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结构真形“探膀”/ 至高境“周身无处不弹簧”
太极浮屠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武学讲究意境,打个比方,你会在某个地方,打拳很有体感,人与环境相应。有人说,这是故弄玄虚,其实不然,如果人与环境无应,为什么买房,还要挑房呢?什么是好房?面南背北,通透阔正,高粱大瓦,山水环伺,藏风聚气。事物不离结构,结构不离布局,布局不离条件。最终还是有人,环境才活。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感应道交。人不来,拳即废。没有你,我不在,最终还是人。人要相互倚重,拳要相互呼应。做人比练拳难,让你非我弱,得志莫离群。难平的是一口气,可练拳却不能赌气练,极其伤身。坏情绪产生毒素,伴血而走,流害无穷,切记。不好的东西,一定不能运化,越化越糟。好的东西,则要常练。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拳不练,则气不走,一潭死水。学东西也是,不能死板,但要踏实。你不懂的,就要学到懂。你不明的,就要求到会。自己提升的关键在哪里?一门深入,后而触类旁通,最后在证回来。有时候,功夫在拳外,东西在江湖。在某一领域,精耕细作,你就是行家。练拳,诸法归一,万拳空相,没有适可而止的事儿。
探膀,古太极拳术语。意为,延伸膀位,以求放长。拳经云,弓脊开背,斜方卸膀,探引其臂,螺旋走架。掤劲,不是短劲,是长劲。真正放长,必须探膀。很多人练拳,以为是放长,其实伸胳膊的多。探的是膀,不是肘,肘不能探,伸直胳膊打拳,那叫操。中节永要打弯儿,根节曲中求直。何为探?探有伸的意思,但伸不是探。探,必出自根节。伸,是哪里都行。根节在哪里?根节不在肩头,是肩胛骨。为何要卸甲开肋?就为了探膀。肩胛骨自己探不出去,结构所限,必须探膀,带动拉抻。膀是哪里?这里指,三角肌后侧部。北方武林,将膀子泛指整条手臂。打拳一动,先用膀带动肩胛骨。千万别一起手,就伸胳膊。梢节为中节服务,中节为根节服务,这样能出功力。练拳,就是拿梢练根,用根练本的,别本末倒置。思维模式,决定了动态。没缕清思路,不要盲从。膀,不是根节,但能带动根节,根节在后头。程度不同,东西档次不同,高手可将根节位移,练至命门。但能将根节练至脚跟的,几百年也出不来一个,方法失传所致。看人打拳,别看前脸儿,看后头。有没有东西,不在前头。前头再花哨,没用。能探膀,即能隆背。能隆背,就可抱丹。拳就练连锁反应,形成动力链条,劲路由此产生。探膀,为了放长,而放长为了螺旋。为何要沉肩?这句话没说完,是探膀沉肩。原地沉不下去的,还伤了肩。
探膀,能出余地,拓展空间,肩才能沉。空间越大,沉得越深,掤劲就会越强。打拳,别先动梢,先动身上。沉气坐胯,涌动脊柱,开肋隆背,卸甲探膀。没这些活儿,拳就会空洞。练拳规矩大,别浮躁。练得到位,用的时候,就自动化了。结构好的,占绝对优势。练是一码事儿,打又是另一码事儿。练法定要先上身,才可打的不假思索。谁为主,谁为辅,要搞明白。怎么动是学文。能动出功夫来的,不是一般人。为何有些人能学啥像啥?就是他会动。探膀要慢,练功不在于快慢,在乎带上东西没有,空转浪费时间。老话讲,立定脊,慢探膀。探膀,是长劲,劲来自后面,光伸胳膊没用。劲路走螺旋,还能探膀,东西就不一样了。打个比方,单鞭是单向螺旋。若不探膀,能抻一尺。若会探膀,能多出半尺。大筋强度会极强悍。探膀是绞筋的基础。不用蛮力,结构决定档次。会动态结构的人,不用蛮力。初学,意贵远,形也要大。探膀,能出大形。你以为,还差半尺,突然就到了,关键时刻,差一点,就没了。真形是什么?看着平常,可一旦施展开了,形态声势骇人,不似人间气象。人被惊了,是因为出乎意料。预料当中的,没有新意。探膀和掖胯不同,脚站在地下时,无法延长,就要调整胯位,拉抻腿筋和腹股沟韧带。人往上走,拳要挺拔。探膀,使臂力浑厚,棉沉。身体整束,脊背坚实。这正是,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它是拳术至高境界,“周身无处不弹簧”,练成后功夫超群出众
