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常见题材分类解读
【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高考大纲》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不同题材的诗歌所写的内容、所用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不甚相同,这就要求考生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一般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答题。从宏观层面来说,要求考生掌握诗歌的主旨、意象、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等。
【原题回放】
(201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怀古诗,或借古讽今,或吊古伤今,表达昔盛今衰之情。由注释可知,作者周朴身处唐末,唐王朝已岌岌可危。作者遥看秦川大地,回想昔**秦国之强盛,不禁悲从中来,吊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之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作者于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题技巧】
一、送别诗
内容:送别诗一般通过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或直接抒写离情别绪,或借以一吐胸中积愤、表明心志,或重在写离愁别恨,或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或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送别诗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常见的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灞陵、南浦、杨柳、夕阳、**暮、酒、秋等。
常用表现手法:大多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想象联想,或通过场景、景物、神态、动作等的描写来传达离情别意,具体的如衬托、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比喻、双关、用典等。
鉴赏方法:抓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意象、化用的典故,品味语言特色。
二、山水田园诗
内容:1.表达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2.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表现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3.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4.反映农村凋零残破的情景及人民贫困的生活。5.表现自己遗世独立、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远离尘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尚情怀,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幽寂高雅。
常见意象:山水、草木、花鸟、虫鱼、林木、庄稼、家禽、家畜等。
常用表现手法:融情于景、比喻、拟人、夸张、白描、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
鉴赏方法:1.抓意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2.绘图画,品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析情感,领会景物传达的作者情感。4.找特色,分析诗歌语言表现技巧。
三、边塞诗
内容:1.描摹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2.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3.赞颂边疆战士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战斗奉献精神。4.描写将士的思乡念亲之情,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5.控诉战争的残酷,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常见意象:烽火、狼烟、鼓角、征马、孤城、羌笛、雁、鹰、大漠、冰川、雪山等。
常用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正侧描写、虚实描写、动静结合、情景相生、直抒胸臆、用典比兴、对比衬托、乐景哀情等。
鉴赏方法:1.知人论世,把握诗歌创作背景。2.分析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把握作者情感。3.抓住边塞诗特有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四、羁旅诗
内容: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达思亲怀乡之情或抒发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或表现人生感叹、漂泊愁苦。简言之就是:文人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孤傲不群,珍爱友谊。
常见意象:月亮、孤雁、寒蝉、猿猴、落花、沙鸥、黄叶。
常用表现手法:渲染烘托、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比拟铺垫、虚实相生、对比抑扬等。
鉴赏方法:1.鉴赏时要明确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2.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勾勒诗歌意境。3.掌握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
五、咏史怀古诗
内容:此类诗作者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常见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城、历史遗迹等。
常用表现手法:运用典故(正用和反用、明用和暗用)、今昔对比、借古讽今、用典、衬托(正衬、反衬)、寓情于景、欲扬先抑等。
鉴赏方法:1.弄清触发情感的媒体,包括古迹、典故、历史人物等。2.弄清史实,对作品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3.体会写作意图,所写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作者的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4.体会感情,作者想借助这些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六、咏物诗
内容:作者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在作者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皆关情。
常见意象及表现的情感:月,思乡;莲,高洁;柳,送别;松,坚忍;梅,孤高;菊,坚强、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兴、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白描、烘托等。
鉴赏方法:1.读懂全诗。2.品味寄托。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内在品性,联系作者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作者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揣摩作者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明辨技巧。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写作技巧从整体上来说多为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答题误区】
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避开以下四个误区:
1.不能综合运用读诗和赏诗知识全面地把握全诗,读不同题材的诗往往只停留在朦胧空泛地对这类题材诗歌的表层理解上,不能对具体诗歌作局部或者整体上的解读。
2.随意曲解诗意,对不同题材的诗歌缺少认识,任意增加或者减少诗歌的意境内涵。
3.答案空泛,缺乏具体实在的内容,只是笼统的大话。虽然说不同题材的诗歌都有其特定的内容,但是要结合具体的诗句作分析,阐述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4.答案不规范,表达思路不清晰,术语使用不正确,答案没有要点化。一般来说,答题时要分几个方面来回答,从不同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
【同步突击】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
