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林黛玉,读懂已然到中年
年少不懂林黛玉,读懂已然到中年
文|晏凌羊 主播|忆兰
来源晏凌羊(ID:qiushan08)
对《红楼梦》一知半解的人,会非常讨厌林黛玉。
01
《红楼梦》最大的悲剧是太有名,导致人物被脸谱化和误读,其中被误读得最厉害的,便是林黛玉了吧?
很多对《红楼梦》一知半解的人,会非常讨厌林黛玉,大多觉得她是个“作”女,刻薄、尖锐、小心眼、情商低。
第一遍看《红楼梦》时我大概十六七岁,我对她也是这种印象。
林黛玉在《红楼梦》里出场没几回,就发生了周瑞家的(周瑞妻子,相当于是个管家婆)去送宫花的事儿。
宫花是薛姨妈(薛宝钗的妈)让周瑞家的去送的,算是给住在贾府的姑娘们的见面礼。
周瑞家的送宫花的路线是先往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处,再往王熙凤处,最后才去了林黛玉处。
这直接招来了林黛玉的不满。
周瑞家的送宫花的时候,贾宝玉也在林黛玉的房里,林黛玉的反应是这样的: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十六七岁时的我,都还没上大学,人情世故更是不懂,在《红楼梦》书中看到这一节,我立马就对林黛玉产生了恶感。
我心想:不就是朵宫花么?你那么在意干什么呢?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花来,你说话这么尖酸刻薄,多影响人际和谐啊。
那时候,我完全不理解贾宝玉为什么会对林黛玉情有独钟。
放着一个又温柔,又贤惠,又能持家,长得漂亮身体好的薛宝钗不娶,天天去讨好一个爱使小性子、醋劲又大、身体差、整天悲春伤秋动不动就泪流满面的女人,这脑子得多抽才能干出这事来。
我心想:男人要的是能和他一起并肩奋斗、养家糊口的女人,不是除了诗词歌赋、耍耍小性子啥都不会的女人。
可是,当我慢慢长大,当我第六遍看《红楼梦》的时候,我的想法变了,并且彻彻底底成为了“黛玉党”。
我喜欢林黛玉,并不等于是在讨厌宝钗。
薛宝钗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因为我的性情跟林黛玉更相似,而同类总是更容易被同类所吸引罢。
02
年少时,我是读不懂黛玉的,也读不懂红楼一书里的人情世故以及曹公在书里留下的种种伏笔。
就单说周瑞家的送宫花这一节,曹公就费了大量笔墨。
若不是仔细抠字眼子,我们还真是很难发现其中的那些不可忽视的深意。
薛姨妈命周瑞家的给迎春、探春、惜春、黛玉每人各2朵,剩下4朵给王熙凤。王熙凤得四朵花是很正常的,她是贾府掌握权力的人,所以薛姨妈自然更看重她些。
周瑞家的领命而去,开始送宫花。她先是到王夫人的正房后院,因为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住在王夫人正房后院的三间报厦内。
三春看到花的反应是不同的。
迎春、探春忙收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
年纪最小的惜春一见到宫花就笑着说:“我才还和智能儿说,明儿要剃了头做姑子去,若剃了头,这花儿可往哪儿戴呢?”
这真是一语成谶,因为惜春后来真的去做了尼姑。
然后,周瑞家的去了王熙凤的住处。那是曹公第一次很隐晦地写到王熙凤和丈夫贾琏大中午的正行云雨之欢。
王熙凤的陪房丫头平儿拿了四枝宫花抽身去了;过了一会儿,她手里拿出两枝宫花来,吩咐位份更低的丫鬟给宁国府的“小蓉奶奶”也就是秦可卿送去,很显然是得了王熙风的授意。
周瑞家的又往贾母处来(宝玉、黛玉住在贾母处),接着就被林黛玉奚落了一顿。
仔细看《红楼梦》,我们不难发现:林黛玉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这么刻薄,她只是在面对与薛宝钗有关的事情时,显得特别敏感。
有“金玉良缘”这样的传说在,起初薛宝钗对林黛玉来说是一个眼中钉。
宝钗很会笼络人心,能跟所有人打成一片,能赢得掌权者的喜欢。而林黛玉毕竟不是贾府的掌上明珠,除了贾母的怜爱,她几乎没有获得其他人重视的资本。
像王夫人,向来不喜欢林黛玉,她内心深处最想要的儿媳妇是薛宝钗;而薛姨妈呢,虽然在贾府中也是客居地位,但从她安排的送宫花的顺序来看,她显然也是把三春摆在黛玉前面的。
黛玉若不是平素里感受到丫鬟、下人对她的轻视,也不会说出“我就知道”这样的话来。
黛玉会无缘无故刁难比她地位低的人么?很少。
香菱想学诗,于是找薛宝钗请教,但薛宝钗先是打击她一番,说香菱学诗是得陇望蜀。
香菱看诗看得废寝忘食,宝钗说她自寻烦恼、呆头呆脑。
香菱好不容易作成第一首诗拿给宝钗看,宝钗除了批评说这个那个不好之外,没有给任何教导和意见。
在薛宝钗心里,到底觉得香菱是个丫鬟,是不配学诗的,更是懒得教。她骨子里只希望男人学时文、女人学针线,大家都去求虚名、捞实惠,若一个女子去学诗,反而是害了她。
香菱去找黛玉请教,黛玉几乎是倾囊相授。
