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养虾“关键”环节与细节管理,重在“防”与“控”!
广 · 告
关键环节一:放苗前的清塘与消毒
养完一批虾后,淤积了大量的污泥和有机物(残饵、粪便和生物尸体),这些有机质腐烂后,不仅消耗溶解氧,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而且为多种病原体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同时,近年对虾养殖面临气候多变、水源污染、病害复杂等问题。因此,在放苗前,必须对虾塘进行彻底清塘、消除隐患,把好成功养殖的第一关。根据以往总结经历,清塘具体操作如下:
1.晒塘、清淤
每批虾收完后,先将水排干,暴晒至池底表面干硬,再把池底的污染物搬出塘外,接着填上一次5~10厘米厚的高岭土或细砂。若在雨季,则可用人工高压枪冲洗以去除池底污泥,冲至水不发黑,无臭味。最后修整堤坝、堵塞漏洞。
2.除杂、杀虫、水体消毒
纳入20厘米水,泼洒相关药品(详情见公众号商城),清除杂鱼野虾,之后排干水。
3. 抑杀蓝藻,控制弧菌源头
蓝藻与细菌一样具有原核和分裂繁殖的特征,曾一度被称为蓝细菌,在蓝藻细胞壁外有个胶质层,在胶质层内外生存着一些与蓝藻共生的细菌,其中不乏有弧菌。而蓝藻爆发是引起弧菌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在养虾过程中,控制蓝藻比控制弧菌重要。
4. 降解残毒,生物净化水质
在进行完上述步骤后隔一天,上午泼洒解毒药品+腐殖酸钠,来降解塘底毒性,消除养殖隐患。中午再用EM菌+补充维生素药品+培养藻类药品全池泼洒来分解生物尸体,优先建立有益微生物种群,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关键环节二:肥水与追肥合理掌控
肥水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管理得好有益于养殖成功,管理不好则会导致失败。养虾一方面需要肥水,否则水太瘦或者藻类大量死亡就容易缺氧,另一方面肥水如果掌握不好也容易缺氧,浓水晚上缺氧甚至比瘦水更严重。
肥水与追肥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水体有益藻类的生长,维护水质稳定、水体溶氧充足,而藻类生长与天气、肥料、增氧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藻类每天都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向好的方面变化和向坏的方面变化,所谓坏的变化是指水色太浓或太淡;透明度太低或太高,PH值超过9.0或低于7.6,以及藻类大量老化死亡、水体混浊等。这些坏的变化虽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最终都造成溶解氧降低,引起对虾应激,导致底质、水质恶化,最后导致虾发病死亡。因此,养虾肥水是有讲究的,如果弄不清肥水原理及利弊,管理不到点上,肥水反而起反作用。
肥水首先要建立优良的水色及稳定的藻相,首次肥水的水色一般都是优良水色,不良水色一般都是发生在养虾的中后期,即使最早出现也是在放虾苗之后,放虾苗之前很少出现不良水色。另一方面,施肥次数越多,肥水时间越长,培育出来的藻相越稳定,而稳定的藻相一旦建立就不容易改变,包括消毒及中小程度的恶劣天气也不容易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只要按照这两点来肥水,就能够获得好的水色和稳定藻相。
【肥水培藻困难的原因】
(1)PH偏低或偏高
(2)重金属超标或农药残留
(3)亚硝酸盐偏高
(4)水源缺乏天然藻种(如纯井水或地下水)
(5)水体水蛛过多
(6)池水硬度偏低
(7)水体混浊,透明度低
(8)无机肥(尤其是磷肥)使用较多,造成底部结板
(9)塘底滋生青苔、泥皮、丝状藻
(10)进水后有水母(海蜇)
(11)进水后发现有夜光藻、夜光菌、夜光虫
来源:湖润虾蟹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