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霸权争夺战

01-05 生活常识 投稿:北梦木兮
量子霸权争夺战
​通过阅读这一讲的内容,你将会掌握以下3个问题的答案:量子计算机是什么?为何 IT 巨头纷纷争夺“量子霸权”?传统计算机会被颠覆吗?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进入第四季度课程的讲解了,第四季度,我们要讲硬科技,讲讲未来几年里有可能会产生重大突破的科技领域,第一个话题是“下一代计算”。

一、量子计算机

相信你或多或少已经听说过“量子计算”这个名词了。

2018年的1月,跟我一起逛 CES 展的朋友肯定都记得,Intel 发布了49个量子比特的测试芯片 Tangle Lake;3月,谷歌发布了72个量子比特的芯片 Bristlecone;2017年12月的时候,IBM 发布了50个量子比特的 IBM Q 系统;4月初,微软也曝光了自己的量子计算机研究进展。

可以说,他们都在争夺“量子霸权”。

所谓量子比特,英文叫 Qubit,它是量子信息的计量单位。我们都知道,传统的计算机都是使用二进制的,一个比特就是0或者1,而量子比特也是使用二进制,但它特别就特别在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是0和1,这就叫量子叠加,英文是 Superposition,所以两个量子比特,就可以同时表示00、01、10、11这四个值了。

而所谓的“量子霸权”,英文叫 Quantum Supremacy,这是在2011年的时候,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 John Preskill 提出的。

意思就是:

当量子计算机在某类问题的计算速度上超越传统结构的最快超级计算机的时候,“量子霸权”的时代就到来了。

那么, 谁夺取了“量子霸权”,谁就掌握了技术制高点,从而就获得了量子计算机的标准制定权和舆论主导权,在产业竞争中就优先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这个产业地位到底有多重要呢?

你想一想 Intel 在 PC 产业中的霸主地位,就知道这样的产业制高点有多么重要了,这也是 IT 巨头们争相研究并公布量子计算机进展的根本原因。

相信你肯定也很好奇,量子比特听起来好像也没啥,还是二进制啊?但怎么就是技术制高点呢?它和咱们现在用的电脑有啥区别呢?还有新闻说它会很快颠覆传统计算机,这是真的吗?

这里要强调一下,咱们一定要明确的是, 传统计算机的架构还是会存在很长时间的 。

因为量子计算机只是下一代计算的研发方向之一,其他创新性的计算机也一直在探索中,其中比较受人瞩目的还包括了光子计算机、生物 DNA 计算机等等。这些内容我们放在第四讲里详细说。

二、经典计算机的瓶颈

我相信你心里肯定会问,我们现在的计算机遇到什么问题了吗?为啥这么多巨头要大力研发下一代计算呢?

要说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 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经典计算机芯片发展存在物理极限,计算速度的进步就快要跟不上“摩尔定律”的要求了。 

我们都熟悉摩尔定律,它是1965年由 Intel 的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观察并总结出来的,意思是说集成电路的晶体管密度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计算能力也会翻一番,这个规律曾经适用了几十年。

但这种“堆积”晶体管的做法,终将会面临一个无法跨越的物理极限,那就是再缩小也无法突破原子大小的尺度。

而且实际上,人们也一直在尝试用各种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处理效率。除了增加晶体管密度以外,还有并行计算和异构计算这两种方法。

1.  并行化计算 

首先是并行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分而治之”的思想,利用多核处理器的架构,把复杂的计算任务分解到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机上处理,增加效率。 

为了能够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计算效率,比如核物理模拟、化学反应模拟、气候预测、基因工程这些难以做实验的难题,就出现了超级计算机,比如咱们国家的神威·太湖之光,就用了4万多块处理器,占地600多平方米。

但是, 并行计算的方法也有局限性,就是对于容易分解、有良好并行算法的问题很有优势,但对本身就难以分解的问题,即便是超级计算机也无能为力。 

就拿大数分解这个问题来说,这个问题就是无法用并行计算解决的。

那什么是大数分解呢?

举个例子,比如15这个两位数,背过乘法口诀的我们就知道,1乘15、3乘5,结果都是15,1和15,3和5,就是15的分解因子。

假如现在有一个200位的大数,而且不是素数,也就是分解因子不是只有1和它本身,它的分解因子会有多少个呢?

