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说我早晚得进监狱,我进给他看”

01-06 生活常识 投稿:孤像狗
“爸说我早晚得进监狱,我进给他看”


没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管的父母。


作者:常相忆(爸妈内参主笔)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沈阳市某小区,从2月19日中午到20日中午,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先后发生八起火灾。


警方称,一场火还没扑灭,消防、公安还都在现场,另一场火又烧了起来。而办案民警走访发现,当时并没有居民在院内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


因此,警方认定人为纵火的可能性比较大。


经全力排查,锁定犯罪嫌疑人为年仅16岁的少年姜某。



令人意外的是,在最后一次纵火被扑灭后,围观群众都离开了,唯独姜某留在现场,等着被抓。


审讯时,姜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可其交代的犯罪动机却令人唏嘘不已。


“爸说我早晚得进监狱,我就进给他看”。


原来姜某的父亲平日在管教他时,动不动就责备打骂,并且说他“早晚得进监狱”。


因此,姜某一直对父亲心有积怨,且对“早晚进监狱”这句话非常介怀。为了报复父亲,就故意筹划了这次犯罪,希望以入狱的方式给“父亲惹点事”。


为了报复父亲,不惜以身试法。风华正少年,却从此将被贴上“罪犯”的标签。如此悲剧,不能不让人深思。


假如姜某的父亲在管教孩子时,不是一味的责备打骂、使用语言暴力,而是加以引导、点化,那么今天的悲剧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呢?


不当的管教方式,真的会毁了孩子。




国外,一位父亲见儿子终日沉迷电脑游戏、无所事事,就拿出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儿子面前,怒不可遏的说,有种你去死。


谁知就在父亲转身的瞬间,儿子扣动了板机,等父亲回过神来,儿子早已瘫倒在地,当场身亡。


而在国内,因孩子成绩不好、沉迷手机等问题被父母责备、打骂后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的消息更是屡见不鲜。


2017年除夕夜,云南镇雄县15岁留守少年小龙喝药自杀。小龙在遗书中交代了自杀的原因:


父亲脾气火爆,经常打骂他,甚至当着许多同学的面吼他,让小龙感到非常烦躁和没面子。加上小龙性格孤僻,自尊心和逆反心强,致使父子关系一直很紧张,经常吵架,最终气愤的小龙选择喝药自杀。


2017年5月,北京某中学初二学生李某因学习成绩下降,被父亲强行收走了手机。在索要被拒后,李某一怒之下决绝的从11楼跳下。


两天后,其母因无法承受丧子之痛,也跳楼自杀,抢救无效死亡。


2017年7月,安徽一男孩因玩游戏被父母责骂在家中自杀身亡。


2017年8月,四川一14岁女生因遭父母体罚,跳楼自杀……


如此极端而惨烈的事件频频发生,让网友们直呼,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


诚然,孩子心理素质差,抗压能力低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如果父母能采用恰当的管教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苛责惩罚,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就像上文的几位父亲,要么怒激儿子去死,要么诅咒孩子进监狱,要么粗暴的从孩子手中抢手机,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以暴制暴,极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后果只能是孩子比父母更冲动。


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也是引发悲剧的主因。





此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经常被父母责备、打骂的孩子出现以下行为的几率增大:


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暴虐、逃避责任、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也就是说,在父母的不当管教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即使没走上极端的道路,心理也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而不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注定他们更难过上正常的生活,享受健康的人生。


都说爱之深,责之切,没有哪个父母真正希望孩子去犯罪、去死,恰恰相反,几乎所有的父母在对孩子简单粗暴、咬牙切齿的管教背后,都藏着一颗“恨铁不成钢”的爱子之心。


遗憾的是,孩子理解不了这些,他们小小的年纪只能从父母的情绪和态度里读出最直观的感受:


你的苛责、打骂就是不爱我、不接受我,所以我要反对、要抗争。


就像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因此,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应该克制情绪,谨言慎行。


若管教方式不当,亲手毁了孩子的未来和一切,就真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到底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更好的管教孩子,已成了父母们最头疼的问题。


