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很多同学的议论文在运用事例进行论证时,要么举例失当,要么缺乏分析,要么堆砌呆板,要么陈旧老套,看似例证充实,实则“外强中干”,经不起推敲。这样的文章说服力不强,感染力也不够。那么,我们应如何处理议论文中的“事例”呢?我认为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果举例角度同一,在一个观点之下,可用排比句式叙述事例。
这样不仅能使文笔变得简练,还可以增强语势和情感,取得一气呵成的效果。特别是那些常用的陈旧的材料,更不宜展开而应概述。例如:
在咱们几千年权力和金钱肆虐的历史上,人文星火也曾有过短暂闪烁;庄子面对楚王的高官厚禄,报之以不屑,安然垂钓;孟子敢对梁襄王的行为举止报之以藐视——“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严子陵对汉光武帝的“友情信任”报之以“渔樵于江渚之上”;李太白则因为仕途失意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纵情于山水……这些遥远的先贤虽然不曾点燃人文精神的火把,却把火种留给了后世。
二、事例前要有观点,事例后要有分析说理。
举例时,首先要考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所说明的“问题”,就是文章的分论点,是文段的灵魂和统帅。如果事例前没有观点,文章就会显得松散,不紧凑集中。
有的同学在举例论证的过程中,只是对事例进行简单的罗列,不加以分析说理,论证过程只是观点加材料的堆砌,观点是观点,材料是材料,油水两分,前后脱节,难以形成严密的论证逻辑,因而文章的说服力不强,思辨色彩不浓。其实,议论文的本质特征就是要在“辨析”上做文章,不进行“辨”,不进行“析”,就谈不上“论”,谈不上“证”,论点就很难站得住脚,很难叫人信服。例如:
勤能补拙。(观点)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成年以后屡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可他暗下决心,矢志不移,最终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事例)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呢?所以说,勤能补救不足,天才缘自勤奋!(分析说理)
三、事例的列举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
对于同一角度的例子,如果一一列举,平均使用力量,就会显得呆板,毫无生气。如果采用“且不说……也不说……就说……”或“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的格式来进行排列,不但可以避免堆砌事例、以例代证之嫌,还可以使叙事详略得当,语句灵活多变。例如:
不必说那些不知名的树,也不必说胡须飘飘浓荫匝地的大榕树,单说那颀长俏丽的椰子树,就够让人激动不已了……
这样的举例十分机智,说是“不说”,实际上已经说了。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不会给人堆砌事例之感;既使语言简洁,又变换了句式,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论述时,如果事例都在一个平面、一个角度上,往往难以全面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很难增强说服力。因此,举例时,不仅要注意典型性,而且要注意全面性,尽量照顾到古今中外。在正面举例的同时,不妨来个反面论述,以形成鲜明的对照。如在论证“要抵制诱惑”的观点时,可以这样论述:
庄周禁住了楚国相位的诱惑,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守月亮的孤独的树,恪守着淡泊,享受着逍遥的人生;陶渊明禁住了五斗米的诱惑,选择了归隐田园,坚守平淡的生活,保持了做人的品德。(正面)
漫溯历史长河,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人,在诱惑面前,没有放弃人生的理想,没有放弃做人的原则,没有迷失人生的方向,依然挺起做人的脊梁。但也有不少人禁不住诱惑,最终导致失败的惨局,遭到后人的蔑视和唾弃。(承上启下)
马谡禁不住功利的诱惑,纸上谈兵,一意孤行,不听王平劝告,是急功近利使他输给了司马懿,导致街亭失守;汪精卫禁不住高官厚禄的引诱,置人民水火于不顾,抛国家利益于脑后,终致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反面)
四、举例应力避陈旧,要新颖、典型。
材料给人陈旧感的原因主要是使用频率过高,陈旧的事例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议论文中的事例,要尽量选择新近出现的人和事,或者是那些鲜为人知、少有人用的材料。这样才能立异标新,避熟就生,带给读者新鲜感。
五、举例要正确、恰当。
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如果举例错误,张冠李戴,论点就会无所依托,文章也就失去了说服力。举例除了正确,还要恰当,要与论点保持一致,能很周密地佐证观点,不能“貌合神离”。同时,举例还要注意时代的先后顺序,先古后今,不能倒置,以免引起混乱。例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所赋予的任务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人君就应以仁为责,为人臣就应以忠为责,为人子就应以孝为责。汉高祖以仁为责,实行体养生息政策,让百姓摆脱了饥饿和战乱之苦;诸葛亮以忠为责,一生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传颂;李密以孝为责,弃官不做,侍奉在祖母身边,成为孝之楷模。由此看来,把责任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必然会无愧于人更无愧于心还会无愧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