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不应该被几页纸埋没的!

01-05 生活常识 投稿:永远 forever
英雄是不应该被几页纸埋没的!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来自抗美援朝的老电影《英雄儿女》的这句经典台词激励了几代人。剧中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王成,双手紧握爆破筒冲入美军之中和敌人同是于尽的壮烈场面,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电影人物王成的英雄形象是虚构的,不过,在志愿军队伍中真的有王成那样的事迹,这位真实的英雄叫蒋庆泉,他同样喊过“向我开炮!”和王成不同的是,他至今仍然健在,只不过他的英雄事迹被几页薄薄的纸张所掩盖,那几页纸叫“档案”……


蒋庆泉,辽宁锦州市大岭村人。20岁时加入了解放军。1952年入朝作战,志愿军第23军67师201团5连步话员。战事发生在1953年4月18日的石岘洞北山守卫战,全连包括连长、排长、班工全部阵亡,只剩下任他和10多名伤员,战斗中他用明语呼喊着向他所在的位置开炮,后来被炮弹震得昏死过去,醒来时发现躺在一辆卡车里。他成了被关到南朝鲜的战俘营,直到战争胜利后,才被送回辽宁昌图的归来人员管理处接受审查,并认罪写检讨。在管理处的日子同样也是其他6000多名“归来人员”最不愿意回首的一段往事。而对于整个抗美援朝,这是一段隐蔽的历史。


后来在组织鉴定中,蒋庆泉所在的一排的7名战士包括他自己都按了红色手印和签名,一致同意恢复其党籍和军籍,23军67师的也对蒋庆泉英勇退敌的行为予以了肯定,并对被俘行为仅给予党内处分的决定,这与当时其他归国人员的境遇相比已是幸运。

从管理处出来后,他回到老家。“战俘”这个很敏感的名词像一座大山压得蒋庆泉抬不起头来,他也不敢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抗美援朝的这段经历。1965年夏日的一天,当他在村里放映的露天电影看到《英雄儿女》,这位曾在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铮铮男儿,回家后忍不住偷偷地大哭起来。

1966年的文革蒋庆泉的档案被选反派翻出,他被说成是叛徒,经常被拉去批斗。直到1981年有关部门到村里的大队部公开宣布,取消对他的党内处分。

那一天,他又哭了……

经过有关方面的寻找,蒋庆泉老人的事迹终于见诸于媒体,老人那时候对媒体承认他就是当年喊“向我开炮”的那个人!不过当他接过随军记者1953年5月就写好了,但由于他的战俘身份而不能宣传的《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手稿时,他还是老泪纵横地说了一句,“我不是英雄”。


对于一个从战场归来的战士来说,是不是英雄又有什么差别呢?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又有哪一位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战士不是英雄呢?如果当年的蒋庆泉倒在阵地上不再醒来,那么他在官方的宣传媒介上绝对是一位英雄,一位“王成”式的英雄!甚至通过《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他的事迹可以感动当时无数的国人,他的英雄事迹将与黄继光、邱少云一起影响、激励着几代中国人!

只不过他仍然活着,一切的如果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仍然活着,并且成为了一名战俘!我们不能苛责那个政治审查万分严格的年代,毕竟在大转折的历史节点,什么变数都可能存在,战俘被策反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所以即使他是战场上的英雄,当战俘标签贴上蒋庆泉的档案时,意味着他的人生之路从此改变了。


蒋庆泉的档案有五分之四涉及被俘经历。和许多归国志愿军战俘一样,在压力下他在不同的自述和材料中,描述了不同的情况。在最为“不利于”他的一份材料中,蒋庆泉写到,“是投降的,原因是自己当时右倾保命,没有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我给党丢了人,给我军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这是我的罪,我有罪”。

被俘的屈辱感一直困扰着蒋庆泉,几十年来他绝口不提曾经的战斗经历,即使是有人知道他复员军人的身份,好奇地问他,他也含糊其词地说他没打多少仗,就会唱歌,遮遮掩掩也就过去了。时间一长,也就没人对他的参战经历感兴趣了,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村里的一名普通老人。


“英雄王成”原型现身之后,蒋庆泉成了舆论的焦点,他也成了地方招商引资的“招牌”,在他所在的大岭村外,竖起了一面上书“战斗英雄在大岭 向我开炮第一人”的巨幅广告。当地作为英雄家乡成为了得到实惠的赢家,而“志愿军英雄”的美名并没有给蒋庆泉个人带来什么利益,当地民政部门介绍,按照新中国成立前参军的老兵补贴标准,蒋庆泉每月可得补助800多元,每年还有1000多块钱的医疗费。


天刚蒙蒙亮,蒋庆泉就从住了20年的老房子里推出一辆满是铁锈的“倒骑驴儿”式三轮车,将几百双老伴儿缝制的鞋垫一点点塞进几个黄色的纸箱,再用麻绳将几块木板绑在三轮车上,勒紧,然后招呼老伴儿坐上来准备出发。为挣钱补贴家用,一周三天的集市,他一天也不敢落下。1块钱一双的鞋垫,卖几十双的时候有,卖一两双的时候也有。

家离集市只有二里地,却是个坡度很大的下坡路,赶上下雪天,车翻过好几次。回家的时候,蒋庆泉一个人蹬不上去,老伴儿就下车和他一起推。路不远,却要推上半个小时。他对今天的一切感到很满足,但每个听到他的故事的人,包括区民政局的副局长,都深感命运对他的不公。


其实在老人的眼里,相对于永远长眠在三千里河山的年轻的战友们,他能够活着从残酷的战场归来就是幸运的。在不出门的时候,蒋庆泉就在家写回忆录和一些打油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疆场吾失态,友失我还在;失阵陷囹圄,战俘名声坏。”

曾经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如今沦落到靠卖鞋垫维生,这是谁的错?或许没有人能够回答,但所有人都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做为军人上了战场就没有人想当孬种,也没有哪个军人想当俘虏,但战争不是游戏,视死如归也不是最终的结局,无论胜负,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蒋庆泉“向我开炮”的呼喊过了五十多年才被人听到,他们那一代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激励着我们伟大民族永远向前的不竭的动力。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埋没了太多的英雄,也委屈了太多的英雄,我们需要给被冷酷的档案纸掩盖的英雄一个交待和一声道歉,要做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就应该尊重历史,包容所有为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做出过牺牲的英雄们,他们都是真正的脊梁。当今天的我们充满自信地为了的伟大复兴事业而不断向这个世界发出挑战时,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就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致敬,沉默的英雄们!

标签: # 他的 # 英雄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