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开发商是好鸟
7月25日上午,cd市房管局大厦聚集了上千名群众,再次爆发大规模精装修wq。
超过50个楼盘的业主们,上千名购房者在烈日下求见房管局主持公道,其中诸如融创、华润、中粮、绿地等知名开发商也未能幸免!
事实上,这并不是该市第一次出现精装修问题。
自2017年11月该市成品房装修矛盾持续扩大,活动每周轮流上演,几乎所有装修房都在维权,近两年来已经发生了上百起此类事件。
“孜孜不倦摇号,辛辛苦苦维权”,也已然成为全国购房者们的一种常态。“这年头,不维个一两次权,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买过房。”
本想通过买精装房省去冗长复杂的装修过程,但却在收房时发现房屋装修问题重重,最后陷入与开发商漫长的斡旋甚至诉讼中。
很多业主发现,实物要么是装修质量较差,要么是跟样板间不一致,甚至有些项目小区的规划都跟沙盘展示的内容大相径庭。
某业主统计的自家房子装修问题
一些精装房远没有开发商在宣传里描述的那么精致,明明当初宽敞简约的样板间是“小龙女”,等到交房时候又变成了“小笼包”,质量问题还一大堆,一些业主更是陷入了“买房就维权”的窘境。
村长小密圈一位朋友说:
回想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开发商们似乎还带着那么一点情怀,就是这点情怀让它们至少还有基本的良知和底线。那时的人们,只会批评它们暴利,吐槽它们盖的房子丑,却很少听闻在装修质量上出现这么大面积的丑闻,再不济凑合也能用。
可不知何时开始,我们身边类似的维权事件越来越多。被爆料的这些所谓的“精装房”,装修质量差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村长回了一句:
这是楼市癫狂到极致的表现。
NO. 1|壹
最近此地连续爆发业主大规模精装修维权,竟有近50个楼盘遭遇精装修黑洞,精装房俨然成为了“火药桶”。
1、位于吉龙一街的朗基和今缘,愤怒的业主在项目门槛拉起横幅,怒斥项目精装品质。业主表示,项目3000元/平米的精装标准实际只值800元/平米,所用材料根本不值合同中30-40万元的装修总价格。客厅、阳台的地砖和墙面标准含糊不清,橱柜已破烂,卫生间的淋浴隔断玻璃只有40厘米宽,洗澡时水都拦不住……
此外所用材料的环保问题也值得怀疑,看房的业主在样板间里待上10多分钟就感到头晕,连陪同的销售员都戴着防护口罩。业主们表示,这样的装修谁敢住进去?住进去了会不会造成人的健康受损,甚至出人命?
2、位于高新区、定位豪宅的中洲锦城湖岸,被吐槽为“安置房品质”“脑残设计差”,“纸板门”了解一下。
3、位于武侯区的中粮祥云里二期遭到投诉称,这个楼盘包含精装费售价12000元/㎡,装修总价在35万左右。但参观完样板间发现:
很多东西都是三无产品,无标识、无型号、无品牌!我们去查!都是市场上最差的那一种,最老式的那一种。
4、位于金牛区的华润龙湾御府也被投诉:门窗刚性差、易老化、漏风、不环保、防火性差;客厅不用常规地砖使用木地板;富士达电梯广泛认为故障率高,质量相对较差……
业主提供的资料显示,虽然在销售现场公示了装修标准,但也是几乎所有装修材料均未标明品牌、型号、数量、单价、产地,对装修施工、监理、审计费用均未做任何说明。
该资料称,据具有装修资质的装修工程人士分析,这个造价只有600元左右/平米,业主认为不及合同上3000元/平米的标准。
5、位于青羊区的绿地新里城,业主称圣凡尔塞地砖在淘宝售卖58一张,不带热交换的最便宜款的兰舍新风系统,五金、卫浴是在专卖店未发现同款的“科勒/TOTO”,其余一堆杂牌……
6、位于天府新区的滨江和城四期,现场销售频繁催促业主签约,尽量忽略协议中的条款,但仍有少数业主细心阅读后发现,合同存在大量霸王条款以及装修标准与公示不相符。
NO. 2|贰
令人难过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地域性问题,类似的案例在全国各地大量上演。
1、在北京,位于通州区的富力中心,70多名业主投诉称,2017年10月交付的500多套商务型公寓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精装交付标准,小区存在有环境安全隐患、房屋内部装修工程质量问题严重,还存在销售宣传与实际规划不符等问题。
2、在广州,位于黄埔区的实地常春藤3期,业主们高高兴兴前往精装修的新家收楼,却发现瓷砖及木地板空鼓、门窗损坏、屋内漏水等等一系列状况,打开卫生间沉箱,还发现二次排水涉嫌“作假”等问题。
3、在梅州,位于梅江区的恒大御景半岛叠院,业主开门验房时更是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4、在哈尔滨,位于道里区的富力江湾,号称精装修,入住时却有上百处装修问题。防盗门把手脱离、地砖墙砖空鼓、吊顶开裂、地板缝冒灰、零线火线接反……业主反映情况后开发商久拖未决。花500多万元购置的“豪宅”,收房一年多仍无法入住。
5、在太仓,位于城厢镇的碧桂园城央豪邸,48位业主投诉称,其购买的商品房在交房时精装修情况与宣传有巨大差异,涉及整栋7号楼108户居民。
NO. 3|叄
村长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精装修质量差”,可以找到相关结果超过1亿个。为何会有这么多项目的精装修存在问题?
