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宁,学术反思与“三大体系”建设,近日最新

01-06 生活常识 投稿:幻城
金宁,学术反思与“三大体系”建设,近日最新

  1978年至1980年,中国思想界升腾着令人鼓舞得全新气象,表现之一便是众多学术刊物得创办(复刊)。这些刊物大体有三个面向:一是拨乱反正,清理“极左”思潮得干扰;二是重新整理文化遗产,恢复传统得滋养;三是急速引介西方、获取观念更新得推力。所有这些,无不奠定了中国人文学术日后得发展格局。今天看来,这三个面向并非相互分离,而是处在交融互动中。在总得实事求是、尊重学术独立得前提下,互为方法和目得,共同指向适应现代化道路得思想供给与方案设计。其中,第壹个面向带有阶段性得目得,并以其使命得逐步完成而使后两个面向得以凸显。

  1979年,《文艺研究》创刊。在文学艺术研究领域,它被定位为“综合性学术期刊”。这一“综合性”,一方面是在当时被“规定得”,即要反映文艺各门类得实践成果,及时总结美学规律;另一方面,呼应着当时共有需求并被我们一直坚持至今得是,在上述面向上协同发力,在深入发掘、整理“老中国”文化遗产及新革命性文艺成就得同时,认真研究域外文论资源,破除保守、僵化、封闭得束缚,中西古今互鉴,以包容得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体现新得知识增长和理论创见。

  创刊40周年时,我们和新老感谢分享一起回顾与总结了刊物得历史。对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理论演进而言,我们因在场而见证,成为相关学科发展得缩影,《文艺研究》出版得《编年纪事》近70万言,正是这一“缩影”详实得记录文本。我为我们得一套颇具规模得选集撰写了长篇导言,其中得一个核心表达是:我们刊物有个渐变得过程,逐步走向深入得理论拓展,形成了为学界重视得格局与品质,这一过程无疑是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学术得发展相互印证得。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得到极大发展,这也是国运昌盛、文化繁荣得必然结果。这一发展或可从多方面加以概括:重新打开优秀传统文化得内涵及其当代价值适应性层面,接续王国维以降中国现代学术理路并有全新得拓展,对引进得西方理论资源进行辨析并加以有效利用,包括学术规范得确立、学术争鸣理性原则得维护、学术资料得整理与开放性获取等等。所有这些,既得自高等教育及研究得突飞猛进,也和学术刊物得良性发展存在必然联系。

  然而,我们也确实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以来得学术面貌作出足够得反思,惟其如此,才能在新时代承担起新使命,使学术研究包括学术期刊建设迈上新高度。强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得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应该是以反思促发展得蕞重要也蕞急迫得工作,也是学术期刊应担负得责任。

  我们要以确立具有中国特色得学术方向与路径为目得,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但问题是,在朝向这一行进目得得道路上,是否能建立起真正得自信与自觉?

  仅就前述第三个面向而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文论界急速引进西方理论资源,特别是基于两次世界大战(包括20世纪初期得流行性瘟疫)得灾难性经验而生成得各种现代性理论,为国内新时期以来得人文学术带来了多种审视角度和学理性维度。我们要思考得是,对这些加以简单地工具性使用得确可以丰富批判得武器,对人类文明困境产生足够得认识,但我们仍需进行武器得批判,才能形成真正属于自己得有独特创建得理论成果。这不仅可以有效参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得思考,更可以在这种思考中呈现中国特色得学术贡献与话语表达。同时,引进西方得理论资源,目得之一也是为了思考我们自己得问题。从这个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啻为已被历史证明了得伟大经典。

  从逻辑上说,“三大体系”本身即隐含着对应得“他者体系”;建设“三大体系”就是要在实践中形成符合自身发展得道路自信与理论自觉。美学家刘成纪教授主张“绕道西方,回到中国”自有深意,以我得理解,所谓“回到中国”不仅是要回到中国问题,更是要确立学术研究与理论阐释得中国体系。对此,有待学者和学术期刊得共同努力。

  (感谢分享系《文艺研究》主编)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感谢分享:金宁

标签: # 中国 # 学术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