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进攻战役述评4
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防御阶段结束,苏军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在这个伟大转折到来之前,苏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w首先,苏军利用德军主力深陷南部战线,战线其它地段相对平静的有利时机,组建了大量战略预备队。到1942年秋,战略预备队已达267个师。1942年底到1943年初的冬季战局中,最高统帅部从战略预备队中调拔给各方面军的就有4个坦克集团军、29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08个步兵师、23个地面炮兵师、26个高炮师、19个航空兵师、16个工程兵旅等大量部队。苏军正是利用这些部队,积聚起了反攻所需的大量兵力。
其次,苏军的编制也有了变化。由于在1941年撤销了军一级的建制,集团军对于越来越多的加强兵器和独立部队、兵团指挥上感到十分困难。同时,由于苏军指挥人员经验和数量的增长以及通讯系统的完善,苏军于1942年底和1943年恢复了军一级指挥机构,重新变成集团军一军一师三级体制。
1943年4月10日,国防人民委员发布丁关于集团军必须拥有自己建制炮兵的命令,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中增加了加农炮团、反坦克炮团和高射炮团,以及迫击炮团。从1943年开始,集团军编制越来越稳定了(3个军,7—12个师,4个炮兵团)。德军在这一阶段,采取的是浅近的基点式防御。而苏军兵团、部队和分队战斗队形,仍然按战前条令的规定成纵深梯次配置,每个步兵师27个步兵连中只有8个连能同时发起冲击,首次突击力量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防人民委员在1942年10月8日下达的第306号命令中规定,“。。。在进攻战斗中,禁止排、连、营、团、师的战斗队形成纵深梯次配置。必须要求步兵及其火器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都能最大限度地同时参加战斗,这是编成战斗队形的基础。班、排应成散兵线进攻,只有集团军以上才建立第二梯队,营、团、师才建立预备队,并且预备队兵力不得超过总兵力的九分之一。。。”采用新战斗队形后,步兵师可同时使用近80%的火器,大大加强了首次突击的威力,可以更快地突破敌人纵深很小的防御阵地。但新战斗队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师以下指挥员因为没有第二梯队,无法在纵深战斗中增强力量,这一问题倒可以由上级快速集群提前进入战斗,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
再次,国防人民委员的第325号命令,则专门阐述了坦克机械化部队的使用问题。命令规定,独立的坦克旅和团、营作为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用来加强诸兵种合成兵团,其主要任务是歼灭敌步兵,只有占有显著优势和有利地形时,才可以与敌坦克作战。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由方面军或集团军掌握,用作发展胜利的梯队,在主要突击方向上行动。禁止将坦克军或机械化军分散作用。只有当诸兵种合成兵团通过敌主要防御地带,步兵前出到敌炮兵阵地地域后,才可以将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投入战斗。如以军的兵力独立突破敌人薄弱的防御时,应加强有炮兵和航空兵。另一条重要规定是:坦克必须以最大速速实施冲击,从行进间进行射击;实施广泛的战场机动,以便前出到敌方火器后方;坦克不得实施正面冲击。这个命令显示了二战时期苏军机械化部队战斗使用的基本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正确区分了用于直接支援步兵和发展胜利的坦克兵力,以及发展胜利梯队进入战斗的时机等。但这个命令有些方面规定过死,尤其是发展胜利梯队进入战斗的时机,实际上在实战中发展胜利梯队进入战斗的时机是千差万别的。当然,该命令对于苏军具有重大意义,直到1944年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战斗条令颁布为止,它一直是组织和实施装甲兵战斗主要依据。
