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金、水、木、火、土(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如下图:
五色(注):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心主血气,藏神,五行属火,充于脉,其华荣于面,开窍于舌,与小肠互为表里,色红,味苦,嗅焦;
肝主疏泄,藏魂,五行属木,充于筋,其华荣于爪,开窍于目,与胆互为表里,色青,味酸,嗅臊;
脾主运化,藏意,五行属土,充于肌,其华荣于唇,开窍于口,与胃互为表里,普格天气,色黄,味甘,嗅香;
肺主宣降,藏魄,五行属金,充于皮,其华荣于毛,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色白,味辛,嗅腥;
肾主精髓,藏志,五行属水,充于骨,其华荣于发,开窍于耳,与膀胱互为表里,色黑,味咸,嗅腐。
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
五色五谷与五脏
1、肝色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所以想要面色红润,不宜以素食为主。
2、心色赤:宜食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3、肺色白:宜食麦、羊肉、杏、韭;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牛奶一类。
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
5、肾色黑:宜食肌肉、桃、葱;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五季与五脏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夏季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兴平天气,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是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到日常的养生中,相信您自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写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写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写之,甘补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闽侯天气,辛写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写之。
五官、五味、五脏、五色、五行、五指 对应
口-----甜-----脾------黄----土------拇指
目-----酸-----肝----- 青----木----- 食指
舌-----苦-----心------赤----火------中指
耳---- 咸-----肾------黑----水---- 无名指
鼻-----辛-----肺------白----金---- 小指
从五官不适看五脏衰弱:
五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与身体的五脏是息息相关、唇齿相依的。如果五官感觉不舒服,那五脏也正逐步地发生功能衰弱,从而产生了疾病。
1、眼睛
如果,你的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这就说明,肝脏功能开始衰落,是肝病的先兆。这时,你可以按一按,肝脏的四周,如果发现有发胀的感觉。你要及时就医,还要注意生活上用眼卫生。有时,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健康。
2、耳朵
如果,你的耳朵,老是嗡嗡作响,声音也听不太清楚。这就说明,肾功能正在逐步衰弱,是肾衰的重要信号。这时,你如果还出现阵阵的脚痛与尿频等症状,更是证明肾衰的开始。特别是,那么一些工作过于劳累的人,尤其要注意做到劳逸结合,少饮酒,少吃姜、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3、鼻子
如果,你感觉到鼻子的嗅觉不灵敏,还出现经常的咳嗽,甚至有时呼吸困难。这说明,肺脏功能正在逐步衰弱,是肺衰的重要信号。这时,你首先就要注意饮食,立即戒烟,或者控制吸烟量,注意不要和经常吸烟的人在一起!平时,多注意吃新鲜瓜果和蔬菜,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4、嘴唇
如果,你嘴唇感觉到麻木,身体日渐消瘦。这说明,胰脏功能正在逐步衰弱,是胰脏失调的先兆。原因是你的饮食失调、饥饱不当所致。由于胰脏不好,就会殃及胃。当你的胃,受到损害时,你的嘴唇,就会明显地变得干燥、麻木。这时,你一定要调整饮食,还要注意到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品。
5、舌头
如果,你舌头味觉感觉迟钝,尝不出味道,而且还伴随心悸、梦多、失眠等症状。这说明,你的心脏功能受到损害,心脏衰弱的先兆。原因可能是你操劳过度所致。特别是,当你觉得口中干涩,舌苔厚重,尝不出食物的滋味一系列症状时,这时特别要警惕心脏发生病变
五味和五色与人体相通应,所以通过食物的五味,五色可以协调人的容颜美,
青色应肝,酸味入肝,所以面色发青的人,不宜多服青色及味酸的食物
赤色应心,苦味入心,故而要想面色红润,可补以红色,味苦的食物,如西红市,橘子.红苹果
黄色应脾,甘味入脾,所以容颜缺少明黄色的,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一类.
