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基本知识总结

01-06 生活常识 投稿:良人未归
翻译理论基本知识总结

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影响及其评析

  在中国,奈达的翻译理论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也最大。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1914---),美国人,早年师丛著名的教授弗里斯(Charles C.Fries)和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并与1943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供职与美国圣经协会,终生从事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的研究,著作等身,是公认的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他的理论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这个名称的前身是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后来为避免误解,改为功能对等。先分析一下为什么要把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呢?奈达对动态对等下了如是的定义:“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Nida Taber,1969)在这一定义中,“切近是指切近原语信息”;“自然”是指译语中的表达方式;“对等”把上述两者结合起来,是对等语(equivalent),而不是同一语(identity).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强调的是信息对等,而不是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由这一定义可见,奈达突出了翻译中“内容为主,形式为次”的思想。奈达的这一思想,引起了不少误解。认为翻译只翻译内容,不必要顾及语言的表达形式,因此,各种各样的自由译都被冠以“动态对等”。所以奈达后来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论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等》(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Bible Translation)一书中,把“动态对等”的名称改为“功能对等”。对于功能对等,奈达又作出了很多的补充,首先对“信息”作了进一步的界定,声明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而且也包括语言形式。他认为“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不但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奈达认为如果形式不得不改变,也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直译会导致意义上的错误;(2)引入外来语形成语义空白(semantic zero),读者有可能自己填入错误的意义;(3)形式对应引起严重的意义晦涩;(4)形式对应引起作者原意所没有的歧义;(5)形式对应违反译入语的语法或文体规范。要取得功能对等(奈达指的对等是大致对等),就必须弄清何为功能对等。他把功能分为以下九类,即表现功能(EXPRESSIVE)\认识功能(COGNITIVE)\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IMPERATIVE)、行为功能(PERFORMATIVE)、情感功能(EMOTIVE)、审美功能(AESTHETIC)和自我解释功能(metaLINGUAL)。译文在这些功能上与原作对等,那么怎样才算对等呢?奈达认为回答这一问题不只是局限在文字本身,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传统上,人们总是将客观的语篇作为判断译文对错优劣的依据。但奈达一下子把大权从语篇手中抢过来,交给了读者。这一转手马上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为当时几乎陷入绝境的翻译研究打开了眼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一下子柳暗花明。奈达大胆地提出了翻译要达到的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理反映的对等。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反应是否和原文和原文在原文读者心理反应相似(非相等)才是奈达所关注的。而要考虑读者的心理反应,就不能只看文字,还要看文字产生的环境,,要看读者的生存环境。这样,文化、社会、心理等等因素一下子都被包括近来了。

奈达的翻译理论,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奈达,到比克曼和卡洛,再到拉森,他们的翻译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比克曼、卡洛和拉森显然是继承了奈达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

对奈达的理论,有人认为他给读者的自由度太大:为了达到原文读者心理反应和译文读者心理反应相似,不惜“改变、调整、删节”原文,结果原文中一些有意义的形式都在追求功能对等的过程中消失了。而且,心理反应也很难测量,不仅不同文化间的人对同一语言表达法回有不同反应,同一语言文化内的人们对同一语言符号也回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有人认为他的方法用语宣传广告类的语篇尚可,但不易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导。不同的人对他的理论会有不同的评价。有的评价有失公允,但有的评价似有一定道理。我个人以为对奈达的理论既不可神圣化,也不易贬的一无是处。在我们明白了个方面对奈达的评价后,我们对他的理论回有一个更加确切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对奈达的批评都不同程度地修改了我们对奈达理论的理解,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但我们并不应该放弃功能对等理论。尽管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存在着某些不足,然而总的方向仍然是正确的。

 

  彼得。纽马克和他的贡献

英国翻译教育家和理论家。他在翻译理论方面的贡献比不上奈达。在翻译理论殿堂里,其人也不如奈达等人重要。但他的翻译理论易懂,成为大多数翻译学老师推荐的必读之书。一个从事翻译实践的人,如果不想过多的涉猎理论而只想充实一下与实践有关的理论知识,那么可以不读奈达,但却应该读纽马克。他的《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更是每一个翻译专业的学生都知道的。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他的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的区分(semantic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以及他对语篇类别的仔细区分。下面对他的这一理论做一简要概述。传统上对翻译的讨论总是跳不出直译和意译这个两元框架。而且这种思维基本上是以语篇为基准,很少将翻译的目的、读者的情况、语篇的类别考虑进去。纽马克感到两元模式束缚了译者。所以他创立了一个多元模式。其中,有八个供选择的方法:

SL emphasis(强调原语):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 literary translation , faithful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TL emphasis(强调译入语):adaptation, free translation, idomatic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anslation.

