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和燃文化的碎碎念
现代社会如果你对一个人非常熟悉,熟悉到认识他本人甚至同时关注了他的好几个社交账号,那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大一部分人,不要说是在工作交往上和私下里了,在不同的社交网络,比如朋友圈和微博推特上面都是两幅精神面貌,大部分人在朋友圈报喜不报忧,微博上报喜又报忧,推特则是报忧不报喜。
极小部分反一反。。。
这个小漫画其实就很典型,日本人的精神状态其实和我们非常像。然后微博上面很多看到这幅漫画的朋友又都纷纷表示这就是我,于是大家又再一轮转发,以此来表示自己过的很焦虑。这种跟风自嘲有个名字叫「丧文化」。
丧文化的来源应该日本流行语「喪女」一词。约在2004年期间出现的词汇,是对不受欢迎的女人的称呼。用法和干物女、毒男等等都属于消极且负面的。负面含义较高,但随着一系列丧女漫画的普及,现在大家已经可以毫无压力的自嘲了。
目前国内的丧文化的氛围比日本更轻松许多。
不止汉字文化圈,欧美也一样,《麦田守望者》就不说了。
青蛙表情,马男,都是各种丧。
虽然不少主流媒体并不喜欢这种现象,把大家比谁丧解释成「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欲望低下、麻木生活的颓废心态。」
但事实上造成丧文化在年轻人之前流行很大原因是因为大家对之前铺天盖地「小确幸」泛滥反感导致的报复性传播。是对主流文化的颠覆和解构,天天喝心灵鸡汤当然会腻,你越是不喜欢这种我就越是要喜欢,其实人都是这么叛逆(拧巴),大家都是这样的性格,区别只是做的明显和暗戳戳。
这种就是明显的。
这种就是暗戳戳的。
两者下场也不一样。。。。
与「丧」相反的,还有一个反义的形容词叫「燃」。
「燃」这个词的意思不用解释了吧?
不过如果想要考据「燃」这个词的话大概可以写十本书,同样也是出口转内销,汉字传到日本后因为日本方面的用法又变成流行语传回中国的。
相关的电影漫画书籍实在是太多太多,国内会看我这篇文章的最早接触这个字的应该是通过这部动漫。
开场大大的燃字80后的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吧。
这是日本漫画家佐藤佐藤在1986年创作的日本漫画,1987年至1991年在少年跳跃上开始连载,1988年被TV动画化,林原惠美、田中秀幸、速水奖、绪方贤都是声优,中国大陆则是在92年左右直接引进了台湾的译制版本(没钱买日本的,所以买台湾的二轮播放版权),翻译成《森林好小子》。
但实际上大家去问问爸爸妈妈应该就能知道更早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在中国也是国民级的走红,那就是主角名是小鹿村子的运动题材真人剧《排球女将》(青春的火焰)
他们想不起来的大家可以提示关键词「晴空霹雳」「流星赶月」「双重晴空霹雳」等等。
这部作品的日文原名就是《燃えろアタック》(燃烧吧扣球)
电视剧开头也是这样
这部剧本身是根据石森章太郎的漫画改编,所以会有各种体育必杀技,比如一下子打出七八个幻影,对方球员接到球之后被弹出十几米之类的场景,现在的网球王子啥的都是从这里学的梗。看过一个教练的回忆录非常搞笑,说是当年中国女排真的非常害怕日本队真的有这种技能,那个年代别说网络了,国际电话都没有,各种消息也无从验证,直到上场和日本人打了所有人才放心,时代的局限性让人有点心酸之余又有点好笑。
目前口语上大家用丧和燃来指代的事情,表达的意思,应该都属于外来语普及后的形容词,单纯从表面上看起来,不熟悉的年轻人文化的严肃媒体们,会觉得喜欢燃和喜欢丧的人群应该是对立的,其实并不是。
知乎里经常有这种问题
有哪些你认为很「燃」的电影?「燃」在哪里?
点进去会发现答题的,点赞的,评论叫好的,很多平时都挺丧的。。。
官方现在不喜欢丧文化,在推广燃文化,因为燃这个词义,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包含了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义。燃文化通常表现为年轻人不懈追求梦想,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断拼搏、努力奋斗。
我觉得真心不用这么区分的清楚,丧并不意味着绝望,大多数时候是我们自嘲和排解的方式,以上面这种表情包为例,真的喜欢发的人当然不是喜欢孤独的死去,表面上看起来是丧,骨子里是渴望交流和友情啊,就是正能量的需求,各种丧只是表达对目前生活的不满,大家内心深处还是喜欢更好的燃。
我们只是普通人,日常生活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普通的工作,普通的生活,但日常生活里只要遇到一件小小的但有让人激动的事情,就可以让我们快乐很久,记忆很久。这种事情其实还蛮多的。
玩游戏和当队友早早死去,在不可能的局面下翻盘,可以让我兴奋一整天。
感受一部很燃的电影或动画,可以让我幸福一个月。
强烈安利《天元突破》这部作品,后来上海电影展有放这个剧场版,那天我翘班跑去看,整个电影院坐满了各种小伙伴,女生比例也超高,能来看这部电影的肯定都已经刷过好几遍,但是看到激动的地方还是全场尖叫、鼓掌,燃爆了!
因为TOP GEAR大猩猩的推荐喜欢上了紧凑型的小钢炮,他那么毒舌一人,看车眼光特刁,都自己有一辆高尔夫GTI,那应该错不了。
不过我们家亲戚不太理解,说你这车也20多万,还不如买那啥,车要大的才好,实惠,我都是嗯嗯嗯嗯嗯,用小啊、方便啊、好停车啊然后就对付过去了,其实他也没恶意,就是大家的喜好认知不同,我看中的是性能和驾驶感,但也没必要多解释。
后来有一天就搞笑了,有次放假好几辆车一起上了高速后,有个开B字的亲戚经常显摆自己车加速快,当时也是照例显摆。然后我就开着我的GTI,把亲戚炫耀加速快的B字头甩的远远的,这件事可以让我嘚瑟个两三年。
因为想吃双皮奶双休日飞去了顺德,两天吃了八家不同的双皮奶铺子。
这事在上海的甜食爱好者里面我能嚣张好几年。。。。
游记还在写。
在比特币的投资上,头脑发热,燃对一次,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
不是我。。。是我朋友。。。。他五六百块人民币的时候入了五千多个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