登城楼观塞
□张孝祥
高考语文《高考大纲》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不同题材的诗歌所写的内容、所用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不甚相同,这就要求考生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一般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答题。从宏观层面来说,要求考生掌握诗歌的主旨、意象、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等。
【原题回放】
(201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怀古诗,或借古讽今,或吊古伤今,表达昔盛今衰之情。由注释可知,作者周朴身处唐末,唐王朝已岌岌可危。作者遥看秦川大地,回想昔**秦国之强盛,不禁悲从中来,吊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之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作者于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题技巧】
一、送别诗
内容:送别诗一般通过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或直接抒写离情别绪,或借以一吐胸中积愤、表明心志,或重在写离愁别恨,或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或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送别诗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常见的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灞陵、南浦、杨柳、夕阳、**暮、酒、秋等。
常用表现手法:大多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想象联想,或通过场景、景物、神态、动作等的描写来传达离情别意,具体的如衬托、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比喻、双关、用典等。
鉴赏方法:抓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意象、化用的典故,品味语言特色。
二、山水田园诗
内容:1.表达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2.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表现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3.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4.反映农村凋零残破的情景及人民贫困的生活。5.表现自己遗世独立、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远离尘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尚情怀,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幽寂高雅。
常见意象:山水、草木、花鸟、虫鱼、林木、庄稼、家禽、家畜等。
常用表现手法:融情于景、比喻、拟人、夸张、白描、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
鉴赏方法:1.抓意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2.绘图画,品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析情感,领会景物传达的作者情感。4.找特色,分析诗歌语言表现技巧。
三、边塞诗
内容:1.描摹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2.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3.赞颂边疆战士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战斗奉献精神。4.描写将士的思乡念亲之情,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5.控诉战争的残酷,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常见意象:烽火、狼烟、鼓角、征马、孤城、羌笛、雁、鹰、大漠、冰川、雪山等。
常用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正侧描写、虚实描写、动静结合、情景相生、直抒胸臆、用典比兴、对比衬托、乐景哀情等。
鉴赏方法:1.知人论世,把握诗歌创作背景。2.分析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把握作者情感。3.抓住边塞诗特有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四、羁旅诗
内容: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达思亲怀乡之情或抒发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或表现人生感叹、漂泊愁苦。简言之就是:文人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孤傲不群,珍爱友谊。
常见意象:月亮、孤雁、寒蝉、猿猴、落花、沙鸥、黄叶。
常用表现手法:渲染烘托、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比拟铺垫、虚实相生、对比抑扬等。
鉴赏方法:1.鉴赏时要明确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2.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勾勒诗歌意境。3.掌握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
五、咏史怀古诗
内容:此类诗作者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常见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城、历史遗迹等。
常用表现手法:运用典故(正用和反用、明用和暗用)、今昔对比、借古讽今、用典、衬托(正衬、反衬)、寓情于景、欲扬先抑等。
鉴赏方法:1.弄清触发情感的媒体,包括古迹、典故、历史人物等。2.弄清史实,对作品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3.体会写作意图,所写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作者的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4.体会感情,作者想借助这些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六、咏物诗
内容:作者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在作者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皆关情。
常见意象及表现的情感:月,思乡;莲,高洁;柳,送别;松,坚忍;梅,孤高;菊,坚强、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兴、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白描、烘托等。
鉴赏方法:1.读懂全诗。2.品味寄托。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内在品性,联系作者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作者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揣摩作者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明辨技巧。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写作技巧从整体上来说多为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答题误区】
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避开以下四个误区:
1.不能综合运用读诗和赏诗知识全面地把握全诗,读不同题材的诗往往只停留在朦胧空泛地对这类题材诗歌的表层理解上,不能对具体诗歌作局部或者整体上的解读。
2.随意曲解诗意,对不同题材的诗歌缺少认识,任意增加或者减少诗歌的意境内涵。
3.答案空泛,缺乏具体实在的内容,只是笼统的大话。虽然说不同题材的诗歌都有其特定的内容,但是要结合具体的诗句作分析,阐述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4.答案不规范,表达思路不清晰,术语使用不正确,答案没有要点化。一般来说,答题时要分几个方面来回答,从不同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
【同步突击】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
登城楼观塞
□张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