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口腔溃疡,绝不只是上火那么简单!

01-05 生活常识 投稿:浮生若梦
反复口腔溃疡,绝不只是上火那么简单!

某两年的春节,我至今还记忆深刻。

 

好吃不过饺子,尤其是离家日久过年团聚的那顿饺子。

 

那两年家里包的饺子,特别香,都是胡萝卜羊肉馅儿的,我最爱吃。

 

而我嘴唇上的溃疡,特别疼,不管吃什么都跟上刑一样。如果碰上蘸饺子吃的蒜泥醋,真能把眼泪都勾出来。所以那段时间,我基本都是茶饭不思的德性。

 

那会儿我就想啊,要是有什么法子能立马治好这病,我就是死了也值。(手动滑稽)

 

对付的法子,无非是外用口腔溃疡贴或者西瓜霜喷剂,再内服点三黄片、牛黄解毒片或者黄连上清片之类的。狂拉几次,加上这种没法好好吃饭只能来点清汤寡水的饮食模式,前后折腾十来天才能好。

 

而像我妈,口腔溃疡常年造访,一犯起来心烦得很。我爸就支招,说明书上每次让吃4个三黄片,咱就吃6个,好得快。

 

结果呢,当时泻肚子特别痛快,感觉上的这点火都出去了,溃疡愈合得快,倍儿解气。

 

可是口腔溃疡卷土重来的时候,往往比之前还要严重,而且这种反复口腔溃疡的问题似乎总是摆脱不了,也不知道怎么地就上了火,也不知道哪儿来这么多火。


对于热爱美食的各位吃货来说,口腔溃疡确实招人烦,特别是反复发作的那种。


口腔溃疡,中医统称为「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常在嘴唇、唇内、牙龈、舌头、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发作。这些地方都是嫩肉,因此出现了溃疡的时候,会比屁股脚后跟这种皮肉坚实的地方更让人觉得疼,扎心的疼。

 

至于原因,大家肯定会争先恐后地说到「上火」,或者像广东人的说法,叫「有热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心在五行中属火,主血脉,开窍于舌。平时脾气急、爱发火置气,或者心里总揣着什么事导致焦虑,都会内化为火,影响到血脉的正常运行,出现壅滞、逆乱的情况,导致局部堆积了大量垃圾,爆发出来则为疮疡。痛则不通是也。

 

另外,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像嘴唇、牙龈这些嫩肉肉也是跟脾有关联的。大家应该都有体会,一时贪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是羊肉、樱桃、荔枝、坚果这样火热之性明显的食物,都有可能使口腔溃疡爆发。

 

脾是个实心的脏器,但与之关联胃和大肠却是空心的,有受纳的功能。所以但凡你当时没管住嘴,那些身体不太欢迎的食物都会在胃和大肠里作乱作妖,产生实热或者是饮食积滞,进而影响脾的功能,出现口腔溃疡。

 

然鹅,口腔溃疡就仅仅是这么简单吗?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明明自己饮食均衡又清淡,作息规律,心情也舒畅,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在地铁上总给老奶奶让座儿,可为什么喝口凉水吃个冰棍都得口腔溃疡呢?

 

如果把口腔这一圈的嫩肉比作成纸的话,你可以琢磨琢磨,点个火可以把它烧坏,而把纸长时间放在水里,不也同样能它泡烂吗。

 

对喽,这就是口腔溃疡的另外一个诱因——湿邪壅盛。

 

大家都知道,脾的一大功能就是运化水湿。如果脾不够强健的话,必然会导致水湿在体内大量留存。脾属土,喜燥而恶湿,体内湿邪壅盛反过来又会使得脾更加虚弱,如此反复,恶性循环。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曰:「脾属土,其应湿,湿胜则伤肌肉」。口唇的肌肤长期在这种湿漉漉的环境里浸泡着,当然容易溃烂。

 

很多人说,自己吃东西的时候老是会咬到嘴唇舌头,继而溃疡。回头琢磨琢磨,是不是因为湿邪太盛导致水肿,从而使这些肌肤越界进入了牙齿的咬合范围里呢?