太极浮屠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武者,天不怕,地不惧。人要敬畏,但绝不畏惧。练拳,不必名满天下,只求为心无愧。努力,可以没有结果。可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没有人逼人,唯有自己激励,奋发图强。拳可以走小,但劲不能狭隘。心里敞亮了,拳就怎么打都行,海阔天空的。有形有意,都是假,拳到无心始为真。行住坐卧,皆不离道;起承转合,无处不拳。止于一处,安忍不动,是桩。静虑深密,无处不在,是拳。求功者,强;求道者,至强。细节中有门道;转关之处存神奇。拳,不必出多少圈。打好了,一圈足矣。圆通的是拳法,直截了当的,也是拳法。适用于万物,则堪为经典。拳,打就打的,豪气云天。武,练就练的,君临天下。天有意,人有情,拳亦有魂。武道,是一种精神。它是什么,无妨。怎么练出来的,很重要。能说,不如能练。能练,不如能悟。能悟,不如一门深入。所谓,八百山路通巅峰。练拳,先要贯通。通什么?想明白了,叫意通。动的有理,是身通。大江东去,是气通。暗流涌动,是劲通。无来无去,时空通。大地平沉,道行通。正是,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又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震动云遮天。
周身无处不弹簧,拳术谚语。意为,浑身皆可发力,犹如弹簧,也称为弹簧劲。弹簧有什么?弹性。练拳,必须练出弹簧劲。这种劲,不唯太极拳独有,但太极拳发力,尤为注重。弹簧劲,形如抖动,一抖即出,触着即崩,犹如枪花锦簇。打起来,非常抢眼。为何练弹簧劲?为了达到周身无处不弹簧境界。不仅拳可攻人,周身各处,亦可攻人。都说,双拳难敌四手。我说,周身皆可成拳。一拳两手,不叫拳;三脚四腿,不为武。老话讲,挨着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弹簧。铺天盖地,才是拳;四通八达,方为功。扑上去,别犹豫,上中下,三路并攻,一举拿下。周身遍布弹簧劲,不思而发,不虑而做。我为周身,周身为我。弹簧劲怎么练?不能一上来就练抖发,这样练不出来。抻筋拔骨,是基本功,不提了。周身无处不弹簧,重要的一步,就是练鼔荡!何为鼔荡?所谓,空山擂鼓,激荡其声。鼔的是气,荡的是劲。打个比方,用麻袋罩住一个活物,挣扎欲脱出时的动态,类似鼔荡。动的不是麻袋,是里面。练拳,就练鼔荡。来去自由,反复磨荡。
周身能做到,无处不弹簧,打拳,就要鼔荡。从哪里鼔荡?就是脊柱。用筷子,搅和过芝麻酱吧,脊柱好比筷子,碗就好比体腔,脊柱搅动腔体,腾出内膜,方为鼔荡真意。鼔荡是,周身弹簧劲的根基。碎形结构,基础也是鼔荡。目的就一个,把全身练成无数弹簧。弹簧劲,出自抖脊,发力的根本所在。周身无处不弹簧,也叫触点反弹。弹簧劲,是掤劲的极变。要发劲,就要崩弹。要化劲,就要沾粘。松是什么?不松何以崩弹。过手,间不容发。没有时间,失去空间,可照样能发力。这就是,周身弹簧劲的目的。有目的,才会有结果。练周身弹簧劲,鼔荡固然重要,随机而发则更关键。弹簧劲,不是零断劲。弹簧劲是活劲,零断劲是绝劲。练拳不能大意,有时候要使些小性儿。拐弯抹角,勾槽觅缝儿的细活儿,得懂得二三;大刀阔斧,气势凌人的霸气,也要晓得七八。古人是,事儿不做绝,但拳下难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都想笑傲江湖,可江湖只有一个,高手层出不穷,永远没有笑到最后之人。风起云涌之中,必藏波谲云诡。晴空万里之间,也会旱地炸雷。陡然而发,只求刹那解决;出手无情,只因攻到极致。随触必弹,断然不留后手;一线生机,它日艳阳高照。这正是,活者活,觉者觉,天地好似一大囊。人说,周身无处不弹簧;我说,人间难觅痴拳人。生为人杰,当自傲;死亦鬼雄,战丰都。
