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包邮那么多年,上海和马云终于联手准备干一桩大事
这是一家“杭州”的企业,通过投资和设立业务集群总部的方式,重新组织社会经济资源,实实在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艾川
网购界有一句让人耳熟能详的话:江浙沪包邮。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快递迅捷,或许还有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总部就驻扎在的杭州城,这些大概都是江浙沪之为“包邮国”的原因。
跌宕起伏的长三角一体化
这个令全国网购界生出些许嫉妒的“包邮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在内的长三角地区仍需要罗列出它的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鲜活数据,以说明它的重要:
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分别占全国的1/26和1/6;经济总量19.5万亿元,占全国的近1/4;城市密集,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当之无愧的,这里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淘宝网上随处可见商家醒目标注的包邮信息
在长三角地区,除安徽和苏北地区稍许薄弱,江(苏南)浙沪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接近,数百年前就是“温柔富贵之乡”,境内人民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具有很高的共享性。
但基于行政区划的因素,以及地理条件的优劣远近,长三角三省一市内部又存在很大区别化。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长三角一体化就被提上议事日程,迄今已经迈过规划协调、要素合作和机制对接三个发展阶段。但诚如上海社科院学者李湛等人所指出,今天的长三角一体化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它不像京津冀一体化一样,存在一个由国家出面建立的协调机构,也就是说,京津冀一体化可以由外在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权力推动,而长三角一体化则更多是内生型一体化,驱动力主要来自市场经济内在的软性需求。
第二,长三角地区的利益共享机制仍不够明确,例如各省市间科学数据库、专家库等创新的要素资源,仍然未开放共享。
第三,一体化进入瓶颈期和缓慢推进期、转换期。尤其是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固有的经济布局和新经济均面临重新调整,一体化的推进在当前似乎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第四,作为位列全球第六大城市群,将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地区,该地区城市功能和城市管理体系各自为阵,不适应未来巨型城市区域发展趋势。
第五,城市间协调联动不足,难以发挥城市群经济效益。仍以科技发展为例,各地地方的研发投入具有排他性,不愿意分享技术带来的外溢效应。
推动一体化,上海责无旁贷
上海作为这一地区唯一的一线城市,在进一步突破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上,责无旁贷。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是上海打开经济腹地的真切需求;同时,对接上海,也是长三角各地区谋求自身发展的捷径。没有上海的长三角一体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上海没有长三角的支撑,发展空间是相当有限的。
这里有活生生的例证。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周边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就在于上海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利用周末,到江浙一带乡镇企业做“周末工程师”,扩散上海的先进技术。
进入新世纪,上海房地产业启动,江浙资本纷纷进入上海,推动上海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上海房地产业又直接带动周边地区房地产业发展,整个区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而随着上海商务成本、生活成本、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不断攀升,上海部分产业和企业向周边扩散,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当长三角地区经济次第高速发展后,这一地区又面临产业的升级换代,由此要求上海成为五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上海继续保持领先位置的自我期许。
上海要达成五个中心建设的目标,离不开长三角一体化,也就是说,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应该形成统一的区域市场,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引领区域内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上海才有资格引领、示范和推动全国范围内现代市场体系的建设,从而形成真正的五个中心,否则单单依靠规划而缺乏市场建设,一切只能是空中楼阁。
上海商业的困境
上海以什么来统合长三角市场,进而真正推进一体化建设?或者说,上海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方面,有什么抓手?答案很明确,是商业。
自上海开埠以来,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商品极其丰富,哪怕在普遍短缺的计划经济年代,其商品的丰富程度,也要远高于中国其他城市,彼时,许多人到上海出差,都会带回去一大包大白兔奶糖,这正是上海物质丰富的注脚。因此,上海历来就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商品-物流中心。
在今天,中国的地方经济早已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但上海仍保持着商品-物流中心的地位。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品零售城市,全球零售商聚集程度达55.3%,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二。2017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超过1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跃居全国第一。
上海口岸已成为服务长三角、辐射中国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2017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口增速创6年来新高,超出预期。据上海海关统计,2017年上海口岸进口33445.1亿元,增长18.9%,占全国26.8%,继续保持全国最大口岸地位。今年1至6月,口岸进口17531.8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国26.5%。
)
但不得不说的是,上海商品-物流中心的地位,其核心的业务——零售业却面临着多重危机:
第一,成本居高不下,压缩企业盈利空间。自2007年以来,上海优质零售物业首层平均租金爆发式增长,从2007年的28.9元/平方米/天,增长至2014年的70.3元/平方米/天,虽在2015年下跌后趋于稳定,但整体租金成本仍占据实体零售企业成本的较大份额。
此外,2016年上海市批发零售业职工平均工资已较2009年增长了2.4倍。其他诸项成本开支,也出现程度不同的上涨。
