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10套房,想找个好看的姑娘”
▼
在这个推崇自由恋爱的年代里,没有年轻人会喜欢相亲。明明一个人过得好好的,不经意穿个特步鞋去相亲就被人鄙视,年纪大点、学历高点,在相亲角里就被大爷大妈讽为“郊区房”,像商品一样被贴上各种标签,在相亲市场被人挑来捡去,有谁愿意受这份罪?
尽管百般不情愿,很多母胎单身的年轻人,最终还是很可能通过相亲来完成结婚的任务。对于许多中国的年轻人来说,相亲是他们找到人生伴侣的必经之路,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条路。
为什么已经可以自由恋爱的今天,中国人的主要恋爱形式还是相亲?为什么相亲动不动就是明码标价?相亲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可能离不开相亲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相亲似乎是大龄单身青年的专属。在经济相对落后,以及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地区,都容易产生大龄单身青年的问题。前者本质上是因为太穷,后者则大多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正如我们之前在《我一个人好好的,为什么要结婚》文章里所说的,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最大原因还是经济压力,无论是农村地区的天价彩礼,还是一线城市的魔幻房价,都让年轻人结不起婚、不敢结婚。
于此同时,就像一份关于上海单身青年的调查所说的,城市里的年轻人长久单身,还多是由于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导致没有时间、精力去拓宽交友圈。此外,不想谈恋爱、不着急结婚、择偶标准过于理想化,也是许多年轻人选择单身的原因。
网友皮一下整出来的《淑女的品格》,主角是四位“美丽、有钱、独立、自由”的不婚主义大龄女青年
但令人无奈的是,“读书不许早恋,毕业了催婚生娃”,也成了很多都市白领的催命符。一直找不到对象的单身狗们,虽然一个人穷得开心、乐得自在,但家里的长辈们就很不乐意了。三天两头跟你要男朋友、女朋友的,实在等不及的,只好赶紧帮忙介绍对象了。
不过,从小被各种言情剧喂大的现代青年们,往往对相亲这种老土的恋爱方式不屑一顾。命中注定的人,难道不是在大马路上匆匆一瞥就怦然心动的吗?
沉迷《恋与制作人》的中年少女们都说,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像李泽言这么苏的男人
很可惜,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由中国妇联和珍爱网联合发布的《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2015年十城市抽样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已婚人士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是通过熟人介绍认识对象的。也就是说,相亲这种脱单方式,虽然听起来不够浪漫,但依旧是配偶间相识的主要方式。
实际上,相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式婚姻的主要形成方式。1987年一项针对五个城市已婚夫妇的调查发现,约60%的婚姻是由亲戚朋友介绍认识的。1995年一项涉及七个城市的研究也发现,经介绍认识的夫妇占56%。而在上海,直到1987年,由中介人介绍的婚姻,占比依然达到41%。
不得不说,在当代中国,相亲依旧是一项红火的事业。据统计,2013 年我国20岁至59岁年龄段的单身人口总数约为1.7亿人。数量庞大的单身人口持续刺激中国婚恋市场的增长,2014年中国在线婚恋市场规模为14亿元。但到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30.6亿元,并保持平均20.9%的增速持续增长。
白领用户成了诸多婚恋交友网站的核心付费群体,交友平台提供的红娘服务,解决了众多孤寡青年的脱单需求。以前业余兼职的红娘,现在摇身一变,就成了专门的职业“婚介师”。而充斥荧屏的相亲节目,同样透露出中国年轻人的性焦虑。
线下的相亲活动就更热闹了,“万人相亲大会”早已不稀奇,更令人熟悉的应该是公园相亲角里大爷大妈的身影。这些老人家每天揣着照片找对象,像推销商品一样推销生产日期已经三十来年的子女。
可以说,在当下的中国,相亲是择偶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当然也秉持着普遍的择偶标准,有时候甚至表现得更强烈一些。譬如前段时间流传甚广的“相亲鄙视链”,北京户口轻度残疾可以被欣然接受,但属羊的女性,无论条件多好,都不会得到青睐。
明码标价,有没有错
人们厌恶相亲,不仅是因为无法立刻和对面这个陌生人来电,还因为相亲实在是太世俗、太功利、太赤裸裸。
