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作者:卢森堡上空的云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宁夏导读 忆塞上 来自地球知识局 00:00 06:51
在中国,有些地区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却在今天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那些在史书中响当当的名字,似乎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反而越来越没有存在感。宁夏,便是其中一个代表。
中国与宁夏,宁夏与周边
▼
问起大多数中国人对宁夏的印象,除了银川这座城市以外就没有别的记忆点了。但事实上,宁夏对中国历史的塑造作用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它曾经是中华文明角逐国际地位的主舞台,在这里上演的剧目让中国人神思激荡。
宁夏、银川与周边省份
▼
今天的文章就来看看宁夏地缘格局和历史。
十字路口
▼
宁夏,曾经是华夏的故地,也是西夏王朝的核心区,元朝在这里设置了西夏中兴行省。因为希望西夏地区永远安宁,于是改为了宁夏,并一直沿用至今。
夹在北方草原帝国、中原王朝、西域诸国
之间的西夏与宁夏
▼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母亲河黄河的上游地区,是黄河流域为数不多的“黄灌区”。宁夏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南部和东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正处在中原文明和西北少数民族的十字路口。
黄河、河套与宁夏
▼
▼
唐代宁夏称为朔方,被唐代人概括为:北连河套,西通甘陇,南接巴蜀,东尽关中。
看上去是占尽地利的地区,甚至可以说,这个西部省份在几何位置上是中国这只雄鸡的“心脏”,应该大有可为。
宁夏与周边
▼
陆地中国的几何中心?
▼
但如果仔细看地形图,不难发现宁夏山脉纵横。
西北的贺兰山高大陡峭很难大规模与西域通商;西南的六盘山使得宁夏与甘陇地区可望而不可及;南部秦岭穿越,切断了通往“天府之国”的通道;东部黄土高原是通往关中大地的最大障碍。
对外相对隔绝的宁夏与西套
(西套平原为宁夏核心区,银川所在地)
▼
因此虽然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宁夏的交通却不方便,遏制了发展。
这种四周封闭险要、内部水源充沛的地形特征,在军事上就是典型的易守难攻地区。这使得历史上的宁夏成为了战略要地。汉民族想向西北方向扩张,就必须先控制这里。
向西北扩张
▼
唐军从这里出发,征服了东西突厥,平定了北方少数民族。作为基地的宁夏有着大规模的草原,也有着丰富的黄河水,在战后改造成了双方的生活场所。而这里也就成了胡汉交流的核心地带,并是中原王朝的重要产马区。
贺兰山下
▼
没想到,这种民族政策后来救了唐朝一命。
唐“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逃亡四川,把皇位传给太子即位,这就是唐肃宗。即位后肃宗就前往朔方,那里有着能与范阳(今北京张家口一带,安禄山起兵于此)军相媲美的“朔方军”。
唐八都护府与十节度使分布地点
唐朝靠着西北边防军才得以翻身续命
▼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被封为兵部尚书,和李光弼共同讨伐叛军。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两人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强大的朔方骑兵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大唐又续写了不少残篇。
郭子仪
▼
反之,如果北方胡人要想入主中原,也必须先占领宁夏不成。
宁夏是西北地区的重要产粮区。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就是少数民族从宁夏发难的结果。
在草原帝国与中原王朝之间
▼
从鼎盛到衰败
▼
在古代,宁夏地区由于位处边界,又气候适宜,因此成为了西汉至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一个中转站,边境贸易极其繁华。宁夏地区是当之无愧的“国际交流中心”。
▼
丝绸之路上的宁夏-银川
▼
不过,宁夏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要数西夏王朝时期。
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在兴庆府登基建国,称“大夏”。因为在宋朝的西边,便被称为西夏。西夏自此不断扩张,强盛时期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北控大漠,幅员辽阔。
由于宁夏的重要,中原政权(北宋)一直想着收复此地。
西夏能从一股小小的地方势力一步步做大
北宋的战略失误“功不可没”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
1040年,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受命领兵在三川口和好水川攻打刚刚建国的西夏,想把其虐杀在摇篮里。但由于范仲淹缺乏指挥经验、部下将领的反叛等原因,于1041年战败于三川口和好水川。
随后范仲淹参与的变法又失败,从此被贬邓州,在此地创作出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篇《岳阳楼记》。
明代安正文《岳阳楼图》
然而此时的范仲淹恐怕也只能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这两场战役过后,西夏的地位自此得到了提高,辽、宋自此承认了西夏的存在。自此西夏王朝在河西大地上屹立了近200年。
但西夏王朝的兴盛,可能也正是宁夏地区衰败的原因。
西夏的存在使得商贸发达的宋朝无法通过宁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进行商业贸易。此时正值指南针的改良,以及造船水平的提高,宋朝便把商业中心从西北转向了东南。宋朝商人从海上绕过南海和印度洋通往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则从相反的路线来到中国。
根本上还是技术的转变
使得陆路运输的竞争力越来越低
▼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宁夏地区也开始衰落。最终,由于自身的交通闭塞,被蒙古铁骑踏破,昔日繁华的兴庆府成为一片废墟。
由于西北地区百年战乱不休、破败不堪,陆上丝绸之路消失了。随着丝绸之路一起消失的还有宁夏。在元初单独设省的宁夏后来并入了甘肃省,直到近代才以省级单位重回大众视线。
元代的甘肃行省
包含了今天甘肃、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
蒙古彻底控制西夏以后,把大批的蒙古人、中亚细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移民到了中国。
这些人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部分在与汉族通婚后形成了“新民族”——回族。这些回族人口生活在汉族与西北民族的交界地区,成为了宁夏新的土著居民。
“回族”主要聚居区
▼
宁夏的回族群众很多,占了全中国回族的40%,这正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个名称的来历。
为了体现民族自主的民主概念,1958年,宁夏从所谓的甘肃省银川专区改牌为宁夏回族自治区。
由于回民众多,近年来宁夏有些地区开始使用阿拉伯文作为公共场合标识,引发了激烈的社会讨论。
尽管如此,历史上的种种巧合却让这个本该活跃的省份几乎毫无存在感。
如今只能看着王陵凭吊?
