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穷”毁掉的中国孩子

01-07 生活常识 投稿:眉温如初
被“叫穷”毁掉的中国孩子


我反对家长叫穷,尤其是妈妈,很多是因为真穷,买不起。还有些是因为焦虑,真买也买得起,但“抠”成了习惯。


我和我妹妹两个人真的是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里穷,其实根本没必要知道。但我妈的思想、生活、说话都离不开一个“钱”字。我们自然而然觉得“钱”是人生头等大事。


这种认知非常痛苦,令人自卑、沮丧。


比如我想买一盒彩笔,这是正常需要,妈妈只给买六色的,别人都是十二色的,她说:“一样的呀,我们没钱,要省。”其实真的很不一样,我后来做手抄报都是跟同学借,但也不好意思老借,后来就没什么积极性。


再比如,我们一直没什么新衣服穿,我小学就穿我小姨的旧衬衫,花里胡哨,成人款式,那时候有点发育了,胸、屁股挺出来,总被男生笑,老师也觉得我的打扮不合时宜。


我妹妹更惨,过年买一件新棉衣,袖子卷五道,堆在手腕上很滑稽,裤腿也一样,还不如旧的好看。一套新衣,穿五个新年,第五年正好合身。


这是真实的我妹的经历,她的人生两截分化,靠我妈养时像个假小子,等靠自己时,变态式爱美,为了美可以饿死。


过去的妈妈认为,让孩子早点认识到家庭贫困,可以令他们奋进,没坏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


但其实,有一个叫穷的妈,对人格成长的影响十分负面。


尤其是女孩儿,自卑令她们举步维艰,留下无穷无尽的贫穷后遗症,就像我曾写过的那篇《寒门姑娘翻身指南》。


叫穷一是用嘴叫,“干叫”,很爱跟孩子谈钱,买任何东西都叫穷:


“你怎么又把橡皮丢了?不要钱呀?”


“同学过生日送什么礼物?她上次送你了吗?你钱多啊?”


“别买书了,挺贵的。借同学的看啊,反正看完也没用了。”


“你知不知道妈妈挣钱有多难?”

......


成年人的难,不该我们自己承受吗?教育孩子节省可以,但没必要事事叫穷,他才几岁?一不能帮你挣,二增加自卑感。


你以为这会促使他节俭朴素,像成人一样律己,看见什么好东西都跟自己说:“现实一点,毕竟家里穷”?那么懂事还是孩子吗?叫穷只会令他烦躁,觉得妈妈负能量。


我绝不是说,他们要买什么都纵容,然而你有一千个理由拒绝他啊!干嘛要认穷?


叫穷还有用实际行动叫,“抠”,很爱当孩子面节省。


我就说一件事吧,逃票,身高一米二能不能自觉买半票啊?每次高铁出行都能看见妈妈们跟列车员为了孩子够不够身高激烈争吵,脱了鞋量,压着头发量。


说真的,我觉得没必要,1.18,1.19就可以买个票了。


其一孩子那么大了,抱着不舒服,买了票孩子能有个座;其次,我不能接受我儿子站在人流里,挤成那样了,还看着妈妈为自己吵架。尤其很多人,逃票成功,抱了一路,心中窃喜,结果在终点站被查出来补票,冤不冤?早点买还能有个座。


半张高铁票,没多少钱,但可以让孩子获得跟成人一样的尊重,看电影、旅行也一样,被尊重的孩子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


每次看到逃票的妈,都想替她们给,孩子大了,要脸!别的地方省省,在自己身上省,少买件衣服的事儿。


这跟穷没关系,出来玩,没有坐不起车的。


其实每个孩子到一定年纪,对自己的家境都有客观的认知,而贫富也未必是孩子长成什么样的决定因素,有特别努力的富二代,也有一点苦都吃不了的寒门娇子。


长大了回首,童年真的短暂啊!太短了!无忧无虑,就那么几年。


人生艰难,长大自然明白,又何须别人戳穿?就让他们在最简单的年纪,以为人人都一样,快乐就像湖水里倒映的明月,一伸手,就能碰到。


多留点爱给孩子,而不是留一堆穷穷穷的字眼。


*作者:傅首尔,作家、奇葩说辩手,两性界神笔妈娘,本文转载自红唇霹雳妈,傅首尔的原创母婴自媒体,写爱情、婚姻、小情人,也写婆婆、小姑、第三者……柴米油盐,一地鸭毛。想看傅首尔更多鸭毛风格爆文,欢迎关注“红唇霹雳妈”。

标签: # 孩子 # 妈妈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