白色应肺,辛味入肺,故想肌肤美白,可常食白色,辛味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一类
黑色应肾,咸味入肾,所以面黑者应少吃黑色及咸味食物
五味五气五谷五脏
五色豆 五谷
明人陈继儒的《养生肤语》,论及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他说:
人生食用最宜加谨,以吾身中之气由之而升降聚散耳。何者?多饮酒则气升,多茶饮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则气坠,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修真之士所以调燮五脏、流通精神,全赖酌量五味,约省酒食,使不过则可也。
在古人看来,饮食五味不仅对人的口舌带来直接的感受,而且对人的肌体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五味调和不当,摄入不当,不仅使人的味觉感到不适,而且还会危害身体的健康。所以早在周代,王室已设食官一职,负责周王的饮食保健。当时对食疗、食补及食忌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配餐原则。随着饮食品种的增加和烹调技艺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到饮食不仅仅有充饥解渴和愉悦心志的作用,它还有相反的另一面。尤其是一些美味佳肴,有时吃了以后并没有益处、很是让人意外,于是人们得出了“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曰烂肠之食”(《吕氏春秋·本生》)的结论。美味不仅有可爱的一面,也有它可恨的一面,有了许多的教训之后、才知不可不慎了。好东西是要吃的,但要根据身体情况,不可没有节制,吃多了口舌舒服而苦了身体,弄不好还要影响到寿命,得不偿失。
春秋时的齐国有位神医秦越人,也就是扁鹊,相传中医诊脉之术是他的发明。据唐孙思邈《千金食治》所述,扁鹊还是一位较早阐明药食关系的人,他说: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学,诚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痾,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扁鹊的道理是:人生存的根本在于饮食,不知饮食适度的人,不容易保持身体健康。饮食可以健康肌体,可以悦神爽志,也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弄清疾病产生的根源,以食治之,如果食疗不愈,再以药治之。扁鹊所说的食疗原则,历来为中医学所采用,形成了一种优良的疗疾传统。
扁鹊之后的时代,食疗理论又有很大发展。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素问》,系统地阐述了一套食补食疗理论,阐明了五味与保健的关系,奠定了中医营养医疗学的基础。
例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将食物区别为谷、果、畜、菜四大类,即所谓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五谷指黍、稷、稻、麦、菽,五果即桃、李、杏、枣、栗,五畜为牛、羊、犬、豕、鸡,五菜即葵、藿、葱、韭、薤。这里所说的“五”,应当是一种泛指,不一定是具体的五种。这四大类食物在饮食生活中的作用相所占的比重,在《素问》有十分概括的阐述,即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就是说以五谷为主食,以果、畜、菜作为补充。这个说法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符合食物资源的实际,表现出东方饮食结构的鲜明特点。直到今天,中国绝大部分人的食物构成仍是这样一个固定模式,这是过早成熟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古人对五谷的偏爱,也得力于对自然的观察与总结。《大戴礼·易本命》说:
食水草善走而寒
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食木者多力而拂
食草者善走而愚
食桑者有丝而蛾
食肉者勇敢而悍
食谷者智慧而巧
食气者神明而寿
不食者不死而神
神本无形,当然无须饮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各种动物的本性之所以不同,主要是由各自食性的不同所决定了的,人类之所以聪慧智巧超出一切动物之上,就因为是以五谷为主食。按照现代营养学观点,谷物中的主要成份是淀粉和蛋白质,豆类还含有较多的脂肪。人体热能主要来源于糖和脂肪,而生长修补则靠蛋白质,谷豆类食物可以基本满足这些要求,这也就是古人“五谷为养”所包含的内容。动物蛋白有优于植物蛋白的特点,动物类食品对提高热量和蛋白质的供应提供了一条辅助途径。蔬菜水果类有多量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又有纤维素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肠胃蠕动。由此看来,《素问》的营养理论还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理论。
按照中医学理论,饮食之物都有温、热、寒、凉、平的性味,还有酸、苦、辛、咸、甘的气味。五味五气各有所主,或补或泻(解),为体所用。《内经·六节藏象论》说:“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在天为气,指臊、焦、香、腥、腐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朗,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人的容颜、声音、神采,都与五味五气的摄入相关。《内经·生气通天论》有一则专论五味之于人体五脏的关系,曰: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可见偏食一味,有筋骨受损、脾胃不合、肝肾不舒、心血不畅、精神不振之虞,性命攸关。《内经·五藏生成》也谈到偏食一味的害处,曰: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不慎五味之所合,必被五味之所伤。五陈之所入,据《内经·宣明五气》说,是“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知道了这些以后,身体遇有不适,就要忌口禁食某些食味,防止给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这就谓之“五味所禁”。其具体内容是:“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变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五味所以养五脏之气,病而气虚,所以不能多食,少则补,多则伤。