长期反复的口腔溃疡,除了体内湿盛之外,上热下寒同样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

 

这样的人,一方面很怕冷,手脚不温,消化不怎么地,总是拉肚子或便秘,还痛经,一方面又总起暗疮,嗓子老发炎,眼睛老红肿,口腔老溃疡。

 

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先生在《医理真传·卷一》对于这个现象解释为「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肿、耳肿、喉痛之症,粗工不识,鲜不以为阴虚火旺也」。

 

说白了,就是寒湿之邪过盛,自下焦慢慢堆积,把虚弱的阳气往上驱赶,犯到头面部,便是那些所谓的「上火」症状。

 

如果按照一般的做法,吃点三黄片、牛黄解毒片之类苦寒的清热泻火药,你想想看,这完全就是扬汤止沸饮鸩止渴啊,脾胃都吃坏了,身体里本来就不多的阳气全让你祸祸走了,寒湿反而越积越多,情况能不加重吗。

 


不谈辨证的治疗都是瞎胡闹,所以碰上口腔溃疡的问题各位应当做如下对策:

 

心火亢盛

 

表现


心中烦热,焦躁失眠,口舌糜烂疼痛,口渴,目赤,舌红,小便黄

 

对策

 

1. 小苏打(蒸馒头蒸包子发面用的那个玩意)10克,纯净水1000毫升,按这个比例混合均匀后漱口,别学蜡笔小新咽下去。一天可反复多次,如果漱完口觉得嘴里还有溶液残留,可以用温开水再漱一次。

 

2. 去肉的核桃壳8个,捣碎后加水煎煮30分钟,反复漱口,一天可多次进行。

 

3. 板蓝根冲剂一包,加适量蜂蜜调和成糊状,外敷患处。敷药后1小时内需暂停饮食,也不要用舌头去舔,一天可涂多次。

 

4. 五倍子10克,蜂蜜25克,绿茶1克。将五倍子加水400毫升,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和蜂蜜,5分钟后分2次徐徐饮下,一般3天左右即可见效。

 

5. 用手指或点穴笔按压手掌面中指根部的「口内点」,深呼吸,同时按压,一般都会觉得胀痛。保持6秒以上,同时缓缓吐气。反复操作10~20下,每日2~3次,当天就能感到疼痛减轻。

 


脾胃蕴热

 

表现


口干口渴,腹部常有烧灼痛感、按上去硬硬的,易饥饿,大便干燥或泻恶臭味的稀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厚而干燥。

 

若有饮食积滞,郁而化热,则多见腹脘胀痛,恶心,打臭嗝,反酸水,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臭秽,舌苔厚腻等症状。

 

对策

 

1. 去生鸡内金30克,用火烧成灰状物之后碾碎,敷在患处,每天可进行数次。

 

2. 参照上文小苏打溶液漱或核桃壳煮水漱口方。

 

3. 脾胃蕴热者,可用芦根6克,知母3克,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饮食积滞者,可用炒山楂、炒麦芽各6克,藿香2克,炒栀子2克,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上两方,都是每天喝2次,配合外敷的方子服用大概3~5日。


脾虚湿盛

 

表现


体质困重,食欲不佳,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胖、苔白或腻

 

对策

 

1. 取丁香9~15g,打碎,放入杯中,用冷开水浸过药面,大约经过4小时后,变成棕色药液,用时取棉签蘸药液涂于溃疡表面,每日数次,2~3天即可见效即可见效。

 

2. 参照上文小苏打溶液漱或核桃壳煮水漱口方。

 

3.茯苓6克,炒白扁豆9克,藿香6克,最好是用锅或者养生壶煮20~30分钟,沸水冲泡也行,就是效果差点。每天喝2次,配合外敷的方子服用大概3~5日。

 


上热下寒

 

表现


易上火,同时畏寒,肤色暗沉长黑斑,肢体水肿,四肢不温,时而肚子冷痛腹泻,时而便秘,舌淡胖,苔薄。

 

对策

 

1. 取吴茱萸50克,肉桂50克,两药磨成细粉后用40ml陈醋和适量热水调和成膏状(禁止内服)。到药店买小号的空穴位贴,晚上睡前取适量药膏放在穴位贴的圆圈里,贴于脚底的涌泉穴上,睡醒揭下。一般连敷五天左右即可看到效果。

 

2. 参照上文小苏打溶液漱或核桃壳煮水漱口方。

 

3. 取艾叶(最好是艾绒)15克,吴茱萸15克,加入2000毫升清水煮沸20分钟。待其冷却至合适温度后泡脚即可。

 

4.肉桂8克,磨成细粉;小米150克,蒸熟。食用时将肉桂粉均匀撒在小米饭上,拌匀,当主食吃。此方由李可先生自创的肉桂米丸化简而来,可引浮游之假热归于下焦。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