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的大师
从小,他是一个很听话的读书人,但随着年龄渐长,他个性中叛逆的一面显露无遗,
著书立说的时候,他勇敢地对传统儒学进行革新;生活中,他也变成了一个颇具质疑精神的人,总是用最精炼最有攻击性的语言驳倒对方,令人哑口无言,
所以,后世尊称其为“怼神”。
他很长寿,足足活了75岁,折腾而闪光的一生,
最近对他产生浓厚兴趣,很希望找到他的个人传记,类似《他改变了中国》《勇敢的心》那样的书,
但是一无所获,他的资料太少了,完全无法跟他的巨大名气和伟大贡献相匹配,
那我就来给他打个CALL吧。
……
2200年以来,他的一生以及他丰富博大的内心,正在随着历史尘烟一起风化,消逝无遗。
人们只能从他有限的文字里,猜想他的精神世界,感觉他的悲喜进退,
那几十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他是赵国人,位置大概在今山西省西南部安泽县一带,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是荀子故里,也是另一位名人蔺相如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完璧归赵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看过),
故乡对于很多名人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难以言说的词汇,
有的人一辈子怀念故乡,写出了乡愁名篇,比如余光中老人,
还有些人,在经历一番奋斗后走出养育他的那片土地,在各领域成名成家,却一辈子不曾回到家乡,
交通不便、没有时间……那都是托辞,
实际上是心里有点小情绪,少儿时期遭受的种种苦难,让他想永远远离那个伤心地。
……
赵国对荀子而言,就是这样一片伤心地,
他一身才学,在赵国奋斗了大半辈子,却始终不为所用,甚至连公务员系统都进不去,
深爱祖国的他,直到50岁的时候,才忍痛离开赵国,
这是战国时期名士“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一个缩影,很多有追求的读书人,去国怀乡,跟荀子有同样的命运。
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很多人都沉沦了,
而他对学问近乎变态的追求,超过所有同辈之人,直追比他大70岁的孟子(孟轲)。
另一位儒学大家孟子
齐国是他老年创业的第一个目的地。
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国家,曾是“春秋四霸”之一,到了战国,虽然差点意思,但瘦死的骆驼比狗大,仍然是七雄之一,
打个比方吧,齐国跟那个曾经niubility,现在却荣光不再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特别像,
荀子的偶像,是带领齐国子民打出一片天下的姜子牙,
姜子牙之所以创下不世功业,主要是他既懂政治,又深喑经济——他的民族政策搞得好(对各个民族,他的观点是美美与共,互相欣赏),
在他的领导下,齐国“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由地薄民寡的小国一跃而为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
后为又有管仲的大力改革,齐威王的励精图治,还有战争时期著名的”火牛阵“,
一度位居春秋时期”升级打怪能力最强国家“排行榜的首位,
齐国的故事深深激荡着荀子的心,他有一个小目标,用自己的学识和理念,帮助齐国重现辉煌。
之前,他到赵国西南部的秦国找过工作,恭维秦国“治之至也”,
但秦国的那些人太没眼光,根本对他不感冒,这让他上火,
不得已,他只能学习先辈孔子和孟子,出国游学,
他一路继续往东,翻过秦岭,再经过数月的艰苦跋涉,他终于穿越中原大地,来到传说中的齐国。
对他而言,这个国家既是梦中的国度,也是他一辈子最重要的栖息地,
他的思想在这里大放异彩。
当时著名的孟子老师辞世不久,齐鲁大地,儒风盛行,到处可以见到行色匆匆、神情严肃,穿着复古衣衫的年轻人,
每个年轻人都以孔孟的继承人自居,甚至你不说自己是儒士,都不好意思去相亲,
除了这些表面的东西,齐国还设有稷下学宫,那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学术场所,所有的观点都可以在这里得到阐述,
天下最有名的专家都抢着到这里讲学,哪怕只有3分钟,也能吸引顶级流量和无数眼球,
每年学宫都会举办学术高峰论坛,由学宫主办发行的《千家争鸣》杂志,在各国拥有办事处,发行量一度超过百万份,可谓一纸风行,
荀子在他们眼里,既是一个外来客,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类,
因为他的思想和观点,实在过于大胆出位,
虽然他也奉孔孟为师,自认儒家之后,但他跟传统儒学”性善论“的观点不一样,
此前,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孟子主张“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
一言以蔽之,天下之事,不管国家大事、经济社会管理、社会交往,都要靠个人的素养,要靠自觉
荀子不同意,他认为孔老夫子、孟大先生都太太太理想主义,
荀子更现实,他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认为”人性本恶“——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必须靠后天的权力和法制来克制,
总之,这个世界靠人为努力,是可以治理好的,不要什么事都看老天的脸色,或靠个人自觉。
基于此,在孔子“仁”、孟子“义”的基础上,他提出“礼”和“法”,
当时,孟子的地位,直追孔子,被认为是后者最虔诚的继承人,
可是荀子不管,他只认理,不认师,他坚持做自己,信自己,
真是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
在一次学术论坛上,他甚至公开羞辱孟子及其”性善论“,认为自己才是孔子的正宗继承人(据说那次发言前他喝大了),
这个来自异国的老头,简直狂得没谱了,做下这等极其叛逆之事,
天下所有读书人,惊得下巴都快掉了。
最可怕的是,荀子的口才出奇的好,在讲坛上总是把别人怼得说不出话来,有一位颇负成名的老学者当场就心脏病发,紧急送到医院抢救,
可是,当时执政的齐襄王口味独特,对荀子颇感兴趣,认为他有能力对孔子以来的百家争鸣进行历史性大总结,称他“最为老师”,
也就是说,在所有专家学者教授中,最牛的那一个,
对于荀子提出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理论,齐王更是赞不绝口,差点想拜他为相。
由于各方面的阻力太大,齐王只能任命荀子为学宫一把手“祭酒”,也就是校长,要知道那是齐国,天下知识分子和学术骗子最集中的地方,
这项任命可以说是非常惊世骇俗、打破常规了,
这确实是最适合荀子的岗位,此后的几年,他与穿梭来往的各类学者频繁交流,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思想理论,
也是在这里,他培养出了两个最有出息的学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虽然后来这两个学生反目,脱离同学关系,在秦国互撕,
完全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荀子学说的襄助,嬴政的霸业根本不可能实现,
而嬴政的暴力,一直为后世所诟病,很多学者归罪于荀子,他们猛烈抨击说,荀子根本不是儒家的人,
齐襄王刚退位,一帮别有用心的人(主要是当时的儒家大宗)就死命排挤荀子,
楚国的春申君(也就是这两年在影视剧中很火的黄歇)很仰慕荀子,主动向他发出了offer,
来,老头,到我碗里来,
黄歇是一个特别有理想的人,总想造福天下百姓,而荀子跟他见面时,处于一生中最丰富完满的境界,
他们在一起唠嗑喝酒的故事,完全可以写一本500页的厚书,
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场景,就是两个知已(无论男女)在一起看世界、看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