斯大林格勒反攻的总企图是,以占据顿河南岸战役登陆场的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和占据斯大林格勒正南方萨尔伯湖地域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对深陷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要集团后方实施向心突击,合围并消灭德军第6集团军。苏军当时所处的战场态势十分有利,其战线经东西走向的顿河直抵伏尔加河,然后经过斯大林格勒地域拐向南方,与萨尔伯湖、查湖、巴尔曼查克湖相连苏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在顿河南岸,占据着战役登陆场(笔者注:这几乎是二战苏军进攻战役的普遍规律,进攻从一条大河的登陆场开始,推进到一定纵深后,在下一条大河对面夺取登陆场,然后停下来准备下一次进攻),无须渡河即可发起进攻。斯大林格方面军占据着萨尔泊湖地域的重要隘路。第62和第64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牵制着德军主要集团。实际上,德军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一部,处在苏军三个方面军所构成的钝角形战线的顶尖位置,由仆从国部队掩护的漫长两翼危险地暴露着。苏军的突击方向选择,应该说是极为正确和有效的。
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选择了两个主要突破地段,它们之间的间隙宽约20千米,只有敌1个半师的兵力防守,很容易被孤立并消灭,从而建立两个方面军统一的突破地段。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使用三个集团军进行突破,每个集团军都在独立地段上进行突击。 主要是因为地形的限制,各集团军只能从几个大湖泊之间的隘路进行突击。这样,苏军以三个方面军的兵力在400千米的正面上,同时在几个方向进行突破和进攻,使德军很难机动其预备队来封闭突破口。这就避免了再出现哈尔科夫战役的被动局面。
斯大林格勒苏军反攻示意图
斯大林格勒反攻双方兵力比较
苏军:总兵力110.61万人,火炮15501门、坦克1463辆,其中
西南方面军:39.9万人,火炮5888门、坦克728辆
顿河方面军:29.67万人,火炮4682门、坦克280辆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41.04万人,火炮4931门、坦克455辆
德军:101.15万人,火炮10290门、坦克675辆,其中(与苏军上述方面军对应)
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43.2万人,火炮4360门、坦克255辆
德第6集团军:20万人,火炮1980门、坦克280辆
德第4集团军一部、坦克第4集团军以及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37.95万人,火炮3950门、坦克140辆
苏军转入反攻时所占的兵力优势并不大。三个方面军的总兵力与敌人几乎持平,只是技术装备方面占有较大优势。为了在突破地段达到必要的对敌优势,苏军向各突破地段集中了大量兵力、兵器。西南方面军在总宽度为22千米的几个突破地段上(进攻地带宽85千米),集中了50%的步兵师、3个坦克军、2个骑兵军、80%的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全部火箭炮兵和大部分航空兵。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宽度为40千米的几个突破地段上(进攻地带宽180千米),集中实施突破的各集团军的三分之二的步兵师、全部快速兵团和大部分炮兵和航空兵。这就使苏军在主要突击方向上达到了两到三倍于敌的兵力、兵器优势。有些集团军的地段上优势更大。比如,坦克第5集团军地带内,人员为2.5:1,火炮为5:1,在进攻地带内坦克为2.8:1。步兵师的突破地段宽度都在6千米以下,最低的只有1.5千米。突破地段火炮和迫击炮达到每千米62-71.5门,坦克达到每千米12-25辆。只有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火炮密度较低,但该方面军打算以炮兵机动的方式加以解决(未实现)。在突破地段建立绝对的兵力、兵器优势,是苏军进攻作战的一大特点,在斯大林格勒反攻中终于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
苏军БР-2型152毫米榴弹炮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德军防御纵深比初期增大且兵力密度较稠。防御为纵深5千米的主要防御地带组成,包括两道阵地,阵地之间距离3-4千米。每道阵地有一道堑壕,突出在堑壕前的有一些独立班排散兵坑。在前沿前和受坦克威胁方向上有防坦克雷场予以掩护。防坦克的炮火火力和工程障碍物构成了对坦克防御的基础。在堑壕和掩体内构筑有散兵坑和无掩盖的机枪座,居民地则构成了环形防御。德军在苏军突破地段战术密度平均为步兵营0.5-0.7个、火炮和迫击炮5-7门、坦克1.5-2辆。
