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总是无法沟通,怎么办

01-06 生活常识 投稿:after rain
和母亲总是无法沟通,怎么办

亲爱的,大家好!我是祁祁喵,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频道,感谢你来,感谢一路相伴!心力倾注,必有丰盈。时间为证,我们终将得到命运最好的回向!今天是2018年7月8号,是我们的第142期。

平凉家长之家收到的后台求助,大多数都是年幼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比如家庭教育、沟通相处等。最近接连三次收到成年子女的后台留言,这三个人各在天南地北,可所提及内容居然出奇的一致——和母亲无法沟通,怎么办?

其中一个留言,短短三五行,怨气、无奈、悲哀却像乌压压的黑云。用他自己的话说,“每每说起和母亲的沟通,就觉得自己像个怨妇。”

另一个说的比较具体,大致意思是说,母亲个性特别强、性子特别急,从来都是。家里弟兄两个,哥哥特别能干,把自己生活打理得很好,有几套房产,妻贤子孝,婚姻顺遂。而他自己呢,生来就好像是专门给哥哥做绿叶和反面样板的。收入没人家高,30岁了还没结婚,投资了个生意还失败了,淘宝上开了个店人气老不旺,总之哪一桩哪一件都能被母亲拎出来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各种挑剔指责,各种瞧不上眼。嫌弃他做生意没脑子,嫌弃他投资光失败,嫌弃他眼光差找不着好老婆。百多字的留言里,嫌弃、羞辱、看不上眼、一无是处等词高频出现,都是母亲对他单方面吊打时候,他心理崩溃到极点的各种负面感受。

祁祁喵最近正好有此便利,顺手做了些相关调查,发现此类现象居然不是特例,居然有不少成年子女,在与母亲沟通时候存在着类似极度糟糕的心理体验。

为什么成年子女和母亲总是无法畅顺沟通?为什么沟通时候心理体验糟糕之极,到底应当如何才能改善?

一、倾听是成年子女给母亲最长情的陪伴

父母亲老了,老了便等于没用了。不论他们曾经是多么强势的人,不论脾气有多急、有多能干,老了就是老了。

一个老人的心态,不是年富力强的我们可以体味和理解的,尽管人们常常说有“同理心”这种东西。但一个四肢健全的人真能理解一个失去双腿的人的不便与痛苦么?那是不可能的。正如同我们虽然年轻过,但依旧不理解我们孩子的想法;我们还没有老过,我们当然不可能真正理解年老父母的想法和需求。

值得肯定和赞美的是,虽然这三位读者并不能真正理解母亲的想法和需求,但他们正在做的,却是最妥帖、最温情、最好的策略——陪伴。

年老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群体特征就是害怕孤独、恐惧衰老、担心失去。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地害怕、担心、恐惧,再加“衰老”和“死亡”这对恶魔小伙伴一起,对我们一辈子强势的母亲形成了绝对性欺诈和碾压,将习惯了掌控一切于手中的母亲迎头痛殴,将她的痛苦加倍放大。于是,被衰老、死亡和恐惧无情折磨的母亲,当然得奋起反抗啊!她反抗的方式只能是下意识地想加深、加强对子女的控制。

事实真相是,年老母亲的这种控制,只是成年子女由于幼年被强势母亲从情绪上、心理上单方面吊打的习惯性“感受”而已,这种“感受”只是一种完全不存在的东西。因为年老母亲的“控制”只是一件“纸糊的、像老虎”的纸衣裳,纸衣裳后头藏着的是一个在衰老面前无能为力、极度脆弱的老妇人,是一个极度渴望成年子女疼惜疼爱却不会表达、不知所措的绝望老妇人。

看清楚了这一点,成年子女便能够更清楚地看见自己,看见自己正坐在年老的母亲面前,看见年老的母亲正在絮絮叨叨,看见自己正在认真地倾听——看见了吗?看见这画面了吗?多么好啊!这才是人世间最长情的告白,是成年子女能够给予父母最好的孝。

肯定了这一点,成年子女就能更明白自己,明白自己正在做一件相当有价值的事——被母亲臭骂、嫌弃、批评、指责本身,就是陪伴正在发生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孝顺正在进行时候。