无论是在相亲角、婚恋网站,还是通过熟人介绍找对象,学历、年龄、收入、房产、家庭背景等等条件,都会被明码标价,成为重点考虑的要素。从筛选相亲对象开始,到进一步的约会见面,再到最后的谈婚论嫁,每一步都会有各种现实因素的考量。
尤其是收入和房产,没房怎么能结婚,至今仍是很多人的基本看法。据某婚恋网站在2011年发布的《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近七成女性认为“男性要有房才能结婚”,超过九成的女性将“对方有稳定的收入”视为结婚的必要条件。
男生没房没车,你愿意跟他结婚吗?很多女生在采访中表示,不会接受
但不管你有多厌恶,挑对象看条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男性在挑选婚恋对象时,对收入、房车的要求不是很高,反而更看重女性的外形条件和年龄。在21世纪初一项关于中国青年男女的择偶调查中,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男性与女性在择偶观念上的差别。
在男性最看重的特点中,年龄和相貌气质位列前三,而女性更看重的是月收入和事业发展潜力。换句话来说就是,男性更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性,而女性更喜欢有钱有潜力的男性。在近几年的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中,这个结论依旧成立。
男性与女性择偶时看中的指标 /《婚姻市场中的青年择偶》截图
但这是不是说明女性都比较俗,更看重钱财等身外之物,而男性都比较色,更看重外貌等皮囊之相呢?其实,已有研究表明,人类的本性如此——甚至不止是人类,动物界都差不多。
社会学家巴斯曾经调查过30多种文化中的择偶观念,发现在所有文化中,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身家、社会地位、个人能力和智力——这些都与男性的赚钱能力直接相关,而男性毫无例外都更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性。尽管不同文化在具体指标上有差异,但都基本符合这一条原则。
可见,在择偶时男的看脸,女的看钱,不是中国人所独有的。“郎才女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自然规律,对此,无数的社会学、心理学家乃至经济学家都试图给予解释。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或许是由家长角色造成的。女性的生育能力是有保质期的,因而男性在择偶时更看重女性能够生育的表征,而女性在择偶时则更看重对方能否有能力养育后代。
此外,这也很有可能来源于男性与女性先天生理上的差异。女性需要怀胎至少九个月才能生下后代,对后代的投资成本十分高昂,所以在择偶时更偏重男性的社会地位和财力,以保障自己后代的利益。
而男性只需要广种精子,几乎零成本,完全可以穿上裤子走人,对于亲代的投资远低于女性。所以他们更看重女性的年龄和长相,以便获得更好的对象。
这又衍生出择偶中的另一项特征:在自由择偶的社会里,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加挑剔。这倒不是因为女性眼界更高,而是高昂的投资成本,让女性在选择对象时更加慎重。当然,在不能自由择偶的地区,女性常常受制于文化,对婚姻没有发言权,也就谈不上挑剔不挑剔了。
其实,相亲是场交易
从整体来看,男性与女性生理上的差别,造就了各自择偶上的差异。但具体到个人,有人就会说了,我选男朋友只看颜值/我选女朋友只看性格,那么一棒子打死说男人只看脸,女人只看钱,好像也不太妥当。
其实,正如经济学家加里·贝克所言,婚姻是存在一个市场的。从本质上讲,择偶是双方交换资源,以获得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只有当配对双方都认为联姻的收益要大于独身的收益时,择偶行为才能发生,婚姻也才能维持。
举个简单的例子,关晓彤和鹿晗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俩都是北京人。更重要的是,这可是京圈格格和流量小生之间一场史无前例的交易。前者可以涨粉蹭流量,后者可以接触到更庞大的资源。如此互通有无,可以说非常般配了。
因此,在相亲时男性看重女性的外貌和年龄,女性更关注男性的能力与地位,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经过理性考量的交换。简单说就是,男方利用自己的社会经济资源,来换取女方的性和家庭服务。
许多根据征婚广告整理出来的男女择偶观调查,同样得出这个结论。作为成功象征的男性,和作为性对象的女人在一起,交换的结果是双方各得其所。
2017年10月8日,顶级流量小生鹿晗在微博公布恋情,引发了一场大震动 / 网络
可以说,相亲这种目的性极强的择偶方式,将这些潜规则放大,甚至摆在了明面上。譬如在相亲时,有钱有地位的男性,大多会以年龄来筛选相亲对象 。“30岁以上的女生,已经太老了。” 如此说来,也难怪年轻人都不喜欢相亲了。原因无他,就是目的太明确,非常物质,而且无比现实。
