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告诉你,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元宵节有什么区别

01-06 生活常识 投稿:眼热
苏轼告诉你,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元宵节有什么区别

元宵节,苏轼是一定会过的。在他那个年代,这个节日还比较流行叫“上元”,主要庆祝方式是,夜里不回家,出去high。



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在密州,写下了一首词: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这首词不难懂。苏轼在这首词里,用对比的手法,写了杭州和密州的元宵节有什么区别。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这是杭州。


一看就是一线大城市,元宵节这天,灯火通明,月亮如霜,照得人像是用了美颜相机一样,个个如画中人。而且是全方位的奢侈,不仅画面美,还有吹笙的听觉享受,还有麝香的嗅觉萦绕,更不可思议的,环卫工作极其到位,马跑过都扬不起一点灰尘,出去逛街,极其享受。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这是密州。


画风突变,明明才四十岁不到,一到三线城市就变老。也没什么都市夜生活了,好山好水好寂寞,只有村里有些民间艺人表演击鼓吹箫。而且火冷灯稀,阴云密布,雪意满满。

当然,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也不是严肃的概念。杭州在北宋确实不错,柳永在一首《望海潮》写的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确实很华丽,南宋时还一不小心升格成了首都。


密州和杭州还是有点差距,和当时北宋几个大城市,汴梁、洛阳、杭州、应天、成都比,也还差点。但也没那么不堪,北宋时在北方也是重要港口,赋税表现也不错,总的来说差不多三线吧。


杭州西湖


乍一看,还以为苏轼开地图炮呢,把大城市捧得高高的,想念流光溢彩的都市生活,对基层农村各种看不上。


苏轼,总是比一般人复杂那么一点点。


他是那种人,“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金玉满堂受得起,箪食瓢饮无所谓。


密州没那么多娱乐场所,但苏轼可以换一种玩法啊,比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活得像是套马的汉子,一样玩得很开心,要是在杭州这么干立马变身马路杀手,罚单多到可以糊墙。



当然,元宵节的差距,还是让苏轼有点想念杭州,毕竟谁不喜欢热闹呢,何况一个临近四十的老年人。但是在这首词里,不是这么简单。


他在密州任知州,那几年密州的情形很不好,苏轼自己说是“蝗旱相仍,盗贼渐炽”,导致自己的生活水准也下降了,“斋厨索然,日食杞菊”,把泡茶的保健品当饭吃,今天看来有点魔幻,但他确实很饿,只能挖这些来吃。


密州情形不好,作为知州心情自然也不好。


上元这天,他就到处晃,没想到就晃入了农桑社。他就在里面看演出,而这个击鼓吹箫也不只是乡村大舞台,还是祈求丰年的仪式。虽然挺冷清的,但苏轼一抬头,却是一幅令人惊喜的景象。


昏昏雪意云垂野。马上要下雪了,苏轼就跟很多人一样,巴巴望着天,盼着赶紧下雪吧。



当然,他不是等着下雪可以发个朋友圈,而是期望瑞雪能带来一个丰年,让全州百姓都别再挖保健品吃了,好好地吃一顿饱饭吧。



这就是苏轼的一次元宵节,没那么多娱乐活动,也挺冷清的。虽然他怀念着一线城市的灯红酒绿,但三线城市一场即将来临的降雪,他也是欣慰的,充满着期待。


苏轼在密州时间不长,大概只有两年。这两年,他灭蝗灾,兴水利,平狱讼,政绩卓著,两年时间,密州的情形大为改观。


更重要的是,在密州,他写下了《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然台记》《雪夜书北台壁》等等诗词文不朽名篇,这一个并不太出名的地方,成了语文教材里绝对不会落下的地方。



这就是苏轼,哪怕是三线城市,但是他可以用一支笔,把那里变成文学史上的一线城市。




撰文 | 易之 编辑 | 陈雪萌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标签: # 苏轼 # 杭州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