只有“看清楚了这一点”“肯定了这一点”,成年子女才能够真正看见并发现自己的好。不然的话,成年子女被母亲念叨的不耐烦了、讨厌了、生气了,立即转身离开就可以了啊,从此不来或少来看她,这总可以吧?干嘛自个找虐,巴巴地来被人家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从头到脚嫌弃个一无是处?根本就用不着如此纠结、如此痛苦好嘛。

只有“看清楚了这一点”“肯定了这一点”,心态就会发生连自己都无法觉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将会是一粒种子,静悄悄落在心里,会在许多个不经意的时候,静悄悄长大,静悄悄结出一枚叫做“疗愈”的果实,而这枚果实,惠及的不只是自己这一代,还有母亲这一代,还有自己孩子这一代。

让我们怀揣着这一枚惠及几代人的小小种子,继续。

二,有技巧的倾听,表达孝顺和深情而不被伤害

怎么样才能有技巧的倾听?怎么样才能做到在年迈父母面前被他们训斥着,却不是无休无止的负面情绪体验,而是心境平和甚至心花怒放感受到血脉亲情的流动与连接呢?

1、走神儿听。

走神儿是个什么状态大家都明白吧?每一个在中国教育体制下走过来的孩子,对走神这件事无不炉火纯青。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呢、骂人呢,咱在底下,两只眼睛黑溜溜看着他、看着他、看着他,看着他,可脑袋里头呢?罗小胖欠了橡皮没还、中午有大鸡腿儿吃、假期要出去旅行……各种大激动小激动神秘进行,进行着、进行着、进行着,一觉都醒了,可两只大眼睛依旧黑溜溜地、用功地看着老师呢。

简单一句:人在,心不在。

老母亲絮絮叨叨又开始了,你不能改变她的呀,她都这样一辈子了,你再痛苦再难受再心酸,又有啥辙儿呢?与其消极抵抗,母子两败俱伤,还不如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与其消极抵抗,不如积极走神儿。

老母亲这边开始了,你的身体、生理肉身笑眯眯以最优美的十五度角温柔相对,面目虔诚,神情认真,小棉袄似的贴心贴肝儿就在她面前,虔诚而恭敬,就像小时候那样,就像在聆听最高领导的最高指示。可是,你的心神、你的心灵感知早已经跑得没远没近了,随便你跑到什么地方去,像孙小哥那样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回来,肉身依旧端端正正坐着——对的,就要这功夫。或者,叫演技,就要这演技。

前面强调过,多少成年子女忙碌奔波一整年都与母亲见不了一面,你能够时不时地、经常地、亲切温柔地坐在母亲面前,本来就已经是一件很孝顺、很美好的事了。你的心神跑掉儿,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伤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鼓励自己、奖赏自己此刻就坐在母亲面前的这种积极的、尽孝的行为。你只有保护好自己的心不被强行干预、不被持续伤害,你才能够将“坐在母亲面前陪着她”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

否则的话,总有一天你会厌倦,会反感,会嫌弃,会从此离开。真到那样的地步,你从此兴许就不乐意回头了,而年迈的老母亲就真的绝望了——谁能够在承受被恐惧、衰老、死亡这群小恶魔单方面吊打时候,再承受被亲生子女永远抛弃在身后的绝望呢?

其实吧,我的母亲就亲口说过,“人老了,哪有不学会看子女脸色说话的呢?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惹子女哪儿不高兴了。”每一个年迈的父母,他们其实心里也明白,他们根本不可能真的像年轻时候那样完全控制子女,也不指望他们说什么子女就听什么、从什么。他们清楚得很,子女能够坐在这里陪着就已经很好了。只不过,过往生活的痕印和旧习太深太深了,他们一不小心就跌进以往与你相处的模子里去了。他们跌进去就跌进去,为子女的不必刻意提醒,反正提醒了也改不了,干嘛惹双方不痛快呢?