苏军各方面军战役态势均为一个梯队,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一般为两个梯队。大多数集团军均建立于快速集群。例如,坦克第5集团军的快速集群由2个坦克军和1个骑兵军组成;第21和第51集团军的快速集群各由1个坦克(机械化)军组成;第24和第57集团军也各由1个坦克(机械化)军组成。各快速集群按计划在战役第一天冲击发起后3—4小时,在3.5—5千米纵深内投入战斗。日终前,它们应在主要方向上向纵深推进40—50千米。各快速集群战役第一天的基本任务是夺取敌预备队前进道路上离苏军最近的道路交叉点。如果敌人防御未被突破,则配合进攻部队完成对防御的突破。尔后几天,快速集群应迅猛向前挺进,以合围敌军主力,并构成合围的对内正面。
炮兵作战第一次大规模准备和实施了炮兵进攻。炮兵进攻包括三个阶段,即炮火准备、步坦冲击时的炮火支援、步坦纵深战斗时的炮火护送。炮火准备持续时间在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为80分钟,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40—70分钟。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的炮火支援采取逐次集中射击方法。为此,共给三个方面军准备了约600万发炮弹和迫击炮弹。苏军航空兵第一次采取了航空兵进攻样式,其中包括直接航空火力准备和在战役纵深支援部队进攻的行动。计划规定,航空兵在步坦发起冲击后负责进行支援,快速集群进入战斗后,则转而保障快速集群行动。
苏军为了达成进攻的突然性,进行了大规模的伪装行动以欺骗德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1942年10月专门发布训令,要求军队佯装进行加强防御地区的工程构筑,准备居民地的环形防御和在前沿设置工程障碍物,伪装仍将进行防御作战。同时,所有的部队和兵团只在夜间行动,共花去20个夜晚来建立突击集团。战役计划只在非常小的必要的范围内传达,集团军以下指挥员是在进攻开始前一到两昼夜才受领具体任务。来往文件、电话、电报均禁止涉及准备进攻的情况,无线电只能处于收听状态,不得进行发报。由于一系列出色的战役伪装,德军侦察机关未能确认苏军的进攻准备。
附:苏军部分部队突破兵力兵器密度
西南方面军坦克第5集团军:进攻地带宽35千米,突破地段宽16千米;每千米突破地段有火炮68门、坦克37辆(直接支援步兵13辆)
西南方面军21集团军:进攻地带宽40千米,突破地段宽12千米;每千米突破地段有火炮62门、坦克25辆(直接支援步兵5辆)
顿河方面军65集团军:进攻地带宽80千米,突破地段宽6千米;每千米突破地段有火炮71.5门、坦克15辆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4集团军:进攻地带宽36千米,突破地段宽12千米;每千米突破地段有火炮47门、坦克3-4辆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7集团军:进攻地带宽35千米,突破地段宽15千米;每千米突破地段有火炮33门、坦克32辆(直接支援步兵6辆)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1集团军:进攻地带宽110千米,突破地段宽12千米;每千米突破地段有火炮30门、坦克12辆(直接支援步兵3辆)
部分步兵师数据
西南方面军坦克第5集团军步兵第124师:进攻地带14千米,突破地段4千米,12个步兵营、火炮和迫击炮312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2辆、工兵连3个,在突破地段上步兵营8个、火炮和迫击炮164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2辆、工兵连3个;敌军在突破地段4个步兵营、火炮和迫击炮20门
西南方面军第21集团军步兵第293师:进攻地带5千米,突破地段上2.7千米,9个步兵营、火炮和迫击炮232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1辆、工兵连3个,在突破地段8个步兵营、火炮和迫击炮192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1辆、工兵连3个;敌军在突破地段2.7个步兵营、火炮和迫击炮14门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集团军步兵第422师:进攻地带5千米,突破地段2千米,步兵营9个、火炮和迫击炮151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8辆、工兵连3个,在突破地段步兵营4、火炮和迫击炮8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8辆、工兵连3个;敌军在突破地段步兵营0.6个、火炮和迫击炮14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辆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1集团军近卫步兵第15师:进攻地带8千米,突破地段2.5千米,步兵营9个、火炮和迫击炮144门、工兵连3个,突破地段步兵营6个、火炮和迫击炮110门、工兵连3个;敌军在突破地段步兵营1.5个、火炮和迫击炮50门