就是这个问题,假如使用穷举法,就是一个个去试,即便是神威·太湖之光,得到所有分解因子也要用超过1000年。

经典计算机没有高效的算法解决大数分解问题,基于这个原理,1977年,Ron Rivest、Adi Shamirh 和 LenAdleman 三个人在 MIT 开发出了著名的 RSA 加密算法,成了信息安全和密码学的基础。

顺便说一句,也是包括比特币在内的电子货币的基础。

2.  异构计算 

其次,就是异构计算了,其实它也是一种并行计算,我们都知道,计算都是在芯片的集成电路中完成的,但是因为芯片架构的不同,不同芯片处理不同计算的性能也不一样,比如 CPU 要处理更多的任务,需要通用性,而 GPU 就是更多针对图形处理,还有协处理器、DSP 等其他计算单元,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就叫“异构计算”。

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持续利用现有计算架构,只需要增加那些新的硬件,就能持续提高计算能力。

举个例子:

实际上人工智能芯片就属于异构计算的一种,比如咱们中国的寒武纪就是这个领域的高水平代表。

你肯定知道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其实里面就集成了寒武纪的神经网络芯片“寒武纪1A”,就是它让麒麟970在照片识别、音频理解等计算能力上比传统手机芯片性能提高了近百倍。

2018年5月3号,寒武纪还发布了云端智能芯片 MLU100,宣布开始进军用于服务器上的高端芯片了。关于寒武纪的内容,我会在第二讲里仔细说。

这里要多说一句,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中国起步基本与国际水平同步,水平也很高,涌现出了寒武纪、地平线这样的科技公司,这都很值得我们期待。

不过, 异构计算还是并行计算的一种,所以并行计算解决不了的问题,异构计算也解决不了。 

三、量子计算是怎么出现的?

除了持续优化现有的计算机架构以外,人们还从基础架构的角度,一直在探索其他类型的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就是其中之一。

量子计算机这个概念,是1981年的时候,美国 Argonne 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 Paul Benioff 提出来的,到了1994年,应用数学家彼得·舒尔提出了名叫 Shor 的算法,这就是一种针对整数求分解因子的量子算法,但直到2001年,IBM 和斯坦福大学才在一个7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上首次实现了 Shor 算法,成功地把15分解成了3和5,这就是刚才我们说大数分解的那个例子。

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成果,对于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却意义深远,为什么这么说呢?

还是我们刚才讲到的 RSA 密码,它是现代密码学的基础,它就是基于大数分解的计算复杂度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无法破解。

但是当 Shor 算法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的时候,就会极大地简化这个问题,具体的细节,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去搜搜看,总之,量子计算机可以缩短找到大数分解因子的时间,从而破解密码。

因此, 量子计算机的出现,会给整个信息安全领域带来巨大隐患。 

四、距离产品应用还有距离

然而实际上,从产品上来说,量子计算机目前基本上不是样机就是测试芯片,要想真正实现还任重道远。

总体来说,在量子计算领域,基础研究都是 IT 巨头们在主导,其中中国的进步很快,中科大等知名高校都出现了一批世界级的专业量子计算研究团队,百度和阿里巴巴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量子计算实验室。

从原理上说,其实量子计算机有个致命弱点,就是由于量子的叠加和纠缠状态,所以它是极其脆弱的。 

所谓量子纠缠,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是粒子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粒子组成的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现象,它的状态是非常不稳定的。所以,量子计算机通常只能在接近绝对零度,也就是零下273摄氏度的状态下才能保证量子状态,正常运行。

可以说, 由于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还面临着无法预估的困难,最终我们是否一定会得到一个通用而且可持久运行的量子计算机,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到,下一代计算的光子计算机具有环境简单、不需散热、速度快等优势,可能更易发展。在第三讲中,我将为你介绍量子计算机商业化的开创者,D-Wave 公司,以及,量子计算行业的商业化情况。

内容小结

这一讲我们讲解了量子计算的概念,还介绍了两种提高传统计算机性能的方法。希望你能掌握以下三点:

第一,基于摩尔定律的传统经典计算机发展面临物理极限。为了未来继续提高计算性能,除了增加晶体管密度以外,还有并行化计算和异构计算方法,以及量子、光子和 DNA 计算机方面的探索。

第二,人工智能芯片属于一种异构计算,是目前各大公司关注和争夺的焦点。中国出现了像寒武纪这种类型的科技公司,不仅在手机拍照场景中得到了应用,而且也开始进军用于服务器上的高端芯片,这令人欣喜。

第三,量子计算机还不够成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距离真正实用化的道路还很长。而IT巨头们纷纷参与,背后的驱动力是希望夺取“量子霸权”。此外,下一代计算中的其他方向也值得我们关注。

标签: # 量子 # 计算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