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巨贪奋起救国,却揭开鸦片战争最残酷的真相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艳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389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面对英夷的来犯,道光帝态度左右摇摆,在强力支持林则徐禁烟,继而“招惹”得英军一口气攻到天津大沽口后,吓得忙派琦善与英国谈判,将主战派林则徐、邓廷祯革职。非常时期,朝中人才却捉襟见肘,道光帝看上了颜伯焘,启用他为闽浙总督。
颜伯焘,广东连平元善镇人,字鲁舆,号载帆。说起他的家世也很厉害,祖父官至巡抚,父亲颜检曾做过直隶总督,祖孙三代皆官居督抚,有清一代,广东省怕是只有他们一家,而且祖、父官声非常不错。出生在这么一个有“政声”的官僚家庭,颜伯寿所受家教很严,特别是颜氏官箴名言中“公生明,廉生威”的训诫,让他给自己定下了“不敢不以公廉自励”的为官之道。
1814年,颜伯焘考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步入政坛,先后升任陕西督粮道、按察使、直隶布政使、云南巡抚兼云贵总督等职。在云南巡抚任上,颜伯焘力排众议,改址建造滇池石牐,保全了大片农田,当地群众对他感恩戴德。这样的政绩,颜伯焘不止一件,所以得了“娴习吏治,所至有声”的好名声。到这里为止,颜伯焘的表现妥妥一个为国为民出力的良心官,
然而,这个有能力,以“公廉”标榜自己的封疆大吏,不过说一套做一套,实际上却是一个巨贪!利用职务之便生财有道,钱来钱往可劲往自己口袋里装,甭管公款拔下来是干嘛用的,一律过滤一遍。几十年官场奋斗下来,家产攒了多少?看看一个场景就知道了。
1842年颜伯焘被革职回乡,过境某县时,从3月初一到初十,每天浩浩荡荡6、7百名扛夫抬着财物过境,十天里扛夫就多达6、7千名!家产真是难以估算!还有跟在颜大人身边的兵役、马仆、抬夫约3000名,这加起来就是万余人!
而这万余人吃饭每顿就是四百多桌酒席,费用皆由县财政负担。颜伯焘过境5天,县令竟花费一万余两银子,后来不得不巧设名目,吃空饷以弥补亏空。这还只是所经一县,他这一路回乡,不知要吃掉多少财政了!
排场如此大的贪官,被道光帝起用后,一到京城三天内连续被召见五次,“荷诲之周祥,实铭心刻骨”,感动得他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当场表忠心,一定好好收拾英夷,为国奋战到底!走马上任后,颜伯焘发挥自己多年封疆大吏的执政经验,立刻敏锐地察觉到,厦门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再仔细察看,海防却简单得让人绝望:只有几袋沙袋充数。那么第一步就要重建海防,颜伯焘立即上表申请银子200万两用以建设厦门海防设施。
200万两啥概念?当年邓廷祯署理闽浙总督时,想增加10万两军费时,都战战兢兢地表示以后分年扣还,如今颜伯焘张嘴就是200万两!道光帝是出了名的抠门,龙袍都要打着补丁穿的,一下拿出200万两不是要命吗?再说,满朝文武谁不知道颜伯焘巨贪?这银子到他手里还不被吞下一半去?
可颜伯焘这次要钱有理有据,特意制定一部《军需章程》,把这钱怎么花分条缕析地给写清楚了。为了国家,颜伯焘还真是拼了!道光帝这次也相当大方,200万两给批了。拿到钱后,颜伯焘砸向了防御工程——石壁。
闽南一带盛产的花岗岩,是非常结实的建筑材料,被颜伯焘拿来修筑炮台。他在海岸上修建一条长约1.6公里,高3.3米,厚2.6米的石壁,如光滑陡峭的悬崖峭壁,石壁每隔16米一个炮口,可装100门大炮;石壁外面用泥土护住,以防止敌军炮弹炸起的飞石伤人;在石壁后,建有兵房和围墙防护。
这样的防御体系,在当时的大清帝国可以称得上最坚固的海防工事了。热血澎湃的颜伯焘忙着这些,也没忘记时刻了解前线动态,当得知英军占据定海,伊里布畏敌而消极应战,甚至按兵不动时,他勃然大怒,向皇帝弹劾自己多年的老上司伊里布,强烈要求重新启用林则徐和邓廷祯。为了国家,别怪我翻脸不认人,顾不上老上司的情面了。
待到防御工事修完,一直激情火热、一心为国奋战的颜伯焘迫不及待立刻来一场大战,让传说中船坚炮利的英夷在我这防御工事下挫败一场。可左等右等也没看到敌人的影子,一打听,原来在广州被奕山“绊”住了。奕山这厮太坑了,在广州胡作非为,欺上瞒下,耽误了国家大事!颜伯焘怒火中烧,立即写下弹劾奏折和其他揭发奕山的折子,组团送到了道光帝面前。
果然,奕山被停职,英夷也很快北上来到了福建。1841年8月25日,英舰共36艘开到厦门,颜伯焘闻讯如同被打鸡血一般,火速赶到厦门坐镇指挥。26日中午1点,战斗打响。英舰起锚进攻,颜伯焘指挥白石头汛、鼓浪屿、屿仔尾守军“三面兜击”来犯之敌,在炮台不断开炮回击。
若按颜伯焘的思路,战争结局应该是英夷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奈何不得我这坚固石壁,损失惨重,不得不狼狈地向我投降,自己更是成为大清帝国不可多得的良臣能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事实情况是,炮声震天的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后,颜伯焘苦心经营的三个岛的炮台就被打哑火。开战2个小时后,让颜伯焘惊掉下巴的是,传说中陆战能力弱爆的英军竟然娴熟地抢滩登陆!打的清军溃败而逃,全岛阵地相继失守。4个小时后,颜伯焘退败而走,厦门陷落。
看着自己忙乎了5个多月、花费近200万两修建起的石壁,如此不堪一击,仅仅几个小时就这么灰飞烟灭,厦门如此快失守,恐惧加上悲愤,颜伯焘与同僚刘耀椿两人当场抱头痛哭。一场期待已久,轰轰烈烈的战斗以惨败结束。事后上表时,颜伯焘只得坦诚交待,英军抢滩登陆后,清军实在打不过,才导致厦门失守。
当初信誓旦旦,如今轻而易举被打趴,颜伯焘沦为笑话。
但不幸中万幸的,却还是这事,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战争里,无论琦善还是伊里布,对真实的战局,都是对道光帝能骗则骗,以至于东南沿海打的稀烂,道光皇帝还是一头雾水,接着各种瞎指挥,把原就差距明显的战事,指挥到一塌糊涂。直到颜大贪官这句虐心实话后,才算真看清楚:英国人绝不是什么落后蛮夷,而是个前所未有的强大敌人。仗,不能再这么打了!
以沦为笑话的代价,这位大贪官给做着天朝梦的大清,算是亲手泼了一瓢凉水。然后才有了清王朝调整政策,在败局已定下忍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的大门,就这样屈辱的打开。颜伯焘的这一场惨败,却是其中一个醒目的注脚:比武器落后更可怕的,是这个王朝体制观念的巨坑。
史料参考:《清史稿》、《道咸宦海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