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央视打广告,比淘宝都促销!
央视一套用年关、一套、黄金时段——这样的大手笔、大规模、压倒性优势主推《舌尖上的中国》,结果收获的是满屏的吐槽和BUG。口碑甚至不如同台兄弟纪录片频道、科教频道的一水儿BBC。
不论其他频道,就算是前些日子央视一套推出的《国家宝藏》和《如果国宝会说话》这两档节目,也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将这一季不知所云的《舌尖上的中国 3》超越得不是一点两点!
花费了最大人力物力财力,俨然一副国家队出场的架势却遇了冷,还一副只许我差不许别人评论的架势,不知道隔壁景甜姑娘看见会不会顿感你比我牛多了呢?
(景甜姑娘演技不纯熟,但人家对于批评还是保持谦虚接受的态度啊!难不成,《舌尖》剧组比景甜的后台还硬?)
第二部的时候,《舌尖上的中国》已经被批评以情代味,让原本的以味谈情跑偏了题目,当时就感觉走了神。而到第三季开篇,那扑面而来的淘宝店宣传画风,让人觉得彻底失了魂。
经历了三位不同导演的调教,《舌尖上的中国》其实一直就是个不断嬗变的过程。
第一部执行导演任长箴的风格最对观众胃口,用锅边灶前的袅袅炊烟将人间味道的精髓一一道来,妥贴的安慰了人生旅途上忙忙碌碌的肠胃,慰籍了现实里疲惫的灵魂,让人在美食环绕中身心舒展,一顿饭吃完,有满满的精力去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任长箴
而第二部的时候,任长箴退出剧组,第一季的挂名导演陈晓卿重掌大权,却因为添加了过多的煽情,过多的关注人物故事而薄待本该是叙述主角的美食,已经让观众怨声载道,一句《舌尖上的感动中国》将怨气总结的言简意赅!
陈晓卿
而到了第三部,黄金段主推栏目为八套深夜档电视剧做了最好的推广广告。看了第一二季再看第三季,那感觉真的贴合了八套那部电视剧的名字——《换了人间》。
随着陈晓卿的离职,换上了新一代总导演刘宏彦。可惜,做新闻出身的新导演,接触的大多数是社会现实题材,几乎没有涉足过美食领域。
同时,和陈晓卿私交甚笃的美食顾问蔡澜、沈宏非、董克平等资深老饕,不约而同的选择回避,所以,《舌尖上的中国》剧组唯一剩下和以前的美食有关联的,也就剩下一如既往无事献深情的旁白君李立宏,和他那一把故作煽情的旁白配音了!
(黄鹤不是带着小姨子和工人工资从温州皮革厂跑路了么?原来跑这里来了?)
想当初,任长箴和陈晓卿坚持的“万般皆下,美食为大”的原则,衍生出《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那般穿梭于山林和市井的人间烟火气。到了第三季终于彻底改头换面,活生生把自己做成了一部淘宝产品大集合一般的电视购物栏目。
不论是常识性的错误,还是为赋温情而漫无目的地强调伦理纲常的叙事结构,都使得第三季的效果显得极其的商业化和说教,更显得格调低下,价格低廉。
(不说中药口红这东西的未知毒性的危险程度。你身为国家级别的电视宣传,这样明目张胆的支持仿冒国际知名品牌,不合适吧?!)
以往那些一饮一食得来不易的叙述,历经艰难后全家围坐的短暂温馨。那种延续着华夏民族千百年来,在艰苦卓绝的生存条件里,享用艰辛得来的食物时,那小小的幸福感,比诸于任何金银财帛都能够打动人心。
但第三季走马观花的叙述手法,注入过多而且过于明显的商业宣传,将前两季灵魂一般存在的那种人文关怀抛弃殆尽。呈现出来的,是低廉而蹩脚的地方台电视购物广告宣传效果!
(开篇第一个广告,手工铁锅这个品牌极度具有纪念意义!)
前两季以菜品带入地区饮食文化的经典套路,在第三季被扭转成为赋传统而强调伦理纲常的家庭伦理剧。
于是,一碗暖心温味的鲜虾面突然变成了康师傅老坛酸菜牛肉面,好不容易熬出的汤头只剩了味精廉价的口味,还有就是,扑面而来的赤裸裸铜臭酸气!
(这是欺负观众历史不好,还是算术不好?前言后语以及各类宣传资料旅顺了再说可好?)
而更为可悲的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为了表示自己的高大尚属性,开始走上全民养生,封禅通神的道路。
被民俗专家吐槽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装神弄鬼”,《舌尖上的中国》用得信手拈来,脸不红,心不跳,大气不喘,稳健非凡!果然不愧为推出过张悟本大师的流水线操作!
(剧知情人士爆料,这道汤的原料有强烈的脚臭味道,不知道剧组是舔了谁家臭脚,煞有介事的介绍这道看起来就价值不菲的饭馆作品!)
(人不去追求新奇美,进一步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难道我们要追求原始的礼仪纲常去学习茹毛饮血,这不是尚古,这是返祖!)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从第一集漫无目的的介绍各种美食周边就开始走入了拿钱打广告的恶性循环。
整体故事架构散漫而随机,主体思想的偏颇与缺失造成所选取的内容彼此之间缺乏关联,每一种食物介绍得极端肤浅,介绍过程又极端拖沓。
不论分集还是这一季的主题,一直在套用原先的架构,但是自作聪明的添加了家族伦理,国际关系,养生保健,网络购物,饭店招牌菜广告,厨房设备广告……
这些看似迎合主流价值观宣传,实则想用杂七杂八的设定掩盖自己收钱替人做广告企图的用心,结果,功力不纯,前言不搭后语,反而弄巧成拙,欲盖弥彰!
而且为了突出某些商品菜式的独特性,不惜扭曲历史,更改地理,篡改基本常识,尽量的往大众欢迎,商家喜欢的养生保健,甚至是不惜生搬硬造出历史典故、保健疗效,将一些未经过系统验证,甚至是被明令禁止的食材吹捧成养生良方,吸引盲从的观众去消费,去用养生的目的麻痹思维,毒害身体!
(堂堂七尺男儿,被一本正经的用诊疗妇科病的方剂介绍去吃所谓的养生汤菜。你真不怕吃出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崩漏带下这一类的女儿病出来?)
而其间郑重其事介绍的礼仪纲常,颇有礼仪治邦的理念。
但是细细品味,里面贯穿始终所讲求的,却是一股南宋将亡之时,以朱熹为代表的陈朱理学的论式。
将传统礼仪里面不合时宜,陈腐泛酸的讲究三拜九叩的提出来,约束新时代的人性发展,以求将人心规整回混沌未开,不理世事的蒙昧状态。这样的论调被央视一套这样的国家喉舌大肆宣扬,《舌尖上的中国》编导组可以算得用意险恶,其心可诛!
(蔡英文刚刚发明用爱发电,结果导致台湾陷入一片混乱。你所谓的用爱调味,算是学习借鉴,还是险恶的祝福我们内地也要向台湾一样,陷入能源危机自顾不暇?)
我们不能理解这样陈腐酸臭的节目如何能够被央视一套,在全国大团圆的春节期间,利用黄金频道资源,黄金时段,大力度推广(就连提出质疑的声音都被各大网站禁言了),却宣扬的是如此偏颇,陈腐,铜臭,甚至于反人性的价值标准。
或者,主创喜欢吃鱼腥草上瘾,混不管这样会不会伤肾?肾伤了,只怕是汇仁肾宝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