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不懂这一点,你只会被拉黑
文 | 雪糕
人与人之间相处,贵在一种默契。
前两天朋友小维跟我吐槽了一件事。
她说自己前不久逛书店时认识了一个小哥哥,两人阅读品味相近,聊得也很愉快,还互相加了微信。
小维原本以为她跟小哥哥会有进一步发展,心里暗自高兴,但是没过多久,小哥哥突然莫名其妙不理她了。
虽然有点遗憾,但也没办法,这个邂逅的小插曲就这么翻篇了。
谁知道这事儿不知怎的传到了一个好事的同事那里,他专门发微信问小维,为啥小哥哥不跟她联系了。
小维勉强回了一句:“可能最近比较忙吧,没事啊,随缘就好。”言下之意,就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这个事儿可以就此结束了。
可同事还在纠缠这个话题,“忙只是借口而已吧,说不定他就是想撩撩你就走。”说了一大堆,好像故意揭人家伤口似的,搞得小维很尴尬,也挺生气,就索性不再回复他了。
类似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
小维说,办公室其他几个跟他接触过的同事都有这种困扰:他总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一点都不顾别人的感受。
有些话明明不想多说,有些话题明明打算结束,明眼人一看就会知趣地打住,只有他还在那里喋喋不休,非要把场面搅得很尴尬、让大家都不开心才肯罢休,然而他却一点都不自知。
大家都很反感他。如果不是碍于同事的情面,想着每天上班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好把关系搞得太僵,很多人早就把他拉黑了。
这种缺乏界限感的表现,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
人与人之间相处,贵在一种默契:
有些话你不想说,我也就不多问;有些话我没说,但你懂我的不说,所以你感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不想被别人知道,更不想被追问、被拆穿;如果你不知趣地一直穷追不舍,仿佛想要窥探别人的秘密或者揭开别人的伤口,那样只会惹人嫌弃。
与人相处,懂得适时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越界,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尊重。
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段小插曲让我印象很深。
德善高三分班后的新同桌,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班长,但是患有癫痫症,经常毫无征兆地发病,一发病就会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浑身抽搐。
有一次她又突然在教室里发病,德善发现了马上采取急救措施,还让同学把门都关上,防止被人看到。
班长在医务室醒来之后,心里很担忧,因为她害怕同学们都看到她发病时可怕的样子,会因此嘲笑她。
回到教室时,她一直很紧张,畏畏缩缩不敢走到座位。这时德善白了个眼,大声叫她:“喂,还不快点过来吃饭!”还是以往那种对她很不客气的态度。
她坐下吃饭后,德善和朋友还争抢她的便当,然后说说笑笑,谁也不提刚才的事,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时班长终于明白,其实大家都知道,也都看到了,但是谁也不说、谁也不问,就是给予她最大的尊重,于是她露出了放松下来的笑容。
在那种时候,哪怕是一句'你好些了吗'或者一个同情的眼神,都是多余,都在刺激她敏感的神经。相反,德善和同学的做法,既让班长保住了自尊,也使她感受到同学的温暖。
这就是一种得体的界限感,大家都很默契地站在那条分界线之外,看破,但不戳破,小心地守护那个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不只是普通朋友,关系亲密的朋友之间相处,也应该学会把握这种界限感。
我曾经见证一对多年的闺蜜,因为日积月累的越界行为而关系破裂。
小 A 和小 B 是我高中时候的朋友,她俩从初中开始就是好闺蜜,经常形影不离。
后来小 B 谈了男朋友,把更多的时间拿来谈恋爱,和小 A 的相处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小 A 经常以各种方式“入侵”到小 B 和男朋友的感情生活中。
比如,她经常向小 B 打听她和男朋友的交往细节,并时不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逢年过节时总来问男朋友有没有给小 B 发红包送礼物,发了多少红包,送了什么牌子的礼物,如果不够贵重,就说人家小气。
每次小 B 和男朋友有个小吵小闹的,她总会第一时间来关心闺蜜,骂这个男生太直男,居然跟女朋友吵架,顺便列举了一堆他的缺点。
一开始,小 B 觉得小 A 只是作为闺蜜关心她,担心她被骗,久而久之,就有点不堪其扰,觉得她过度干涉自己的感情了,很不自由。
特别是有时候她只是跟男朋友斗斗气而已,彼此还是很相爱的,小 A 却每次都要骂她男朋友,仿佛他就是一个渣男,这样让小 B 觉得自己再跟他和好,自己就是个傻子。
到后来,小 B 就开始刻意疏远小 A 。小 A 发现了,气呼呼跑来跟我说小 B 见色忘友,一点都不懂她的关心。
感情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是苦是甜,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有的人甚至乐在其中,甘之如饴。
别人可以适当地提提建议,但是,如果过度地干预他人的感情,以自己的标准和喜好来做评价,只会让人产生反感心理。
就算是好闺蜜一般的亲密关系,也应当适时地保持距离,学会把握界限感,毕竟,这是别人的私事,我们只能顺其自然,无权过度干涉。
很多时候,我们和别人相处,不是不懂如何与人亲近,而是不懂如何保持一段恰到好处的距离。
太远,让人觉得冷漠,不好相处;太近,则让人觉得逼得紧,被侵犯了自由空间。
就像那个寓言故事里,风和太阳打赌谁会先让行人先脱掉外套一样。
风使劲儿地吹,狂风猎猎,寒冷刺骨,行人不仅没有脱掉外套,反而裹紧了自己。
太阳则很自然地照着,不慌不忙,渐渐地行人感受到了温暖,开始出汗,一会儿就把外套脱了下来。
人与人之间相处也该如此,不要做那个只会步步紧逼的狂风,而是像温暖的太阳一样,恰到好处地陪伴着。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把握好这种界限感,在人际交往中,成为那个使人如沐春风的人。
作者:雪糕,一个喜欢看书写字的女文青。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看书有道(ID:iikanshu),每晚用动人的文字,陪你把生活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