太极拳成就的关键步骤,“触机”,为你深度解读
太极浮屠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天大地高,地雄,拳深,人居其中。海阔天空,道法自然。练拳,就要在平时处,做出不寻常。勇猛精进,方不负此生。江湖为何令人神往?两个字,痛快!可以按自己的风格办事,又可在苍山洱海之间,依从于自己的心。何为拳,心境!为境所转,是功夫不深厚。能转过弯来,角度变了,境界就变了,从此眼界开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人,多毁在自傲,但会成就于知不足。知不足,与不知足,是两码事。人,重在看清自己,贵于尊重他人。拳,不争一时直短长,在乎千秋万载之功业。你不忍,就不成。太极拳,哲拳!不是因为它能打,是因为它告诉了你,怎么做才对。正所谓,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又说是,若我了无牵挂,与你浪迹天涯。情,不是拳。但是拳,能使你动容。怎么走,怎么是,叫顺,怎么都不是,叫逆。顺逆,本就是拳法。
触机,一触即发的机会。机会是什么?条件具足时刻,即为机会。形势随时变动,机会难以捕捉,稍纵即逝。于你有利的,即是机会。很多人,不是看不出来,是没能力捕捉。功力是基础。判断,至关重要。太极拳的触机在哪里?梢节。不要轻视梢节。不用力,不代表不重要。梢节,是触机之处。练拳为何要轻?练触觉。轻轻运行,默默停止。都说,太极拳听劲厉害。可听什么?就是触机。接触,听出机会。你的机会,就是对方的破绽。练太极拳,最基本有三,无凹凸,无断续,无缺陷,这个是什么?就是圆。能借到力的,是圆。触击,先要轻,后要听。怎么听?用心听,用身感受。一听,有无顶抗。对方抗你,就是触机,立马捋走,必拔其根。二听,掤力不足,听出不足处,也是触击,立刻攻进去,一鼓作气,拆了他。太极拳精华,在于听劲,能听出东西来,就能把握触机。机会需要辨别,应该掤的就掤,需要捋的就捋。它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乱。松,能练出体感。轻,能培养灵敏。触机,是听出来的机会。机会,不会说话。要在你来我往中,辨别出来。目的,就一个,找到薄弱环节,抓住机会。知道了目的,练法也就明确了。
练拳为何要,轻,慢,圆,均,这四步功夫?先消除自身破绽。找到触机之前,要处理好自己。打个比方,比如俩人搭手,你搭我,我搭你。搭手不是技击,拿搭手去技击,必败无疑。搭手何用?双方在练听劲,找触机。搭手是训练法,不是技击术。搭手,极具价值,要好好练。用手触觉,用身感触,用心分辨,这是道上的东西。不会搭手,是没拿到太极拳精要。一个人练拳,是知己,两个人搭手,是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待。触机,如虫之触角。一个高手可在接触瞬间,辨别大量信息,诸如:轻重,长短,角度,大小,刚柔,劲路,动态,缺陷等。功夫,就是一搭手,了然不惑,一览无余。触机不好练,但是道儿上的东西。练好触机,会让你受益终生。任何招式,都会有触机。好练是手上,难练是触机。后背的触机,是最后一关。不见不闻,觉险而避之,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都是人,他行,你也行,就看谁下的功夫大,方法对。触机稍纵即逝,但有心者可居之。相传,杨露禅第三次下陈家沟,陈长兴打眼一看,就知道了,让露禅着意练,听背劲,就是练背上触机。背不像手,结构好出,触机难练。那时候不像现在,经常有背后偷袭者。一次,露禅钓鱼,有二人悄然而至,欲背后突击,手猛力到之际,露禅触机勃发,背部一隆,首一叩,同时将二人抛入河中。触机,从轻中求来,去往神明之处。有道是,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