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诺防线是怎样炼成的

01-06 生活常识 投稿:用情深至到无情
马奇诺防线是怎样炼成的

为什么要修马奇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光棍节那天德国人在一节火车车厢里签署了停战协定并宣告战败投降。

按说这时候法国人应该欢天喜地,然而清点一下战果,实在是笑不出来。

首先是人口,在这场战争中法国总共伤亡了500万人,德国则是700万人。单就数字来看,法国似乎略占优势,但实际上当时德国国内还有6000万人口,而法国只剩不到4000万,基数小,没办法。更郁闷的是,德国人造小人儿的积极性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都要比法国高得多,这从人口出生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其次是经济,法国北部有十多个省份被德国人像种地一样给犁了一遍,而那刚好是他的工业中心,两万多家工厂灰飞烟灭,五千多公里铁路支离破碎。反观德国,虽然是战败国,但仗都是在别人家打的,德国本土压根儿没受什么影响。

如此惨胜,怎能叫人不咬牙切齿?于是法国人打算趁着谈条件的时候来个狮子大开口。我们称其为“趁你病,要你命”计划,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德国需要统一吗?不需要吧,最好回到中世纪,给我分裂成诸侯割据状态;

第二,德国需要工业吗?不需要吧,最好把工业区都交给我来统治;

第三,德国需要钱吗?貌似也不需要吧,最好都给我,我帮你们花。

法国人以为英美两国一定会支持他,毕竟是一块儿扛过枪的兄弟,可是他完全想错了。

英国人讨厌德国人,但,更讨厌法国人。英法战争是世界上打得最久的战争,总共116年,更何况法国还出了个拿破仑,其所造成的恐怖记忆一点也不比德国差。英国人的政治策略叫“大陆均势”原则,就是谁也别玩的太过分。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既然德国已经战败,那么应该尽可能帮助德国保存实力,以此制衡法国。

那美国人呢?人家玩的是“光荣孤立”政策,恨不得你们欧洲打成一锅粥呢。于是法国人这回可窘了,表面上是几个战胜国挤兑战败国,实际上是所有人合伙挤兑他。

经过几个月的唇枪舌剑,法国战果如下:

不是要地盘吗?给!阿尔萨斯给你,洛林给你,萨尔也给你,萨尔可是德国第二大工业区,这下满意了吧?

不是还要钱吗?给!两千亿马克够花吗?光数零就能数半天,偷着乐去吧。

可问题是,萨尔只能给你十五年,到期后咱们来个全民公投,看看它应该归谁所有。至于那两千亿马克嘛,嘿嘿嘿,你觉得德国现在像是有钱给的样子吗?

法国人一下子懵逼了,这样下去不仅讨不到便宜,反而明确树立了一个敌人,德国人那么记仇,万一哪天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修建一个大型防御工事的计划不得不被提上了日程。

马奇诺到底有多厉害?

关于马奇诺应该建在哪,其实也是有争议的。

按说法国最应该优先保护的是自己的工业区,就在法国东北部,但是,聪明的法国人凡事都要玩个心眼儿。东北是煤钢工业重地没错,但同时也是与荷兰、比利时的接壤之处,这俩国家可是英国的心头肉,如果我们刻意放着这地方不管,而去加强其他地方的防御,那么下次德国人发难就很可能选择从此处进攻,到时候再把英国人拖入战群也就顺理成章了。

于是,诺曼底被建在了莱茵兰。

我估计想出这个计划的人,甭管是霞飞还是贝当,肯定会被自己的聪明才智所震撼,笑得合不拢腿。可问题又来了,德国人哪次按套路出过牌你们心里真的没点数吗?