“坐在母亲面前听她絮叨”这件事本身,就是亲情的连接,就是爱的回馈。因为这件事本身正在传递的非言语信息是这样的:我们是在一起的,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母子,我们不是敌人、不是仇人,我们没有必要彼此攻击、彼此指责、彼此嫌弃——对,这就是定位问题。定位清楚了,这些小技巧的效果简直就能逆天了,那颗小种子成长的速度就能嗖嗖地。

2、“第三身”听

跑神儿这种小方法,用在父母絮絮叨叨说完全无关紧要的小事时候可以,可如果人家确确实实是在和你说正事,比如亲戚家孩子要结婚了人情往来的事,孙子孙女要回来了吃啥喝啥的事,隔壁小明打破了家里窗玻璃的事等等。

单纯说事儿倒好办,听着并且去解决就可以。怕的是什么呢?怕的是父母亲习惯了,在说别人事儿时候把你捎带上。捎带着嫌弃你,嫌弃你娶老婆不积极、嫌弃你挣钱挣得少、嫌弃你投资老失败……总之,能多捎带绝不少捎带,捎带着捎带着,一不小心就又回到最开始那个死循环里头去了——你的负面情绪蹭蹭蹭就起来了。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就用到“第三身”这个小技巧了。

什么是第三身呢?

跟跑神儿不同。跑神儿是把自己带走,带得远远的。而第三身是自己的身体和心都在现场——在现场、但抽离的那种状态。

比如母亲骂你,你难受,这时候你就是你,即第一身。

母亲骂你,你试着站在母亲角度,琢磨她为什么骂你,这时候你是母亲,即第二身。

母亲骂你,你试着把自己变成一个路人甲。路人甲正从这边走过,看见一个老太太在骂一个年轻人,这时候路人甲的感受和看法是完全不同的,既不是你、也不是母亲,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客观人的身份。

祁祁喵儿时印象最深刻的场景就是爷爷奶奶骂爸爸妈妈,每回他们开骂时候,爸爸妈妈气得要死,可我和哥哥都特别开心。爷爷奶奶骂人可好玩了,爷爷的二尺来长的烟锅子一撂一撂的差点砸爸爸头上,奶奶没牙的嘴鼓囊鼓囊吐出来的话也古里古怪,特别好玩,我们就都笑的不行,爸爸妈妈就撵着揍我们——这时候的我和哥哥,就是第三身,所以完全不能感同身受爸爸妈妈的难受。

其实吧,很多人的痛苦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允许 。表面上看,是“母亲”伤了你心,可事实上呢?如果没有你自己的允许,天底下谁也无法真正伤到你心!

3、哄着听

生活在黄土高坡的人们都知道两句俚语。

第一句:“娃娃要哄哩,老汉要整哩。”

第二句:“老人娃娃,老人娃娃。”

前一句乡土俚语的后半截儿,自有它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背景,咱且撇开不管。“娃娃要哄哩+老人娃娃”这个公式,那是相当厉害的。简直就是成年子女和父母畅顺沟通的无敌咒语了,这是老先人留给我们的大智慧。

“老人娃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人老了,她的性情脾气、所思所想,就都“回归”了,回归成小孩子那样的了。“三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这两句都可以拿来给“娃娃要哄哩+老人娃娃”这个无敌公式作注脚。

人老了,就弱了。不论从身体还是心理,自然而然就回归到了小孩子的柔弱状态了。许多小孩子会任性、胡闹、蛮不讲理,可这只是表象。这种任性和蛮不讲理后头最根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呢?是孩子渴望爱、渴望关注和被看见,渴望来自于父母的爱和接纳。母亲也是一样儿一样儿的,她也特别特别渴望得到成年子女的关爱、支撑和爱的回馈。

老人时不时发个脾气、耍个性子,时不时冷个脸不理你、绝个食不吃饭,是在干嘛呢?老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就需要成年子女有成年人的智慧和冷静,能够透过这表象,准确看见、洞见老人的难缠,不过是因为年龄所致衰老倒逼,衰老和恐惧成了这具苍老肉身的主人,它们登堂入室嚣张地操控了这具没什么杀伤力和反击力的躯壳。简单一句话:人老了,许多时候的许多任性和脾气,都是由不得自己。

这种状态下,成年子女就一定要真的是个成年人,要有一个清晰的心理边界,就像一口钟一样,将自己与外界关系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父母是年老的、衰弱的父母;而你,是成年的、强壮的你。