得了教导后的香菱又作了第二首诗,薛宝钗这时候又当着众人的面讲解起来诗的好坏。显然,她这些话并不是说给香菱听的。
至于她这么做是为了卖弄还是为了让在人前塑造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形象,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相比宝钗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黛玉对人的尊重显得愈发珍贵。
03
人到中年,再看《红楼梦》,真的会觉得黛玉这种性情的人的可贵。
黛玉是用心生活,而宝钗是用脑子生活。
宝钗世故圆滑、中庸求贵,拿回家当摆设是最适合不过了,但真正要跟她过一辈子,估计也挺无趣的。
贾宝玉为什么会真爱林黛玉,而对薛宝钗只是一般的欣赏?
因为他跟林黛玉的精神气质太相近了,薛宝钗情商再高,也是难以撼动宝黛恋分毫。
比如,宝玉挨打这一章节,宝钗和黛玉都去探视,但二者的差别大了去了。
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
你想啊,宝玉出身锦绣之地、膏粱之家,断然不可能缺医少药的,宝钗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她送药是假,关心是真,只是为了避免自己关心得太明显,所以拿了一盒药作为幌子。
进场时,宝钗的动作很奇怪:她“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小小一丸药,为什么不是“拿”着“握”着也不是“攥”着,一定要“托”着呢?
宝钗的意图动机很明显,是让大家都看得到她对宝玉有实实在在的关心。
这种既想让众人知道又不显得自己太上赶着的小心理,从这几个细节可以体现出来。
她到底还是更爱自己,所以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是怎样。
见到屁股被打得稀巴烂的宝玉,宝钗也说出了“看着心疼”之语,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之路。
对于宝玉的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她骨子里认为,宝玉挨打是对的。
黛玉则不然,黛玉去看宝玉,毫不避嫌地啥也没带,毫不避讳地把眼睛哭成了肿桃子,却又担心宝玉看了心疼。
她发乎情,起乎意,丝毫不在乎除宝玉外的别人的眼光,赤裸裸表达对宝玉这个大观园里的“香饽饽”的心疼之意,也不怕招人嫉恨。
宝玉的价值观与黛玉完全相同,宝玉在她心里是怎样的一个人她也心里有数,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不过只是为宝玉以后的安危着想,心里丝毫不觉得贾政打宝玉打得有多正确。
宝钗对宝玉的好,是嘴上、行动上实实在在的好。
黛玉对宝玉的好,则显得飘渺许多,除了心疼得大哭,她好像什么也没做。
早些年,我觉得宝钗这样的爱才“有用”,可现在,却觉得黛玉这样全身心的“感同身受”更为难得。
宝钗再“有用”,可她不懂你,你又有什么办法。真正的爱,指向的永远不是对自己有用的人,而是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我们很多人喜钗厌黛,反映出来的不过是一种极其功利的婚恋观:“Ta对我有大用,所以我和Ta成婚”,这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很少有人想“我跟Ta情投意合,所以要努力在一起”。
也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话,得在“求得无价宝”之后才有资格说。若是生活贫困交加,肚子都吃不饱,什么情啊爱啊的,必须要让位于功利性需求的。
越是独立的人,越不依赖伴侣解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不期待伴侣对自己有多大的效用(比如,不会把伴侣视为提款机、免费保姆),他们在乎的只是“和对方在一起,我是不是满意欢喜”。
物质贫乏的时候,依赖于别人改善自己生活的时候,拿出实在的行动送药的宝钗,定然大受欢迎。
当你真正实现了独立,且不愿意物化他人的话,可能还是空手迟来、满面泪光的林妹妹更能打动你心。
当然,这一切只是我这个俗人的解读。
在曹公眼里,钗黛本是一体的。两个人的判词是同一首: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由“钗黛一体”再到想到“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我们对《红楼梦》就理解透了。
不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