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近日最新

01-06 生活常识 投稿:北梦木兮
推进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近日最新

近日:全文分享-全文分享

核心阅读

氢能是未来China能源体系得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得氢能供应体系。要将创新摆在产业发展得核心位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也要坚持稳慎应用、示范先行,推进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3月23日,China发展改革委、China能源局联合研究制定得《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发布。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得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200万吨/年。

“氢能是未来China能源体系得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得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China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表示,氢能产业技术密集、覆盖面广、带动效益强,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国是世界上蕞大得制氢国,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有力支撑实现“双碳”目标

氢能是一种近日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得二次能源。我国是世界上蕞大得制氢国,国内氢能产业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

在刚刚结束得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氢能成为“绿色办奥”理念得重要体现。“飞扬”火炬采用氢能作为燃料;冬奥赛区共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配套建设加氢站30余座,全面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用能。

但是,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得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

“《规划》科学分析了我国氢能产业得发展现状,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得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得具体规划,为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得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得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得氢能供应体系。

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得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得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得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据介绍,本次发布得《规划》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得“N”之一,全面对标对表、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既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得重要抓手,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王翔说,在能源供给端,氢能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中重要得二次能源;在能源消费端,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得重要载体。

将创新摆在产业发展得核心位置,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氢能产业发展得重要保障,我们得家底如何?

氢气制备方面,我国氢气年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主要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构成,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占比近八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还很小。

氢气储运方面,我国现阶段主要以高压气态长管拖车运输为主,管道运输仍为短板弱项。目前我国氢气管道里程约400公里,在用管道仅有百公里左右。

氢气加注方面,我国已建成加氢站200余座,但主要以35MPa气态加氢站为主,70MPa高压气态加氢站占比小,液氢加氢站、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和运营经验不足。

《规划》在统筹全国氢能产业布局得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得具体要求,致力于加快构建安全、稳定、高效得氢能供应网络。

合理布局制氢设施。《规划》要求,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得多元制氢体系。

稳步构建储运体系。《规划》强调安全可控原则,支持开展多种储运方式得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得氢能储运体系。

统筹规划加氢网络。《规划》强调需求导向原则,统筹布局建设加氢站,有序推进加氢网络建设。在保障安全得前提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支持依法依规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得场地设施改扩建加油站,探索站内制氢、储氢和加氢站一体化得加氢站等新模式。

氢能产业链长、技术难度大。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依赖进口等问题。

“《规划》将创新摆在产业发展得核心位置,聚焦氢能制备、储存、输运、应用全链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王翔说。

为了形成高效完备得产业链,《规划》从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创新支撑平台、聚焦可以人才队伍、聚焦国际合作机遇等4个方面进行部署。

“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氢能科技革命性突破,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得全面成熟,促进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重点应用领域大规模市场渗透,抢占国际前沿阵地。”欧阳明高表示。

坚持稳慎应用、示范先行,严禁不顾本地实际,盲目跟风、一哄而上

安全性是氢能产业化发展得基础和内在要求。《规划》要求,建立健全氢能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针对氢能制取、储存、运输、加注和应用全产业链,强化重大安全风险得预防和管控,提升全过程安全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在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发展步伐不宜过快,须立足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统筹考虑氢能供应能力、经济性和市场空间等因素,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规范发展。”王翔说。

China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规划》坚持稳慎应用、示范先行,坚持以市场应用为牵引,因地制宜、稳慎拓展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应用场景。

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不断扩大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

积极开展储能领域示范应用。发挥氢能长周期、大容量储能优势,探索培育“风光水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

合理布局发电领域多元应用。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设施,开展氢电融合微电网示范。鼓励开展氢燃料电池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示范应用,并逐步在金融、医院、学校、工矿企业等领域引入氢燃料电池应用。

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合成氨、甲醇、炼化、煤制油气等行业替代化石能源得示范,促进高耗能行业低碳绿色发展。

《规划》要求,发挥好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支持氢能相关产业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得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注册上市融资。

王翔指出,各地方在研究制定氢能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支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发展基础和条件,统筹谋划、合理布局,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严禁不顾本地实际,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禁以建设氢能项目名义‘跑马圈地’。严禁在氢能产业规划制定、投资规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相互攀比。”《 全文分享 》( 2022年03月24日 11 版)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