有些成年人,一回到父母身边,就莫名其妙、不知不觉地退行成为一个小孩子状态,成为那个年幼的、柔软的、无助的小孩子。假如你还没有这种清晰心理边界认知,那你一定要随时给自己进行这种心理暗示:“我是成年的、强壮的,父母是年老的、柔弱的。”有这种清楚边界,你就会明白,年老衰弱的母亲,根本就无法控制成年的、强壮的你,你所有的痛苦和负面心理感受,其实都是你自己给予你自己的伤害。

成年的、强壮的你,一定要是一口大钟、一个高山、一座宝塔。千万别像一团云那样,母亲一开始发脾气、耍性子,你自己就迅速缩成小小一团儿,变回小时候那个脆弱柔弱到仿佛母亲一发脾气立马就会死掉的自己,一定切记!不要把自己变回到小时候的小孩子状态。你是顶天立地的引领者,你可以引导像云团一样无所凭依的母亲,引导她的情绪向着你希望的方向去。有这样清楚的界限和认知,就算刚开始总是引导失败,你也不会受伤,你会毫不犹豫的去认同、去肯定。

比如母亲说,你投资又失败了,你太挫了,干啥事儿都不如你哥哥。

你怎么反应呢?你抱着她的肩膀,拍拍她的背,像哄小孩子那样说:“是啊是啊,我投资又失败了,我太挫了,我干啥事儿都不如哥哥。”

母亲当下就愣了,发愣发傻之后,自己倒先笑起来,然后开始找你的好。于是,新的一轮循环就成这样了:她挖空心思找你的好,每找到一样,你都笑眯眯给否定了,说“没有没有,哥哥比我强多了”。你每多说一遍,她的急切就增加一分,就更想找着你比哥哥强的地方。找着找着,实在找不着了,可她会强势为你辩护,说你哪哪儿都好。

说着说着,母亲自己反应过来了,于是你俩相视一笑,母子关系前所未有的和谐与畅通。而你呢?你身上硬生生箍了多年的刺猬之甲,也释然卸下了,就连这具熟悉了多年的身体,都仿佛轻了一大截儿。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是因为,那颗种子不经意地,长大了。你终究,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与自己身体里那个不甘心的、充满挫败感的、自卑极了的内在小孩和解,而这种和解,有些人终其一生也不能够抵达。为什么?因为这个神秘的钥匙,就是母亲,是与母亲心灵层面无障碍的沟通。

喵儿曰:

与母亲无法沟通的根源是什么?

综上所述,其实结论已经很明确了:成年子女和母亲总是无法畅顺沟通,其真正的根源,其实并不在于成年子女与母亲之间的沟通本身,而是在于成年子女与自己之间的关系问题。

纷繁复杂人世间,乱花渐欲迷人眼——真有这么乱么?其实不然,揭开这些五花六花的纷扰,直逼事情的本相本来,我们不能发现,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的关系无非三种:一是人与物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已的关系。

尤其是在以血缘关系为基本纽带的家庭成员之间,许多矛盾、纠纷、痛苦以及负面情绪体验的根源,都是人与自己的关系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持续成长?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自己与自己的关系问题。而这个关系,却是所有关系中最难理顺、最难探寻、最难解决的。但正因为其难其艰其路漫漫,才最终成为了一个人用一辈子时间去探寻、去追溯、去成长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

这话题很深很深,祁祁喵只能在此浅浅一提,有心的人们,自然会拽着这一根线头顺延深寻,创造一个与内在自己相遇的契机,从而以求得、以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和解之境。

一个人真正成年的标志,与生理年龄无关,而是心理认知的成长:一个选择没有选择,两个选择左右为难,三个选择,才是选择的开始。每个人,都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在线课堂,好东西与亲爱的人分享一起收获成长,你的分享是对朋友们的情谊,是对祁祁喵的仗义!欢迎互动,欢迎留言,祁祁喵将用心为你答疑解惑,感谢有你,我们明天见!

祁云:专注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作文辅导、好书评读、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标签: # 母亲 # 子女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