当然,纯经济学的择偶研究必然会招致很多不满:爱情这么高尚的事情,跟金钱沾边就很俗气了。真爱还是存在的,不然这么多影视剧不就演不下去了。而且我们身边也不乏“一见钟情”、“日久生情”的例子,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通过相亲来寻找伴侣的。
但总的来说,婚姻、择偶依旧是经过理性考量的行为。择偶跟恋爱不同,爱情是盲目的,婚姻是理性的。更极端点说,婚姻其实就是一场交易。尤其是走到相亲这一步,很难再说是“激情犯罪”了。
虽然相亲与普通的市场交易不同,并不一定完全是公平的交换。有形的资产如房子汽车固然好说,但无形的品质,比如三观、性格、知识水平、能力等等,多多少少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
但这依然不能改变婚姻作为一种交换的本质。无形的品质通过各项指标大体可展现出来,比如学历大体对应知识水平、收入水平大体对应能力。哪怕是性格等没有统一标准的特质,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你大概也能揣明白,你的对象到底是个母老虎还是小猫咪。
不同的人,看重不同指标。更看重什么,就将该指标提到最要紧的位置,看似繁芜的择偶市场其实有无数个衡量指标。
相亲的另一大特征——人以群分,也可佐证择偶的交换性质。几乎所有择偶研究都有一个类似的结论,大部分婚姻关系都发生在同一阶层内,夫妻双方的经济实力、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等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不会互相拖后腿。
所以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亲朋好友给你介绍的对象,往往不会和你的条件相差太远。“相亲鄙视链”大概也是这么来的,原本住在二环的女孩,绝不会跟住四环外的男孩谈朋友。北京人谈恋爱,根本就不会超过四环。
交配是就是“交配交的人”,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不管你怎么相亲,基本不会超过你的阶层。早已看穿一切的社会人,甚至会把婚姻视作改变或巩固社会阶层的工具。
总之,超越阶级的婚姻毕竟只是个别现象。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只是童话,能吃到天鹅肉的必然不是普通的蛤蟆。
参考文献:
[1]Raymond Fisman, Sheena S. Iyengar, Emir Kamenica, Itamar Simonson (2006).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e Selection: Evidence from a Speed Dating Experimen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Gary S. Becker (1974). A Theory of Marriage. Economics of the Family: Marriage, Children, and Human Capital (p. 299 - 351).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Buss, David. Schmitt, David. (1993). Sexual Strategies Theory: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Human Mat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4]Buss, David. (1989). Sex Differences in Human Mate Preferences: Evolutionary Hypotheses Tested in 37 Culture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5]Davis, S.(1990). Men as success objects and women as sex objects: A study of personal advertisement. Sex Roles, 23, 43- 50.
[6]Edwards, John. (1969). Familiar Behavior as Social Exchang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李煜, 徐安琪. (2004). 婚姻市场中的青年择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8]李煜, 徐安琪. 择偶模式和性别偏好研究——西方理论和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 青年研究. 2004年第10期.
[9]速途研究院. 2016年互联网婚恋市场分析报告. 界面新闻.
[10]中国妇女报.《中国幸福婚姻家庭抽样调查报告》在京发布. 2015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