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担保模式背后的猫腻
每天三分钟,无门槛,看懂财经
这几个月的P2P爆雷潮相信大家吃瓜已经吃到腻了。
这些爆雷的P2P平台中,有不少都曾拿国资背景、银行存管、资金担保等光环来包装自身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当爆雷发生后,维权人群纷纷喊着国资公司和银行出来负责,但实际上,所谓的国资背景和银行存管,在平台爆雷的后续处理上并没有多少关联责任。
那么,资金担保会是一个负责任的兜底保险箱吗?我们来一一拨开这层迷雾。
P2P资金担保主要有三种模式。
风险自担模式
一些P2P平台通过建立风险保证金的模式来防范风险。风险保证金由P2P平台部分的服务费组成,当出现坏账时,平台能有一定的储备资金偿付给投资人。但在2015年,监管层要求P2P平台只能作为信息中介,不能附加担保功能。在“去担保化”的风向中,P2P自身不能再以这种方式为投资人提供担保,这个模式已基本趋于无效。
保险公司担保模式
保险公司具有先天优势。它实力雄厚,且属于国民经济及金融领域中的重要一环,在出现困难时,必须要征得保监会同意才能宣布破产。显然,能与保险公司合作,无疑能投资者带来巨大的信心。
虽然不少P2P平台都宣传与保险公司进行了合作,但在仔细观察下,其实里面有不少门道。这些险种类别可谓是五花八门,有账户安全险、交易安全险、抵押物财产险、借款人意外险、履约保证保险等等。类似为借款人发生意外的情况保险的借款人意外险或者为账户发生盗帐、盗用等情况保险的账户安全险,基本是小概率的边缘事件,并不能解决P2P真正的核心危险问题——爆雷后是否能追回本金。
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履约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也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向履约保证保险的受益人(即债权人)承诺,如果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还款义务,则由该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向投资人赔付本金及收益的一种保险产品。如此一来,投资人的钱眼看要打水漂的时候,有保险公司出面进行兜底,确实是一道很好的保险栓。
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与P2P平台合作风险极大。如果它打算于某一个P2P项目进行履约险合作,事先必然要对改平台的资产水平、风控能力、运营能力、合规情况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这样一圈下来,保险公司所花的费用和精力都很高,冒的风险也高。因此,P2P中的履约险普及率很低。
因此,虽然有许多P2P平台宣城与保险公司有合作,其实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
截至2017年5月,宣布与保险公司完成履约险签约的P2P平台只有27家,仅占正常运营平台总数的1.2%。但据同年7月的数据显示,上述平台中有3家完全找不到履约险相关的投资项目,另有9家已不在宣传中提及、且平台上也找不到相关项目。至于它们是否真的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过履约险产品,就不得而知了。
像最近爆雷的草根投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它曾在媒体大肆宣传与中国人保的履约险计划,然而,PICC亲自打了它的脸。7月31日,草根投资爆雷后,PICC发文澄清与草根投资并无合作关系并已向公安局报警。
投资人除了要擦亮眼睛看清保理险种外,同时还要看清楚赔付范围和原则。并非所有的保险都是全额赔付本息。例如小赢理财的部分项目,当借款人无法偿还借款时,首先由推荐借款人的金融搜索平台补足差额,其次才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担保公司担保模式
这是最常见的P2P担保模式。是一种P2P平台通过第三方担保公司对项目资金进行担保的模式。
然而,这种模式也是风险重重,与百分百安全相去甚远。
担保行业的风险一直很大。特别是目前受担保行业竞争激烈的影响,业内已形成每年仅3%-5%左右担保费的行规;且大部分担保公司的借款客户质量差,风控也不给力,容易导致高坏账率;此外,不少担保公司也存在担保额过大、杠杆过大的问题,它们同时为多家P2P平台提供担保,自身还有常规的担保业务,担保责任余额与公司净资产比例存在过大(超过规定的10倍杠杆)的可能。综合几个因素来看,担保公司的破产可能性不抵,有时候怕是P2P还没倒,为其提高担保的公司已经跑路了。
担保公司破产案例数不胜数。2015年,四川省有12家担保公司因不合格被注销,23家公司需整改;广东有30多家担保公司退出了融资性担保市场;乌鲁木齐市门已查封近90家投资担保公司。此外,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看来,跟P2P平台有紧密合作关系的担保公司很有可能是摇摇欲坠、随时跑路的公司。爆雷发生后,这些担保公司怕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有余力帮P2P兜底吗?可能性甚低,投资者们还不如把希望寄托在经侦把跑路的P2P实控人抓回来。
像四川曾经最大的民营融资担保公司——汇通担保,注册资本金高达9亿元,曾获“全国信用担保行业AAA级资质企业”。合作的P2P平台如爱投资、银客网等都会拿来向投资者宣传。而在2014年7月6日,汇通担保两位高管突然失联,留下身后一屁股烂账。
担保责任分为一般责任担保和连带责任担保。一般责任担保,必须在证明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才可启动;而连带责任担保,只要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即可启动。里面的区别值得注意。一般责任担保,需要证明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这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而且相当难取证。在P2P中,如果担保公司签订的是一般责任担保,那么当借款人消失或者一直拖欠资金不还时,在没有经过法院等判决、仲裁前,担保公司是可以拒绝赔付资金的。此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条款可能有相当复杂的结构,在赔付处理上有一定的操作困难。
2015年,银豆网一个2000万元的项目逾期,它要求担保公司中源盛祥按照协议履行代偿义务。但中源盛祥则认为债务人并未失去偿债能力,拒绝代偿。银豆网称:“由于借款企业无法按时偿还本息,根据合同约定,中源盛祥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应履行本息代偿义务。”但中源盛祥称借款人还没有失去偿还能力,借款人的存货量及其他资产足以覆盖本次借款本金及利息,且冬季是销售旺季,短期内可以自行解决。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者在该项目上拉拉扯扯缠缠绵绵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担保公司的跑路率不亚于P2P。更致命的一点,相比线上的P2P平台,线下担保公司的透明度实在是太差了。再多的注册资本金、再深厚的公司背景、再多的评级荣誉实质上都无法保证担保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偿付意愿。这些担保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如何,投资人更是无从知晓。这样,很难确信担保公司有足够的能力为P2P爆雷进行兜底。
更有甚者,一些P2P平台会和担保公司进行互惠互利合作。担保公司向P2P平台推荐自己的一些质量不佳的借款标的,并对借款人的还款提供担保;而P2P则扮演一个通道角色,把担保公司的标的推向投资者们。这样一来,尽管只有部分标的有担保,P2P在宣传的时候却能以“第三方担保”作为整个平台的卖点来获取投资者的信任。
担保行业在监管上几乎面临真空。P2P平台有责任与第三方担保公司明确相关担保责任并对情况进行详细披露。但事实上,很少P2P平台做到这一点。因此,担保行业种种违行为都没有得到监管,这为以后的赔付履行埋下了定时炸弹。
看来P2P的担保模式根本不能成为投资者的兜底保险箱。投资者还是要擦亮双眼,看清担保模式背后的猫腻,不要一看“担保”二字就觉得能高枕无忧,否则,这份轻率会把资金都吞掉且不吐骨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