第二,传统零售业信息化及智能化不足,导致行业发展出现困难,利润急剧下滑。这个变化的背景是,网络零售强势崛起,2011-2014年上海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速迅猛,2015年、2016年增速有所回落,年均增速为61%。上海网上商店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0年占比1.18%升至2016年占比11.42%。
第三,2015年下半年,上海实体店关门潮来势汹汹,实体零售业面临高端消费流向国外、中低端偏向网购、消费从商品转向服务。2016年3月,奢侈品牌LV为优化店铺结构首度在上海关店,撤走位于淮海中路力宝广场的门店;淮海东路已开业20年的太平洋百货因租约到期于2016年年底关闭;玛莎百货也于2017年4月正式谢幕,实体门店整体撤离上海。
第四,上海还存在人均零售商业面积严重过剩。根据国际标准,人均零售商业面积在1-1.2平方米最为合理。但据上海市经委、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2004年,上海这一数据为1.65平米,2007年达到2平米,2014年更是达到2.8平米。上海的商铺平均空置率由2014年的10.7%,增至2015年的12.4%,2016年空置率更是达到了15%,是一线城市最高的。
商业是上海之魂,是奠定上海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全球地位的根本。上海商业的问题,既由于盲目扩张,更有互联网带来的冲击。特别是后者,应对失当,很可能使上海商业丧失赶上潮流、升级换代的机会,从而引发更多的机会和地位丢失。
上海以新零售赶上消费升级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上海在最近一两年努力赶上消费方式变革,消费升级正在成为现实。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给上海商业-零售业解决了什么问题?正是它带来新零售的业态,使魔都迅速成为“新零售之都”。
阿里巴巴“盒马鲜生”的第一家门店在上海开出,带动一大批互联网巨头进驻上海,使上海成为新零售业态的汇聚地。上海的传统零售业纷纷跟上潮流。
▲2017年7月14日,马云现身盒马鲜生首家门店——上海金桥店
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后,对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门店做的第一个改变,是母婴区完全变了模样:现在,所有的母婴品牌做了一个集合,单独辟出的400平米母婴区场地将母婴用品一网打尽,而且还陈列了两台天猫云货架,消费者可以用它们购买超市之外的40多种天猫上的母婴产品。
根据阿里巴巴的数据,目前在上海与阿里巴巴开展“新零售”合作后落地的智慧门店共有5183家,总量居全国第一。
苏宁则把自身“智慧零售”业态全部引入上海,苏宁还透露,仅仅在2018年,在上海开出的各种新型业态店面总数将接近300家。
凭借新零售浪潮,如今上海正在成为消费升级的样板城市。天猫参与上海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具有极强的带动效应,其间逻辑不难理解,用上海苏宁总经理徐海澜的话来说,“如果能服务好上海的消费者,那么就有能力服务全国的消费者,因为上海的消费者见多识广,是我们新项目、新服务最好的试金石。”
前不久,海尔旗下的统帅品牌在上海的一家创意产业园发布行业首套轻时尚家电,统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国的消费者中,上海的消费者可以说最时尚也最有品位,所以他们选择在上海发布新品,接受消费者的检验。
上海商业面对电商冲击,不知所措之后,忽然翻身赶上新零售浪潮,涅槃重生。
▲2017年11月11日,上海大悦城,alinederose的RFID智能导购魔镜加载了天猫新零售智能搭配技术,客户只需选中心仪的衣服来到魔镜上的RFID一照,大屏上就能自动显示出这件衣服的图片信息、更多搭配方式、用户评价,并且,在导购屏上支付就可以在门店提货
以新零售和科技整合长三角
“传统”电商时代,不单上海的零售业在纷纷溃败,长三角地区也不例外。但是上海传统零售业成功变身新零售,至少在如下方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第一是就近输出新零售商业模式,共同构建和共享新的商业文明。商业和市场整合地区资源的能力最大,上海作为长三角的商业高地,能够输出规则和商业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意识深处的整合和一体化。
第二,经过新零售改造,上海仍可以保持和发展其庞大的市场体量,可以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接轨动力更大,这是不可遏制的一体化内驱力。
此外,发展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经远不止是一家电商平台,而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巨头,它在电商时代所提供的科技服务,已经表现出强劲的区域整合能力。
在传统的市场经济时代,区域之间地理上的边界,往往成为物流障碍,加之行政区域内行政权力为了自身利益,人为设置障碍的事情,简直防不胜防,徒唤奈何。
但是在电商时代,地理上的阻隔已经被轻易突破,任何地方,再也无法阻碍合法的邮件包裹往来,商业上的地方保护主义,在科技面前不堪一击。
可以说,自从有了淘宝等电商平台以来,中国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易,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顺畅过。“包邮国”这个谐谑性的称呼,直指的真相是,凭借互联网技术,在零售商品领域,长三角地区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一体化。
不仅在商品流通领域,长三角地区今天仍然存在的区隔——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不能共享、地区之间不能协调、协同等等,很多都可以通过科技进步予以化解,而能够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好的,非阿里巴巴这样的民营高科技巨头莫属。
8月16日,上海市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此番与上海市开展高规格战略合作,将以新零售推动上海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以数字化力量助力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
实际上,阿里巴巴将把更多新业务、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放在上海。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饿了么等业务集群总部都在上海。上海各公共服务部门通过在支付宝上开设“窗口”,能提供的服务百余项,数量全国第一。阿里巴巴已经在沪密集投资电商、金融、科技、物流等业务板块。
而根据16日签署的协议,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将进一步加大在上海的投资力度,推进阿里虹桥中心、浦东支付宝总部、黄浦蚂蚁财富总部和新零售产业加快建设,推动智慧物流枢纽节点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这是一家“杭州”的企业,通过这种投资和设立业务集群总部的方式,重新组织社会经济资源,实实在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在上海当地有9000名员工,许多上海人到杭州的阿里巴巴总部工作,每周有60趟幸福大巴往来于沪杭之间,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本人也是上海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之间的人才已经真正流动起来,阿里巴巴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缩影。
这一波以互联网科技为先导,以新零售为抓手的跨区域涤荡,正在快速填平区域之间的沟壑。可以预见的是,那些阻碍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将逐渐土崩瓦解;保障商品、人员、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将逐步建立。
长三角一体化的最终实现,已经可以看到地平线了。