放有度。
体育课是空间大、交流相对自由,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教育作用。
鼓励学生的运动热情,享受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课堂常规,活而不乱,松而不散,放的有度。
三、 调控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的节奏,一般指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速度及其规律性变化。
1 . 快慢适中
速度过快,会导致学生身体不支,动作变形,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课堂节奏前紧后松;速度太慢就会使学生注意力转移,纪律松散,失去兴趣,课堂节奏前松后紧,时间不够。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状态等调整教学速度。例如:新教材的学习、难点重点环节学习时,就应放慢速度,让学生体会动作,掌握要领,给予消化的时间;在复习课和身体素质练习中,应适当加快练习速度,保持兴奋度,以保证练习的质与量,提高运动负荷。
另外,在练习过程中,还应随时监测与观察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这也是我们进行快慢调控的依据。
2 .动静搭配
动:身体练习、参与活动
静:听讲、观察、思考
如果一堂课一直处于动态之中,学生就会兴奋过度,就可能导致课堂失控;反之,课堂一直处于静态之中,课堂气氛就可能受到抑制,就偏离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动静”交替的节奏来调控课堂。
适合于“静”态的环境:教学的起始,教师对动作要领、方法的解析与示范、达成目标与要求、练习的价值、对学生心理的激励。
适合于“动”态的环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感知、体验并参与各种练习的过程。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而不死,动而不乱,动静结合,活而有序。
3 .起伏有致
运动负荷的高低起伏: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设计教学,在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时,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波浪式地进行。
学生情绪的高低起伏: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中运用趣味性、竞争性活动与激励等,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幽默、示范、展示、讨论交流、思考等,让情绪得到舒缓和放松。
跌宕起伏的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韵味,能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美,也有利于师生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