▼
复兴进行时
▼
宁夏就要从此淡化出大众吗?答案是不会的。
以其自然禀赋而言,宁夏就独占着西北地区得天独厚的水资源。
宁夏核心区银川处于黄河冲积的银川平原中,是一片沃野,种植业发达,水量丰富,适合养鱼,种植水稻,因此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
▼
贺兰山两侧,差异巨大
▼
经济发展离不开水源,这点被清末的洋务人士王树楠看到。于是王树楠在中宁县修筑了西北第一大渠——七星渠,引黄河水灌溉至此地。自此,中宁县成为了世界闻名盛产枸杞的“枸杞之乡”。
穿行在荒漠之间的黄河
▼
宁夏引黄灌溉渠
▼
尽管有着黄河最具备利用价值的一段,自治区面积也并不大,但宁夏的水资源分布仍然是很不平衡的。
如果仔细观察宁夏的地图就不难发现,宁夏南部的地级市——固原市是宁夏唯一一个不临黄河的地级市。不过人们总有解决办法。
黄河干流只是流经宁夏北部
南部则惠及较少
▼
由于水资源问题,固原一直是宁夏最贫穷的地区。为了协同其他地区发展,固原市被选为2016年的“海绵城市”试点地区。
所谓的海绵城市,大概就是让整个城市像块海绵一样,雨季充分吸收降水,到了旱季再进行利用,从而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固原在试点过程中没有发生内涝,水利系统运转流畅。等到2020年固原的“海绵城市”建设完成,解开了发展限制的固原也会吸引外来人才的进入,从而使得固原经济得到发展。(希望北京也能建成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与释放示意图
▼
综合地理、水土、民族、文化的优势,在新的中国区域规划中,宁夏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依靠全国正中心的地理位置,宁夏可以继续在新丝绸之路上扮演重要的节点。复兴陆上东西方贸易的过程中,宁夏的核心位置无可替代。
且因为宁夏全区面积较小、城市较少,在统筹规划上会比其他西北省份容易很多。一个小而美的路上交通枢纽正是宁夏应该集中力量塑造的形象。
在沙漠与黄河之间
宁夏人民持续战斗着
▼
不过,在茫茫沙漠中
太阳能产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
在独特的气候和水利条件下,宁夏的农产品成为了可以媲美新疆吐鲁番的美食。来自宁夏的枸杞、葡萄、西瓜、白香瓜等,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中都是受欢迎的饮食材料。
开发农业潜力,应对市场需求推出更多优质农产品,会成为宁夏的第一产业的经济基本盘。
▼
宁夏混杂的民族文化也让这个地区成为了民俗研究的解剖面。来自唐朝、西夏、蒙元时期的历史遗迹和现代回汉交流的文化遗迹,都是旅游爱好者不容错过的精彩景致。
随着中国人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体验的兴趣增大,宁夏的旅游价值将会充分体现。乐观者甚至在期待往日宁夏辉煌时代的市井生活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须弥山石窟
▼
贺兰山岩画
▼
水洞沟遗址
▼
由于国家政策对宁夏实行战略性重点建设,宁夏经济在近两年飞速发展。在2016年,银川的GDP首次超越兰州,成为西北地区仅次于西安的西北第二富城市,宁夏也成为了西北第一个人均GDP超越全国平均值的省区。
曾经辉煌的宁夏今天无论是在自身条件还是在政策扶持上都占尽了优势,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省份。如果宁夏人抓住这一次改革时机,将会成为中西部的经济进步模范,对中国的内陆建设都有示范意义。
未来宁夏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有机会用小身量爆发出大能量,在贸易、文化、农业领域重新成为一个“大省”。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