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作坚持不了6秒,说明你已经老了
据说,闭眼单腿站立,如果你能坚持10秒,就能比别人活得更久?!“闭眼金鸡独立”是国民体质监测项目之一,用于测试人体平衡能力。
闭眼单腿站立的6大益处
1预防老年痴呆
进行单脚站立的时候,身体为了维持平衡能有效锻炼大脑的协调性,并且能够有效锻炼脑垂体、小脑,有效预防老年痴呆。
2锻炼身体平衡感
特别是闭着眼联系单脚站立的时候,身体需要充分调动大脑神经以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久而久之,身体的平衡感会越来越好。初次练习的时候不要强求站立的时间,每天坚持练习即可。
3治疗痔疮
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尽量刺激到臀部的肌肉,在臀部肌肉和下腹肌肉在运动刺激中能够帮助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从而帮助防治痔疮。
4有助补肾排毒
练习单脚站立的过程中需要练习的人将意念集中到站立的脚下,这样能够有利于腿部内侧肾经得到气血充分滋养而排出毒素垃圾,并且能够通过对肾经的刺激强肾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补足身体肾气。
5缓解身心压力
单脚站立需人全身的意念集中,平心静气进行,这个过程不仅能够使浮躁的心得到平静也能够使身体的压力得到放松。在练习单脚站立的时候可以放点轻音乐。
6塑造身体曲线
单脚站立的时候,需要配合手部尽量向上延伸,这样不仅能够使身体的下半身用力,还可以有效刺激腹部、手臂、背部等位置,全面塑造身体曲线。
闭眼单腿站立的最佳时间
标准动作:双手自然下垂,紧贴大腿两侧(也可以平举左右),闭上眼睛,用一只脚站立,根据单脚独立稳定不移动的时间,来判断老化程度。
那么,这个动作的判断标准是多少?不同的年龄段和性别都有不同的标准。
健康的女性应该超过12秒,男性超过13秒。如果你坚持不了6秒,代表你的平衡力相当于快70岁的人。女性比男性推迟10岁计算。站立时间越长,老化程度越慢。
如果保持的时间连30秒都不到,那你身体的平衡性急需锻炼了;如果能支撑半分钟到1分钟,那你的平衡性属于中等水平;如果能坚持1分钟以上,那你的平衡力可以进入优良行列了。
当然,平衡力随着年龄的增大,也会有所下降,以上数据只是做个参考。
原理:
站、坐、蹲、骑等姿势都离不开平衡能力,它反映了身体前庭器官、肌肉、关节在内的本体感受器,对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
练习平衡时,如果睁眼进行,眼睛感觉到身体斜了,会自动发信息给小脑,来调节身体的平衡。
但闭眼练习时,则是通过调动大脑神经来对平衡进行调节,动作难度会加大,可以使意念集中,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平衡力好,寿命更长?
与血压、血脂、血糖等一样,平衡力是衡量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它并没有获得如生化指标一样的重视。
40岁后,平衡力急剧下降
美国马萨诸塞州眼耳医院研究人员对18岁~80岁人群进行平衡力测试发现,40岁后,人的前庭功能会迅速下降。由于前庭是平衡感受器,其功能下降可直接导致平衡力降低。
一般认为,平衡力好的人,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更强,在处理生活各种琐事时也会更得心应手。但近年来,我国国民整体的平衡能力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4年3~6岁幼儿(男女)的走平衡木能力下降了4%左右,20~39岁成年男女闭眼单脚站立能力分别降低约11%和9%,40~59岁的成年男女的平衡力也出现大幅下滑。
平衡能力差,严重可致命
1、摔倒致死风险增加
在我国,跌倒死亡是65岁以上老人因伤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跌倒。
2、眩晕耳鸣
内耳前庭器官不仅能够帮助人体维持平衡,还与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相关。前庭功能差的人,不仅平衡差,也更易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和头痛等症状。
3、关节更易受伤
平衡力下降后,运动能力受限,肌肉锻炼机会减少,久之,便难以带动骨骼正常运动,出现韧带半月板损伤,软骨磨损,关节疾病早发等一连串不良后果。
4、反应能力下降
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者认为,一个人的反应速度集中体现了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反应力与平衡力间具有相关性,锻炼平衡力可以提高反应力,反之,平衡力下降也会影响到大脑的反应速度。
5个动作,增强平衡力
单腿深蹲
单腿蹲,左、右腿轮换,各保持5次。
打太极
研究发现,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能明显提高中老年人的平衡力。建议中老年人可以每天尝试太极拳,一次半小时,一周3次。
赤脚走
赤脚走能让脚心得到有效刺激,提高人体平衡力。
可选择公园、操场、住宅周围等铺设鹅卵石的地方走,如果没有鹅卵石,也可选择平坦、干净、软硬适中的沙土,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糖尿病患者不宜。
接抛球
身体保持平衡有两种策略,一是预防性的,比如,看到有人要撞过来,大脑提前反应,肌肉紧绷;另一种是纠正性的,即失去平衡后,大脑才调动肌肉,改变身体姿势。
接抛球可以通过锻炼,增强老人的预防性策略,提高平衡力。
练大脑
多采用记数、拼图、背诵诗词等方法进行脑力训练,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减缓神经功能衰退。适量补充谷类、鱼类、蛋类、瘦肉、坚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