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的核心标准必须是“以人为本”

01-07 生活常识 投稿:眼热
“好课”的核心标准必须是“以人为本”

问题的提出

一、有些教师讲课讲得很清楚很详细,面面俱到,学生爱听,学生根本不用怎么思考,只要认真做笔记,对着本子,对号入座就可以了,没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生本”理念,并且提倡科学探究,这样的课就不能算是“好课”了。

二、以“填鸭式”教出来的学生,在遇到同样的题目,可能做题还可以凑合做出来,有时候不会做时甚至是拼凑出答案,做题时也很少去进行思考,只要遇到题目稍微变了一下,或者只是换了另外一种问法就不会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很多缺乏思维能力,缺乏运用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来播放视频,一节课视频播放就用了接近30分钟,整节课学生很活跃,甚至有些激动。看视频学生当然喜欢,但这样一节课时间基本差不多了,学生的情绪也很难平静下来,教师哪有什么时间和学生一起探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啊。

个人认为一节好课必须是:师生有效的共同参与中实现“教学相长”,即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都有提高。

学生层面

一、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意义

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的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这是一节好课的基础。

二、看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浮光投影,浅尝即止,还是潜心钻研,情动意发?

所以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只是少数优秀生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课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三、看学生的交流状态

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他能与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老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当他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反之,课堂上视书本为“圣经”,把教师的话当作是“金科玉律”,学生“唯书”是从,“唯师”是从,这样的课就不能算是好课。

四、看学生的达成状态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如果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五、看课堂的生成性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六、看课堂的常态性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有些教师为上公开课,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甚至借班上课,经过演练之后才上的所谓“公开课”。我们教师应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

因此,在平时每节课,我们都应该非常认真地来备课,不管是否有人来听课,都应该认真对待。不管是谁坐在我们的教室里,哪怕是校长、主任,我们都要旁若无人,我们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在平时都能上的课。

七、看课堂是否真实

每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教师层面

一、 要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村”的意识

1.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当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校、班级、学生这些因素,不能搞“零式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感受。

2. 无视文本、过分发挥,也不是好课。我们提倡创造性使用课本,但是创造性也是有限度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视文本内容,甚至于曲解文本内容,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是眉飞色舞,而学生则是一头雾水,甚至不知道学了什么,这样的课,也不是好课。

二、教师应当是教学中平等的参与者,但更是首席参与者

1. 学生处于教师被动、控制状态之下进行的学习,这样的课不能算是好课。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成功感应当是通过学生的成功感来折射出来的,或者是解决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是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是与他人进行的收获体验的交流,总之,学生只要是感觉到自己学到了东西,就是一种成功。

2. 盲目无序、随意讲述的课要摒弃,要提倡有特色、有创新、有突破的课。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的参与者,但更是首席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1)处理好“用教材教”与“脱离文本”的矛盾。在教学中,学生会因为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同而发表不同的意见,但是这样的内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得到的,教师要做好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要多样化,因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也会因为切入点的不同而不同。

(2)处理好“气氛活跃”与学生“守秩序”的矛盾。在教学中,学生个性得到表现,创造性得到解放,课堂氛围可谓是异常活跃,但是这必须是以学生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而且学生还得遵守教学的秩序,因此,不能为了课堂活跃而无视课堂秩序,也不能因为要课堂秩序而限制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自主探究与课时任务的矛盾。在教学中并非课课都得“自主、合作、探究”,应当根据学习内容正确对待,应当讲的内容要大胆去讲,应当让学生自己学习的就要认真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不足,并与学生一起去学习。

三、要有问题意识,主张以问题来带动教学

有结果无过程的学习、有学习无思考的学习、重视讲授而轻视创新的课堂,都不是好课堂。在教学中,我们提倡通过问题来带动教学,并不是说要让学生回答多少个问题,而是让问题走进文本,在“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发现与创新”。同时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不能太过肤浅、琐碎,教师要追求问题意识,要提高问题的价值,尤其是进行探究式问题设计的时候,不能防止“应景式问题”。

四、在教学中要有追求效率意识

1.精当的目标,精选的内容,精心的设计。

(1)精当的目标就是要具备几个功能――定向功能,强化激励功能,适应功能,评价功能;符合几项要求――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

(2)精选的内容。如何精选内容呢?抓住主要内容:指向“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目标的内容,这在“长课文短教”、“深课文浅教”、“多篇课文组合教”的策略运用中,尤其重要。挖掘独特内容:挖掘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效果的内容。不放过深奥之处。充分发挥讲授法的积极作用,对于较重要而又难懂之处,教师要做精细讲解。讲解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3)精心的设计。比如,精心选择切入点――从题目入手(另拟题目法,添加题目法,加修饰成分);从概括入手;从复述入手;从关键句入手等。

2.民主的气氛,生活的气息,创新的气魄。

(1)民主的气氛。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要敞开心扉,倾听接纳,坦诚相待。学生要人人参与,表现个性,展示创造性。师生之间最终达到共识、共进、共发展的境界。

(2)生活的气息。所谓生活的气息,就是杜威的观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就是陶行知的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些都强调了教学与生活的重要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够走近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放、勇于竞争、敢于负责、善于合作的人生态度。

(3)创新的气魄。高中课程标准制定了专门的“发现创新”的条款:“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有所发现和创新”。我们的教学就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那么,“创造性人格”的特征是什么呢?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得出的结论是: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对事物深究的强烈动机;善于观察,知识面广;工作追求准确而严格;有丰富的想象力;富有幽默感;意志品质出众,能长时间专注于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标签: # 学生 # 教师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