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社交高手,都有这3种本能
良好的社交关系,对我们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看过一份研究报告,其中指出:
有一个可以随时见面的好朋友和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相比,其幸福感相当于一年增加10万美元的收入;此外,结婚对幸福感的贡献也相当于年收入增加10万美元;甚至于,你只要经常看到自己的邻居,或者碰到熟悉的人,也相当于每年多赚了6万美元。
如此看来,亲密的社交关系,往往能够让我们的身心更加愉悦。
那么,如何让我们社交更加顺畅呢?
《社交天性》一书指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潜藏的社交天性,它们能让我们的交际更加和谐。
科学家做过一个网络球实验。
即让两个实验员A、B进入实验室,假装不认识。
接着,当真正被测试的人员C进入实验室后,A就装作偶然发现一个球,传给B,B又传给C。
然后,当三个人玩得正开心的时候,A与B转变了传球策略,也就是A只传给B,B传回给A,不跟C玩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实验结束了。
不知情的C从实验室出来后感觉闷闷不乐,实验人员通过核磁共振的检查发现他的身体也传递出了这一信息。
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当人员A、B不跟C玩的时候,C就感觉自己的社会连接断了,所以觉得痛苦。
社交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关系保持得好,我们就会觉得快乐;如果关系破裂,我们就会觉得痛苦,这种痛苦也被称为“社会疼痛”。
社会心理学家马修·利伯曼提出,为了缓解“社会疼痛”给我们的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方式来增强社会连接,从而带来愉悦感。
帮助他人,就是一种增强社会连接的方式。
一个心理学实验就发现,当一个人被要求观看另一个人被电击的情景时,他和被观看的人都觉得非常的痛苦。
这个时候,如果研究人员问他是否愿意和被电击的人交换,80%的人都会同意。
这个数字说明,通过帮助他人增强社交连接已经成为一个人的社交天性。
作家李清浅曾说过一段亲身经历。
一次,她和老秦准备带孩子去汉阳陵看银杏。
出发前,为了确定要给孩子穿多少衣服,她随口问了刚从外面进屋的老秦:“外面冷吗?”
结果老秦冷不丁地回了一句:“我又不是你,怎么知道你会不会冷?”
李清浅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想了两秒钟才反驳:“我当然是问你的感觉,我并没问你我冷不冷啊。”
“每个人对温度的感觉是不一样啊,夏天的时候我每次都热得不要不要的,你却说不热不让开空调啊。”
老秦见她在翻白眼,终于吐了一句:“你要问我的感觉,我觉得不冷。”
到了汉阳陵,老秦带小朋友从厕所出来,李清浅又随口问:“厕所干净吗?”
“我不知道,我没去女厕所。”
李清浅倒吸一口冷气问道:“那么,男厕所干净吗?”
老秦想了想却回答:“我没注意,要不,我再帮你回去看看?”
简短的几句对话竟让李清浅抓狂不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因为缺乏共情力。
共情力,让我们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和赞赏,从而让交际双方顺利展开交谈。正如沟通大师吉拉德曾说:
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气氛才会融洽。
这个是未来人才所必备的一个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它比理性思考还要重要。
就如精读君此前在词条《69:换位思考》里提到:同理心水平高的人,更有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Dan Ariely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找来100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男女各半。然后制作了100张卡片,卡片上写了从1到100总共一百个数字。
接着,工作人员将卡片拆封,分别贴在100名大学生的背后。其中,男生单数编号,女生双数,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拥有的卡片数字。
这个实验设置很简单,就是要男女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异性,争取能凑到最大的总和。
最后,配对成功双方的奖金金额为编号总和的10倍。比如说,男25和女40配对成功,就可以得到650美元的奖金。
在这个过程中,谁都不能告诉别人他后面的数字是什么。
很明显,这个游戏要想拿到更多的奖金,大家肯定要努力和数字99或100的人进行配对,于是很快就有两个人被大家争抢。
尽管最初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背后的数字是什么,但是根据大家的反应他们也可以猜测到自己的数字很大。
这就是典型的靠别人的反馈来判断自己的行为。
事实上,相关研究发现,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大多是从别人对我们的反馈得来的。
然而,如果我们总在根据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就容易陷入社交焦虑中。
为了避免“社交焦虑”,适当自我控制就能有助于我们融入这个社会。
例如,尽量控制好自己的表情、语调等身体语言,就是一种增强社会融入感的方式。
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
社交是我们现代人无法规避的一个问题。
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挖掘自身的社交天性,以使我们的社交关系更加顺畅无障碍。
与君共勉。
作者:夏穆,精读主创,新媒体工作者。
参考书籍:《社交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