好吧不管了,就是它了。莱茵兰就在莱茵河附近,是德法之间唯一的天然屏障,虽说在现代化战争中,一条大河波浪再宽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总比一马平川好。按照凡尔塞和约规定,这片地区沿河两岸五十公里之内都是非军事区,靠近法国的一边是西岸,正好可作为进攻德国的桥头堡,或者防御阵线。1930年,在时任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大力推动下,由法国国会拨款,这项超级有名的防线正式破土动工了。

正牌的马奇诺防线是从1930年到1935年间,由地中海一直修到法国中部阿登森林的那一部分,全长近400公里,耗资三十亿法郎,土石方工程量超过一千二百万立方米,由数千个钢筋混凝土碉堡、炮台、暸望塔以及数百公里铁路、地铁组成,此外还有大量弹药库、医疗站、电站、指挥部、补给站、隐蔽所、地雷区、反坦克障碍物,这么说吧,凡是你能想到的防御设施这里都有。如果你打算用“固若金汤”来形容它,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而且还有忽略了其攻击力之嫌。马奇诺最大的堡垒里驻扎了将近两个营的兵力,并且拥有重炮和机枪。现在的人们可能无法想象,这家伙到底给当时的德国人带来了多大压力。据说1934年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曾找到国内最顶尖的军火制造商克虏伯,要求他尽快制造出一种能够击破马奇诺要塞的巨炮。克虏伯接下了这个订单,并且很快作出计划:这门炮需要有专门设计的穿甲钻地弹,口径八百毫米,每枚炮弹重达七吨,巨炮本身更是无与伦比的雄伟,重达一千四百吨,平常要有四千多人伺候它,战时每天最多也只能发射十来枚炮弹。

难怪九头蛇宁可研究超能力也不愿意做这玩意儿呢。8年后,这门名叫“古斯塔夫”的超级巨炮还真给做出来了,可是大家都知道,那会儿法国早就投降了,那么马奇诺到底是怎样被攻克的呢?

马奇诺是怎么悲剧的?

1940年,德军准备对法国动手了,但是摆在眼前的马奇诺还真是个问题,有人说咱们不如还从比利时那边进攻吧,上次咱就是这么干的,好使。

但是希特勒不同意,毕竟是在美泉宫楼下摆过地摊卖过画的人,好歹有点艺术创作者的孤傲,前人用过的套路咱不能用,你们给我另想办法。结果,一位名为曼施坦因的年轻将领提出方案,叫希特勒眼前一亮。

阿登森林战役就此打响。

这个地方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法国人以为德军根本不可能通过这里,所以连最基本的防御部队都没安排,他们还以为就算德军真的打算从这发动进攻,那么刚好可以跟比利时联手,来个前后夹攻,求之而不得。

显然他们太看得起比利时了。

1940年5月10日,德军从南到北分作三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直扑法国东北部,也就是按照法国人的思路去给他们一个惊喜,假装真的要进攻荷兰和比利时;第二集团军直面马奇诺防线,让法国人以为德军真的被挡在了莱茵河彼岸,这是第二个惊喜;第三集团军则突袭阿登森林,后来被称为“沙漠之狐”、“帝国之鹰”的隆美尔,此时就是这支部队里的一个师长。

法国人收到两个惊喜可乐坏了,屁颠屁颠带着英军和比利时军队总计三百万人跑到东北去等着,计划要跟德国打一场持久战,耗死这帮德国笨蛋。然而,人家只用了两天就突破了阿登森林,将法国防线切成两段,并且成功截断了那三百万联军的后路,那些人一路溃败最后跑到海边,于是才有了我们熟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不久,法军主力尽丧,首都巴黎也被德军占领,而马奇诺防线还在顽强抵抗。用“顽强”两个字似乎有点委屈它,毕竟还有数十万军队驻扎在此,粮食弹药也应有尽有,但是没过几天它还是投降了。不要怪法军没毅力,关键是马奇诺的所有防御性武器都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开火,也就是德国方向,但此刻德军主力全在屁股后头,所以,不投降显得有点没理智。

数日之后,德法再一次签署了停战协议,根据希特勒的安排,地点仍然是那节火车车厢。

标签: # 德国 # 法国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