在这八种方法中,最后的两种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其核心。前四种方法强调的都是原语,只是程度不同。逐字翻译的方法离原文最近。直译法比前者要自由些,但不如忠实翻译自由。而忠实翻译又没有语义翻译自由。但即便是语义翻译法也是强调原语,是强调原语的最后一道防线。再向前走一步,译者就跨入了强调译入语的范围。后四种强调的都是译入语,这四种译法不同于上四种的是译文译入语依归,强调的是译入语而不是源语。当然强调的程度不同。改写也算是一种翻译,但最自由,自由译法和习语译法则不如改写那么自由,交流译法是四种译法中严谨的一种。

上述8种译法的定义主要是根据彼得。纽马克在印欧语之间翻译的实践所下的,所以具体内容并不一定适合英汉间的翻译。然而这种分类法有期一定的优点:译者选择的范围多了,很多在两元框架中找不到的“安身立命”的译法,都可以在纽马克的这个模式中找到落脚点。当然,在实际翻译中,译者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译法与纽马克中的译法对号入座。译者没有必要去套用这个模式,但这个模式显然可以帮助译者开阔视野,无论译笔松紧,都能有所依据。在大多数情况下,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应该采取这个模式中的后两种: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纽马克的交流翻译大致相当于奈达的功能对等概念。语义翻译忠于的是原文语篇,交流翻译忠于的译文读者。纽马克对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都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有时要用语义翻译,有时要用交流翻译。因此将纽马克的这对概念与奈达的功能对等和形式对应(functional equivance vs. formal correspondence)相提并论显然是不对的。在奈达的理论框架中,功能对等是唯一正确的,形式对应是应该极力避免的。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模式中,语义翻译并不一定适合英汉翻译(因为纽马克的这一理论是基于他自己的翻译实践,即印欧语系的翻译)。也就是说,纽马克的基本模式虽然对英汉翻译有所启发,但在英汉翻译时其实际的可行性则会大打折扣。英汉翻译中交流翻译的方法仍然是主要的翻译方法。

 

  翻译其它理论总结

1.  What is translation?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作者的表达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2.  What do you think can make a good translator?

Everybody can translate, but not everybody can be a good translator. There is a problem of attitude and ability. If we want to be a good translator,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1)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compact language basis)

(2)  丰富的文化知识(rich cultural language)

(3)  熟悉翻译理论和常用技巧(a good translator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f translation)

(4)  熟悉各种工具书(a good translator should know how to use all kinds of dictionaries concerning translation)

  3. the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在翻译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时代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曾提出过不同的翻译标准: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早就提出了“信、达、雅”三字翻译标准(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

鲁迅曾提出“信与顺”(faithful and expressive)的翻译标准。他说:“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当然力求易解,二则是保存原作的丰姿。

我们今天通用的翻译标准是:准确(忠实)和通顺(流畅),实际上就是“信与达”翻版。

4.  译的三要素(thre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要了解翻译的规律,提高翻译质量,有必要知道翻译的原则(principle).我们认为翻译原则有三,即传意性、可接受性、相似性。这三个原则其实也可以称为翻译的三要素。传意性(meaning transference)即不失原意。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能否完全理解,译文是否能明白易懂。相似性(similarity):即译文应力求与原文相似。

5.  What is translationese(翻译腔)

尤金。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书中,也提到了这种现象。他专门造了一个词,叫做translationese。翻译症的主要特征为:文笔拙劣,即译出来的东西不自然、不流畅、生硬、晦涩、难懂、费解、甚至不知所云。这种现象并非由于译者文化水平低,协作能力差,而是由于翻译是受原文表达方式的影响和束缚,使译文不符合译文习惯和表达方式。

6.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奈达认为翻译过程可分为4 stages: analysis(分析)-----transfer(转换)-------restructuring(重组)------test(检验)

我认为,翻译的process还可以简单分为两步:理解(understanding)和表达(representation).理解是前提,表达是关键。

7.some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proposed by some famous people?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意即译文“忠实通顺”;严复的“信达雅”;严几道的“译须信达雅,文必夏殷周”;赵景琛的“宁错而勿顺,毋拗而仅信。”;鲁迅的“宁信而不顺”

8.  文学翻译的一些理论(some theori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矛盾说:“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傅雷提出了“神似说”(similarity):“以效果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朱生豪也提出了“保持原作之神韵”。他说:“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

  钱仲书提出“化境说”(sublimation):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的文字,既不能因语言文化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入得“化境”(the highest standard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sublimation’, when we translate literary works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it is not supposed to have farfetched trace becaus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t the same time ,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This can be called ‘sublimation’)

  许渊冲提出文学翻译要做到“意美、音美、形美”(“三美”说):(he advocated that literary translation should obey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the beauty of sense, the beauty of sound and the beauty of form.)

标签: # 对等 # 功能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