苏军坦克部队
1942年11月19日晨,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在进行了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因天气原因,未能进行航空火力准备),步兵和坦克开始了冲击。冲击相当顺利,很快突破了德军第一阵地。在击退了德军多次反冲击后,到上午11时向纵深推进了4-5千米。但是在德军调来预备队后,进攻速度开始下降。步兵师由于没有第二梯队,无法增强突击梯队的兵力,结果未能突破德军主要防御地带。这时,苏军立即将各集团军快速集群投入战斗,以突破德军主要防御地带。早在步兵发起冲击不久,各快速集群即开始从待机地域向前开进,以便能在适当的时机及时投入战斗。12时至13时之间,第21集团军和坦克第5集团军快速集群所属的坦克第1、第26和第4军进入战斗。大量坦克同时出现在战场上,给德军造成了强烈的精神震撼。各坦克军从行进间迅速突破了主要防御地带,开始向南迅猛挺进。骑兵第8军随坦克军之后进入战斗,向翼侧扩张战果,以便形成合围的对外正面。日终时,坦克军前进了25—30千米,步兵师利用快速集群的胜利向纵深推进了10—19千米。没有快速集群的顿河方面军第65集团军战役第一天,只前进了3 5千米,仅在个别地段上突破了德军主要防御地带。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于11月20日发起进攻,第51和第57集团军在第1天就突破了敌第一阵地,并推进到德军炮兵基本阵地地或,为快速集群进入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两个集团军的快速集群所属的机械化第13和第4军于下午进入战斗,至日终前,第4机械化军推进了10—15千米,第13机械化军则推进了16—17千米。第64集团军由于没有快速集群,取得的战果要小得多。三个方面军在完成突破任务后,都以快速集群为先导,向纵深猛烈发动进攻,一昼夜推进速度有时达到50—70千米。德军的反冲击由于没有准备而仓促进行,大部分在行进间即被苏军粉碎。近卫第1集团军、坦克第5集团军的骑兵军和步兵兵团向西南方和南方发动进攻,形成了对斯大林格勒合围的对外正面。11月23日16时,西南方面军坦克第26军第45旅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机械化第4军机械化第36旅,在苏维埃斯基地域会合,对斯大林洛勒德军集团的合围对内正面形成了。
在对斯大林格勒德军集团的合围形成之后,苏军再次面临德军以装甲部队进行机动反击的危险。这次德军由其最出色的战地指挥官曼施坦因指挥“顿河”集团军群进行反击并援救第6集团军。但是这次苏军吸取了哈尔科夫战役的教训,整个合围的对外正面并没有暴露侧翼。德军只得于12月12日进行正面突击,终于在梅什科瓦河边被阻住。在这期间的12月16日,西南方面军右翼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第6集团军转入进攻,粉碎了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残部,将战线推进到沃洛希诺、米列罗沃、斯卡塞尔斯卡亚一线,从而威胁了“顿河”集团军群的侧后方。这使得德军只能抽调预备队,来封堵这个战役缺口,再也无法机动部队以增援解围部队了。12月24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进行反击,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从两翼杀奔德军解围部队的侧后方。德军只得撤出辛辛苦苦打开的“走廊”。“走廊”丢失后,德军托尔莫辛集团的侧翼又受到威胁,只得撤退。至此,苏军将合围的对外正面推到了斯大林格勒被围敌军200—250千米以外,德军解围的企图被彻底粉碎,被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集团军,覆灭的命运已不可避免。
苏军出色地完成了斯大林格勒的反攻战役。这次战役基上体现了苏军二战进攻战役的所有特点。在突破地段集中大量兵力、兵器,达到压倒性的数量优势;进行大规模战役伪装和欺骗,以隐蔽战役企图;准确、有效地使用快速集群;迅速建立合围的对内正向和对外正面,制止敌人突围和解围;沿战线连续实施若干战役,以分散敌预备队等。苏军在二战中后期实施的进攻战役,基本都具有以上特点,只是根据具体情况稍有差异。同时,这场战役也给苏军在城市进攻与防御作战取得了初步经验。
苏军参战的120毫米迫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