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的好书,现在还在影响铁杆中医
闲下来想事情,想起一个人,这个人,从不上热搜,微信上她的话题很少,相关报道也很少,我心里却一直没有忘记。她叫谢婉莹,谁?一些年轻人可能不知道,笔名冰心,冰片的冰,心上人的心。
平日里,编辑部很热闹,热心读者很多,有打电话的,有发邮件的,也有来访的。以前流行写信,刚才说到冰心,她也给读者写信,《三寄小读者》就是冰心女士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她以通讯的方式与少年儿童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回忆过去,讴歌新时代。这些文章文笔优美,言辞简练,影响了一代人。
为了影响更多中医人(卖更多的书),我们编辑部也一直在给读者写信——《寄铁杆中医》:今天,我们就说说学中医该看什么书。很简单,没有基础的,那就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学;有基础了,再看深一点的书,比如古籍。
今天推荐的书,是给有一定基础的人看的,因为是古籍。
冰心上热搜,大概是百年以前,1919年,五四运动把冰心推上了文坛。
1919年,很多笔杆子和热血青年,都还在创业。
那年,在北京的两个青年——陈独秀、李大钊还在编辑《新青年》。
那年,长沙还没有《天天向上》,为了唤醒大家好好学习,在长沙创办了杂志《湘江评论》。
那年,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签了和约。
那年,巴金还未成年;徐志摩还没写《再别康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朱亚文的那句——“宝贝儿”。
很多厉害的人物,都是从图书馆或者编辑部出来的。因为,那里是新思想诞生的地方,他们最懂得劳苦大众需要什么:需要土地,需要生存,渴望太平日子。大人物年轻的时候,也同样需要这些,但大人物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是境界不一样。你想的是小富即安,大人物想的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们深知,“乱离人,不如太平犬”。
他们求知欲最强,因为他们想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想国家沦丧,不想百姓受苦,书中自有黄金屋,终于,找到了曙光——马列主义。
大家都知道,我的主业是说中医。我们有些中医人,有意思,有的人工作很多年了,就是不爱读书,“忙,我有空再看书”,一开始你觉得没有时间,以后只会越来越没有时间。
工作多年,依然是“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老想着创收,多开展些治疗项目,最好能纳入医保的,奔小康(发财)是硬道理呀,只要是科室优势病种,是这个病,统一一个治疗方案,都熏洗,都针灸(插秧),穴位都一样;国医堂老中医治疗某某病的方子,悄悄上个厕所,翻翻手机,都能用得上,“没事,中医扎不坏,也吃不坏”。
大兄弟,中医也搞标准化,可这个锅,“标准化”不背。
经上面一说,好像经典条文对很多人,只在医院的医师考核里,才能定期“会晤”,确实是“见字如面”。举个例子,下列属于王维德的著作的是:A.《外科证治全生集》,B.《外科理例》,C.《外科风云》。看到题目,想起歌词——“我们两个人,陌生又熟悉”。果断选C,哎呦,巧妙地避开了正确答案,选靳东,一身轻松。
其实,对于铁杆中医来说,中医经典永远是他心中的“沙扬娜拉”。趁着年轻,多读点书,好点子才越来越多,好处方才能源源不断。有很多事情,说过之后的一段时间没有去做,后面就更不可能去做了。
2007年开始,我们陆续出版了一套丛书,叫《中医经典文库》,是一套中医古籍丛书,前后一共有180本,包括基础篇、方药篇、临床篇、医论医话医案、综合篇五部分。本套丛书内所有书籍均为蓝色仿古封面,内容均遵从原典,是广大中医药人士学习研究中医的上好参考书。很畅销,薄的8元一本,厚的四五十元一本,很多书确实很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