春节期间,几乎每一场聚会,都会听到他们无力的吐槽。


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打不得,骂不得,轻不得,重不得。


不管的时候,风和日丽、阳光灿烂;一管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不管不行,管又管不了,生生把自己憋到内伤。


如何管孩子,似乎成了一个世纪大难题。


其实,没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管的父母。





由资深教育家、儿童精神病学家丹尼尔·J·西格尔和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疗师蒂娜·佩妮·布赖斯所著的《去情绪化管教:帮助孩子养成高情商、有教养的大脑》一书中,就给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自省三连问。


所谓自省三连问,是指我们在对孩子不好的行为作出反应前,花几分钟时间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一、为什么我家孩子是这种表现?


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怒气上头时,我们可能会觉得“他都是惯的”,“他是故意要气我”。


如果我们抛弃这种无谓的假设,去挖掘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缘由,就能明白孩子这些行为其实是在说,他们不能很好的掌控眼前的情况,需要大人的帮助。


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一点,就能在孩子犯错时以理解的态度做出更到位的反馈。


二、此时此刻,我想教会他什么?


有效的管教应该达成两个基本目标:


1. 短期目标:制止眼下不好的行为,提倡好的行为。


2. 长期目标:教会孩子决策、自控等各种能力,让他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健康的精神状态和更有意义的人生。


实现了这个双重目标,就达到了管教的目的。


三、该怎么教效果才更好?


书中指出,管教孩子没有统一和一成不变的方法。家长一定要考虑到孩子这个成长阶段的能力局限、脾气秉性、情绪类型以及当下的情况。



只能给某一时的某一个孩子对症下一味药,切忌一刀切。


也就是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切不可生搬硬套、墨守成规。


但有两个基础必须贯穿管教过程的始终。


1. 情感链接


管教孩子的第一步就是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链接。


威廉·西尔斯在《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里说过,与父母没有亲密关系的孩子不好教,因为他们的行为不是源于信任,而是愤怒。


因此,在管教过程中要学会“对行为摇头,对孩子点头”,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尊重和信任。


2. 理性引导


理性引导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明确行为界限,让孩子早日掌握“生存之道”和“游戏规则”,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


书中指出,对孩子说“不”,给他们划定界限,其实是帮他们在喧嚣的大千世界中,找到预见性和安全感。




我们不妨用书中的一个例子,来了解一下自省三连问如何应用?


假如你家四岁的小宝贝,要求你陪他玩乐高,而你正在写邮件,就告诉孩子忙完了才能陪他。等待过程中孩子因为不耐烦,突然从背后打了你一下。


通常这种情况下,父母都会条件反射般的训斥,“怎么可以随便打人”,“打人是不对的”,然后再让孩子接受相应的惩罚,比如罚站、回房间冷静等。


现在我们压制下训斥和惩罚孩子的冲动,开启自省三连问模式。


一、为什么我家孩子是这种表现?


对4岁的孩子来说,等待并不是件容易之事,尤其是在他正被负面情绪笼罩时,等待会是件更困难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打你是孩子表达沮丧和焦躁情绪的默认策略,是为了引起你的关注。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愤怒,所以他打你了。


通过问为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并不是故意为之或生性顽劣。


二、此时此刻,我想教会他什么?


我们不是要教孩子做错事就得受惩罚,而是要让他明白,比起诉诸暴力,总有更好的办法能取得家长的关注,又无须自己生闷气。


三、该怎么教效果才最好?


先认同孩子的感受,与他建立起亲密的情感链接,再教给他如何表达情绪。


我们可以先给孩子一个拥抱,再告诉他,没有人喜欢等待,你生气很正常。


认同孩子的感受,就是向他传达爱、接纳和关注。


然后再理性的引导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试着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只有将充满爱的同理心与一致的行为界限相结合,才能实现管教的真正目的——“教”。


管教孩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为人父母,是一场毕生的修行。


唯有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养分,让其茁壮成长。


千万别再凭着本能和冲动,用不恰当的方式管教孩子,那样真的会毁了他。

标签: # 孩子 # 父母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