其实,通过精装房变相涨价、货不对板一直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潜规则,各种零星的质量门、维权门也从来就没少过。但是那时的开发商至少还是讲脸面的,至少不会做得太过分,遇到较真的购房者维权也能诚恳老实地补救赔偿。
但近两年房价上涨,购房者纷纷入市,一时间卖房犹如“卖白菜”,进入了“卖方市场”,开发商成了大爷。所谓“全款的往里走,按揭的不要堵门口,公积金贷款的请把共享单车挪一挪”,购房者在交易中的地位和维权空间早已一落千丈。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近几个月,全国各地均发生多次因“精装”维权的事件,却鲜有购房者愿意退房。
而开发商心里也吃准了这一点,购房者占了限价带来的便宜,只是抱着大家一起“闹一闹”希望得到好处的心态,终究不会舍得退房,所以开发商处理此类维权事件的态度,不约而同的变成“若不满意,全款退房”。
于是,本该诚意满满的精装修,却成了防不胜防的套路。
1、实际装修标准远远低于业主付出的装修款,只是为溢价、提价而修的精装,实际上是在用装修款增加项目开发利润。比如现在很流行的精装大礼包,美其名曰定制,实则就是变相省成本。
开发商宣称的装修标准
很可能你花了三十万买的精装修,成本只有四五万,合同规定按每平方米3000元的标准精装修,但是实际装修费只能达到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
业内人士计算的实际装修成本
2、某些项目还把公摊面积也算上了精装修,重复计费让购房者掏冤枉钱。
3、在高地价以及限价的大背景下,开发商要寻求利润,只能从装修入手。很多“精装”并非真精装,只是为了变相提高备案价格的烟雾弹。
于是,不少开发商开始动歪脑筋,大打政策擦边球,用“毛坯变精装”曲线拿证拉升总利润。
具体操作方法是:
在原有合同基础上面,再加一份高额的装修合同报价,用“附加合同”“装修条款”等将房价一拆为二,“精装房裸卖”,以规避限价。
同时,以购房者单方面放弃异议权、申诉权等方式,强行要求购房者无条件接受开发商的全部条款。
4、还有吃相更难看的。
浙江在线报道称,一家在杭房企高管说:我们项目肯定是要减配的!如果要减配,最有可能先减精装修!
很多开发商对装修的材料、品牌、型号、颜色等全部模糊处理,甚至用无法界定的同档次品牌进行替换。在样板房中,你也很少看到把品牌定下来的,这就是为以后的减配留余地。
村长曾说过:
当装修变成房价的掩饰,购房者成为开发商案板上的鱼肉,对于装修的投诉维权必将此起彼伏!
归根到底,在于主合同约定不明,补充协议单方面保障了开发商的权益,购房者无法可依,打官司必输无疑,只能公开维权。
所以,当买卖双方其中一方根本就不认同另一方制定的标准时,共识没有了,标准没有了,冲突就必然爆发并持续存在。
在开发企业看来,自己合法经营,按照合同办事,购房者得了便宜还卖乖。
在维权业主看来,装修以次充好,合同霸王条款,开发商吃干抹尽良心坏。
而主管部门,既要依法行政,又要维护稳定,夹在二者中间两头为难。
这像极了《我不是药神》中药企、患者的关系,一个讲“法律”;一个讲“良心”,终归只能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神州大地,连给孩子用的疫苗敢作假,在房子上昧点良心算什么?
怎么才能不让“拎包入住”,变成“拎包维权”?
指望开发商道德高尚、自我监督?村长小密圈里的一位朋友说:
在精装这件事上,开发商没有一个是好鸟。
村长认为,还是要依靠“既要讲法律,也要讲良心”的,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法律的制约、规则的完善、监管的全面覆盖!
村长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精装修商品房的验收细则和监管办法,在装修过程中引入监督与服务机制,一旦发现装修中有房产企业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应将其纳入失信装修“黑名单”,甚至清除出装修队伍。
毋庸置疑,不论从节能减排、提升环境质量,还是优化住宅产品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等各方面来讲,成品房交付是大势所趋,这也是的初衷。
清水房越来越少,村长如果建议你“打死别买精装房”,那就类似于生病时的“多喝热水”,说了等于没说。
如果你要买精装房,村长建议你:
1、买房的时候尽量擦亮眼睛,选择大的品牌房企的项目,即使后期出现问题,这些开发商为了“颜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业主的诉求。那些规模小的、没有责任心的房企,多半是“虱子多了不怕痒”。
2、要在购房合同或补充协议中就装修所使用的材料、品牌、型号、安全环保标准等作出明确约定,不能笼统地约定“进口”“高档”“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等,并在验收时检查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防止开发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有人说,2018年,你买到的房子可能是有史以来质量最差的;两年或三年后拿房,我们可能就会变成有史以来维权最频繁的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