五味各有独到的治疗功能,据《内经·藏气法时论》所说,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谷粟菜果都有辛甘之发散、酸苦咸之涌泄的效用,这就进一步说明了这样的道理:食物不仅可以裹腹,给人以营养,而且都有良药之功,可以用于保健。《藏气法时论》列举的五味保健原则是: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旨辛。
这里将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的性味都阐发出来了,其中的主要理论基本为现代食疗学所继承。《内经·素问》为假托黄帝之名而作,从它的思想体系分析,人们认为同战国时的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有密切的关系。不过我们引述的五味健身的理论,经现代医学的检验,应当说是正确的,是可取的,它也是历代医家所奉的圭臬。
现代食疗理论对五味与健身的关系,基本上继承了《内经》的学说,又有了丰富与发展,也更加科学化了。其主要内容是:
(1)辛味具宣散、行气血、润燥作用,用于治疗感冒、气血淤滞、肾燥、筋骨寒痛、痛经等症,典型饮品有姜糖饮、鲜姜汁、药酒等。
(2)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用于虚症的营养治疗。如糯米红枣粥可治脾味气虚,羊肝、牛筋等可治头眼昏花、夜盲等症。
(3)酸涩味有收敛固涩作用,可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等症。如乌梅能涩肠止泻,加白糖可生津止渴。
(4)苦味具有泄、燥、坚的作用,用于治疗热、湿症。如苦瓜可清热、明目、解毒。
(5)咸味有软坚、散结、润下的作用,用于治疗热结、二便不利等症。如海带咸寒,能消痰利水,治痰火结核。
一般凡属辛、甘、湿、热的阳性食物,大多有升浮作用,有升阳、益气、发表、散寒功用;凡属酸、苦、咸、寒、凉的阴性食物,则多有沉降作用,有滋阴、潜阳、清热、降逆、收敛、渗湿、泻下功用。
我们一般的食者,不大了解各类食物的性味,读了《内经》也许会弄得不知如何动筷子,不知吃什么才好。其实一般日常饮食,只要不偏食某味,不要吃得太杂太多,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损害的。食物的性味大多比较平和,短期内偏食某种食物,也不致弄出什么毛病来。当然在身体有了毛病时,或者体质本来就不大强壮,饮食还是注意一些为好。古今人的经验,许多是由教训中得出的,而饮食保健的许多原则,又是数千年数不清的人一口一口吃出来的,虽不是全都有值得传承的价值,但总的理论体系还是值得肯定的,过去有存在的价值,现在和将来依然也有价值。
中医阴阳与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关系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心主脉,
五脏与五官.五行 .五体.五志 .五色.五声.五味的关系:
五官:舌 目 口 鼻 耳
五行:火 木 土 金 水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五体:脉 筋 肉 皮 骨
五志:喜 怒 思 忧 恐
五色:红 青 黄 白 黑
五声:笑 呼 颜 呻 哭
五味:苦 酸 甘 辛 咸
五指与五脏的关系:
大足趾→金属→肺→大肠(相表里)秋调肺,忧伤肺,色为白
二足趾→土属→脾→胃(相表里)思伤脾,色为黄
三足趾→火属→心→小肠(相表里)夏调心,喜伤心,色为红
四中趾→木属→肝→胆(相表里)春调肝,怒伤肝,色为青
五足趾→水属→肾→膀胱(相表里)冬调肾,恐伤肾,色为黑
人体仿佛是一部复杂精密的仪器,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高速运转。人体由10亿亿个细胞组成,细胞与细胞、器官与器官之间协调运作,每个器官都是一个奇迹。有耳 朵听音乐,有眼睛看风景,有嗅觉闻花香,有味蕾尝佳肴……这架肉体机器最神奇的力量就是再生。伤口破了,可以自动愈合;骨折之后,可以自动长好。但这种再 生能力会随着机体的衰老而下降,要想不断激发身体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主要还是要靠不同的食物提供均衡营养,以便不断地清理滋养器官来达成。
现代人缺的不是营养而是吸收出了问题
我们现在缺的不是营养,而是脾胃消化吸收的能力下降,三十年前我们吃的是粗茶淡饭,也没有的病,有人会说现在的食物是化肥农药、激素催出来,营养素不如三十 年前,是的如果单独比较每种食物的营养肯定不如原来的,但是,不要忘了,现在的食物结构是多样性,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矿物质都比三十年前的多呀,所 以,我明确的不是营养,而是吸收出了问题,脾胃功能不好造成的,脾胃受压力、情绪影响,现代人肝功能都不好,木克脾土,脾胃都不好。
中华五千年的食养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早在数千年前就发现,自然界是个大宇宙,有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人体是个小宇宙,有心、肝、脾、肺、肾五大脏器,它们是相对应的。食物也有五种属性,按照各自的属性营养不同的脏器。
脾胃属土,对应消化系统,需要黄色微甜的食物来滋养;
肺属金,对应呼吸系统,需要白色,微辛辣的食物来滋养;
肾属水,对应循环系统,需要黑色,微咸的食物来滋养;
肝属木,对应免疫系统,需要绿色,微酸的食物来滋养;
心属火,对应内分泌系统,需要红色,微苦的食物来滋养;
综合前面的内容可以得出结论,我们每人每天要吃五色五味、五谷杂粮、高纤维、高碳水化合物、富含水分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还要保持清淡的口味。
自 然界凡是具有生命的物质,均具有“再生”能力,小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显再生能力。人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每天都有新生与死亡,这种吐故纳新 的过程就是人体的再生。当身体的再生能力受到障碍(一部分细胞组织处于休眠状态丧失功能),人体就表现出疾病。使用药物治病的原理就是“替代”原理。比如 糖尿病人体内胰腺组织细胞受损,致使血糖浓度升高,并经由肾脏排泄出来。药物治疗糖尿病是替代胰腺细胞的功能,让那些完好的胰腺细胞也休息。按“用进废 退”原理分析,胰腺自身功能越来越下降,最终离不开药物。大多数糖尿病人终生服药,几乎都死于药物带来的合并症。遗憾的是,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就 是:有病必须吃药,吃药才能治病。其实,生病就是人体的再生功能下降,身体的毒素以及死细胞不能及时排除,导致新生细胞分裂速度变慢。
人的外貌、形体与五脏有直接的联系,而五脏的平衡协调依赖均衡的营养。在五官当中:
肝气上通于目,其华在爪;
心气关联于舌,其华在面;
脾气上通于口,其华在唇;
肺气关联于鼻,其华在肤;
肾气上联于耳,其华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